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后摩爾定律時代,英特爾實驗室正在測試其研發的神經形態芯片,這種芯片在實現實時學習和自適應控制等時效性較高的目標方面比傳統的CPU和可編程邏輯芯片表現得更為出色。
成功研制出代號為“Loihi”的神經形態芯片是英特爾實驗室芯片研發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事。在2018年早些時候,Loihi芯片被交付到了英特爾的一個工業伙伴手里,在自適應機器人控制器上進行測試。多年來,為了能夠更加直接地模擬人腦工作原理,英特爾實驗室進行了眾多嘗試,Loihi測試芯片就是其中之一。“我們很快會在12月份公布一些關于Loihi芯片的測試數據。”英特爾實驗室工作人員Gabriella Cruz Thompson在11月初IEEE舉辦的“重振計算”會議(IEEE Rebooting Computingconference)上如是說。
與此同時,英特爾實驗室也已經擴大了Loihi芯片的測試范圍,這是因為英特爾擴大了神經形態計算的研究范圍,不僅集成了傳感器和執行器,還在開發相應的新算法、應用程序及編程模型。英特爾在其研制出的一只機器人手臂上安裝了一個擁有4塊Loihi芯片的測試板,而測試板被搭載在一塊Arria 10 FPGA擴展板上,進而最多可集成32塊神經形態芯片,并且可以通過云平臺來訪問。
2018年秋季,英特爾向高校科研人員發布了USB形式的神經形態測試芯片,并預計到2018年年底將允許外界遠程訪問其搭載了768塊神經形態計算芯片的Pohoiki Springs平臺。這相當于在一塊板卡上集成了超過一億個神經元。
英特爾正在為一些工業初創企業和美國、歐洲的一批高校科研人員提供訪問權限或硬件,以測試Loihi芯片的實際表現。隨著英特爾和其它芯片制造商經歷從標準化的CMOS硅架構的過渡,測試的目的就是要構建一個神經形態芯片的生態系統。“到目前為止,我們在Loihi測試芯片上得到了非常好的反饋。”Cruz Thompson表示,“我們的部分測試工作正在做的是確保我們優化了整個軟件堆棧,并且我們已經找到了Loihi測試芯片的最佳應用。”
英特爾實驗室預計將在2018年年初發布更多關于Loihi芯片的測試結果數據。接下來,英特爾和其它神經形態計算方面的研究人員共同面臨的挑戰是將測試芯片發展成能投入實用的計算機,以獲得模擬人類大腦的功能。
就這一問題,英特爾強調稱將電子設備與人腦相連并對那些云中交互的數據進行管理是一項廣泛而復雜的研究,而神經形態計算研究僅僅是這項宏大工程的一部分。
-
芯片
+關注
關注
456文章
51283瀏覽量
427808 -
英特爾
+關注
關注
61文章
10017瀏覽量
172430 -
cpu
+關注
關注
68文章
10911瀏覽量
213150
原文標題:英特爾著力推動神經形態芯片量產化
文章出處:【微信號:AI_News,微信公眾號:人工智能快報】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英特爾Intel 18A制程芯片2025年量產計劃公布
英特爾推遲歐洲芯片工廠建設計劃
英特爾是如何實現玻璃基板的?
英特爾計劃最快2026年量產玻璃基板
英特爾引領未來封裝革命:玻璃基板預計2026年實現量產
英特爾攜手日企加碼先進封裝技術
英特爾推出Hala Point全球最大仿神經形態系統,解決AI效率問題
英特爾最大神經形態計算機研制成功
英特爾發布新一代神經擬態系統Hala Point,11.5億神經元,12倍性能提升
![<b class='flag-5'>英特爾</b>發布新一代<b class='flag-5'>神經</b>擬態系統Hala Point,11.5億<b class='flag-5'>神經</b>元,12倍性能提升](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CF/25/wKgZomYhzC-APhMNAAW8r8-m-4g112.png)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