從2014年初對外宣布正在為新一代“自動駕駛”汽車設計通訊架構,2017年宣布正在使用5G技術進行自動駕駛的現場測試,華為在短短4年時間到如今已經成為了中國乃至全球自動駕駛領域的“頭部公司”。
目前,華為的自動駕駛汽車研發團隊遍布北京、上海和武漢等城市,以及美國的硅谷。更早之前,華為曾被傳言計劃與加拿大汽車及零部件供應商Magna合作生產華為汽車,但很快被華為否認。
相比去年的低調行事,今年華為似乎已經開始在自動駕駛這條賽道上全面加速,從計算芯片、5G/V2X芯片及模組、中央計算平臺、云計算等等全面發力。
目前,華為仍在繼續加快推出下一代通信和人工智能解決方案,這也是全球科技公司都重金投入的戰略性業務。
華為最新推出的是移動自動化引擎(MAE),這是一種利用蜂窩網絡加速自動駕駛的解決方案。
MAE背后的思想是幫助汽車和移動網絡行業在特定場景下使用AI來提供增加的車輛自動駕駛能力。MAE平臺包含三個主要概念:面向全場景、內部AI和層次自治。隨著AI變得更有能力,在逐個場景的基礎上逐步增加。
華為預計,隨著全無人駕駛汽車在10年左右的時間內(很可能在20世紀30年代的某個時候)問世,AI將在4G末期和5G中前期的能力上取得突破性增長。
MAE理論認為,蜂窩網絡將演進為處理各種車輛場景,添加人工智能來管理多個車輛的場景,并引入閉環“分層自治”系統以使協作高效。一旦MAE協調車輛,客戶只需要關注意圖(A點到B點)——“我想去商店”——和路線規劃,如“走最漂亮風景的路線”。
盡管MAE目前是使完全自動駕駛車輛成為現實的理論框架,但華為表示,它吸引了標準組織、運營商、汽車制造商和自動駕駛公司的廣泛參與,尤其是全球無線標準組織GSMA和GTI。
近日,在一個無線車輛協調的具體示例中,華為還與捷豹路虎和沃達豐合作,演示了符合國際3GPP版本14標準的蜂窩式車輛至一切(C-V2X)汽車通信系統。
由華為開發的C-V2X單元被放置在捷豹F-PACE和路虎車內,增加了車對車PC5(短距離)和沃達豐Uu(長距離)移動通信的支持。
這次演示旨在展示C-V2X如何在四種情況下使用附近的汽車和網絡傳遞的警報來增強道路安全:當車輛正在換車道或即將從盲點超車時,車輛之間的PC5警報;當接近緊急制動車輛或已從華為開發的PC5路邊單元發出限速改變警報時,車輛之間的PC5警報等。
沃達豐研發主管盧克·伊貝森說:“這次現場演示表明,這項技術已經到了成熟階段,準備投入使用。”
自動駕駛最重要的要求之一是低“延遲”,4G可以支持高達每秒100兆比特的速度,但是5G可以增加到10千兆比特每秒。
5G網絡理想情況下可以提供1毫秒的延遲,相比之下,4G網絡的延遲為40到80毫秒,這對于避免汽車之間的碰撞至關重要。
華為和其他公司在5G網絡發布之前一直在積極開發C-V2X汽車通信系統,盡管對于C-V2X是在4G后期還是5G早期發布仍有疑問,這部分是由于全球網絡可用性存在不確定性。
無論何時部署C-V2X系統,它們都期望通過使駕駛員能夠比沒有網絡和共享車輛警報時更好地感知靜態和動態道路危險來顯著減少駕駛事故和死亡。
華為常務董事汪濤近日表示,我們需要將AI技術和移動網絡進行深度耦合,打造最佳用戶體驗的移動網絡,提升運營效率,實現“自動駕駛”的移動網絡。
華為在今年10月份發布的AI戰略及全棧全場景解決方案,提供包括芯片、芯片使能、訓練和推理框架和應用使能在內的全棧的產品和開發框架。
此外,華為還第一次正式發布了能夠支持L4級別自動駕駛能力的計算平臺——MDC600,并宣布與奧迪達成戰略合作,這款芯片將集成在奧迪在華生產的汽車上。
MDC600擁有8顆華為公司最新推出的AI芯片昇騰310,同時還整合了CPU和相應的ISP模塊。在這一點上,華為已經領先BAT半個身位,對硬件的研發能力可以說讓互聯網巨頭失色不少。
華為稱,MDC600的算力高達352TOPS(TOPS:萬億次/秒),整體系統的功耗算力比是1 TOPS/W。
除了自動駕駛,華為此前在車聯網領域已經與多家汽車制造商達成合作協議。目前,包括北汽新能源、上汽通用五菱、奧迪、PSA、東風標致、一汽、長安汽車等數十家伙伴,最新數據是華為今年將覆蓋10萬網聯車。
最新消息是,目前華為在全球已經獲得22個5G商用合同,并與全球50多家運營商開展5G商用測試。這也意味著華為成為全球少數幾家具備車端、路端、云端通訊的自動駕駛巨頭之一。
華為把AI技術的進步譽為“第四次工業革命”,根據華為高管的說法,電信公司必須做好準備,率先加速研發聯網汽車和自動駕駛車輛相關技術布局。
而華為的“狼性文化”,或許可能會給中國自動駕駛領域掀起不小的波瀾。汽車行業從而不是一個投機性的領域,前期的高投入、低產出、長周期,并非普通企業能夠支撐下來。
在此前公布的2017年全球汽車零部件廠商百強名單中,中國僅有6家企業入圍就可見一斑。
事實上,就在華為開始創業的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國內誕生了400多家通信制造類企業,但這個行業注定是場死亡競賽,贏者一定是死得最晚的那個,華為活到了最后。
國內競爭對手難與華為匹敵,只有國際競爭對手對華為構成了威脅。兩相比較,華為有一個巨大的優勢,即成本優勢,以及相對隱性的后發優勢。
華為在產品技術研發上不惜血本地投入資金,但產品價格并不昂貴,只維持一個合理的利潤率。當然,華為的另一個市場邏輯就是打造“利益共同體”,有錢大家賺。
-
華為
+關注
關注
216文章
34547瀏覽量
253146 -
自動駕駛
+關注
關注
785文章
13945瀏覽量
167097
原文標題:BAT“失色”,華為自動駕駛“快馬加鞭”| GGAI頭條
文章出處:【微信號:ilove-ev,微信公眾號:高工智能汽車】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沃爾沃與Waabi攜手開發自動駕駛卡車
沃爾沃將與人工智能企業Waabi合作開發自動駕駛卡車
![沃爾沃將與人工智能企業Waabi合作開<b class='flag-5'>發自動駕駛</b>卡車](https://file.elecfans.com/web2/M00/40/07/pYYBAGJrUk2AaMaTAAAQONQtdzo461.jpg)
豐田與NTT合作開發自動駕駛軟件
滴滴自動駕駛C輪融資成功,加速Robotaxi量產進程
![](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0A/DD/wKgaomcXUg2AKdNuAAEXvBseoXE121.jpg)
機器視覺 歡創播報 比亞迪與華為展開自動駕駛合作
![機器視覺 歡創播報 比亞迪與<b class='flag-5'>華為</b>展開<b class='flag-5'>自動駕駛</b>合作](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05/78/wKgaombP7KyAEFoJAAB4rqIG91U76.webp)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