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形、軟包、圓柱三大技術路線之爭由來已久。目前,三足鼎立的格局趨勢正在發生傾斜。
高工產研鋰電研究所(GGII)數據顯示,2018年1-11月方形動力電池裝機總電量約32.48GWh,占整體總裝機電量的74%;軟包動力電池裝機總電量約5.78GWh,占比13%;圓柱動力電池裝機總電量約5.37GWh,占比12%。
方形電池仍然占據絕對霸主地位,軟包電池跨步追趕,圓柱電池開始轉向深鉆細分市場。未來市場格局會如何演變,誰才會成為未來市場的霸主?
與此同時,不同形態電池對于生產線設備的要求也不盡相同,國內三種技術路線設備提供商發展程度也各不相同,選擇進口設備還是國產設備,電池企業對國產設備又有哪些期望?
12月20日,“利元亨?2018高工鋰電&電動車年會”在深圳維納斯皇家酒店(寶安沙井)延續精彩。作為鋰電及電動車行業規模最大、參與度最高的年度盛會,現場吸引了材料、設備、電芯、BMS、PACK、整車、運營租賃整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超800位企業高層參與其中。這場年度思想盛宴將維持三天。
在今天的“軟包電池進階之路”、“圓柱電池爭議中前行”、“方形電池下一步”三大專場中,捷威動力、卡耐、萬向一二三、國能電池等軟包企業代表,比克電池、華立源、海四達等圓柱電池企業代表,星恒電源、安馳科技、中興高能、鵬輝能源等方形電池企業代表,均作出了精彩的分享。
01
方形電池專場
▲捷威動力馬華博士
捷威動力電芯開發室經理馬華博士在題為“高性能動力電池開發:能量密度與安全性”的主題演講表示,在高比能電池的安全性方面,捷威動力通過在負極表面結構和組成的優化處理,電解液組成的調整,減少前期熱量聚集,進而提高電芯的熱穩定性;在正極材料方面進行摻雜和表面包覆處理,大幅提高材料的熱穩定性。
馬華指出,高比能電芯開發關鍵技術主要體現在關鍵材料選擇,電化學設計,安全設計和結構設計四大方面。捷威動力目前已量產的動力電池單體能量密度超過250Wh/kg,明年會推出270wh/kg的高比能電池產品。
▲卡耐董事長于洪濤
卡耐董事長于洪濤表示,卡耐成立至今一直堅持三元軟包開發和聚焦乘用車市場。近幾年市場對軟包對接受度越來越高,國產軟包電池生產設備能力越來越強,這讓我們對軟包電池的未來發展充滿信心。我們會堅持軟包技術路線不動搖,堅持軟包市場路線不動搖。
動力電池是一項極具技術含量且人命關天的產品,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一定要在技術上、在質量上有充分把握的前提下,再來快速的行動。卡耐希望做到謀定而后動,厚積薄發。
▲萬向一二三石先興博士
萬向一二三產品管理高級經理石先興博士表示,目前國內外一線乘用車企都在選用軟包電池,證明我們方向是選對了。公司2017年投入2億美金提出了一個高比能高速電芯開發計劃,重點是解決高比能電芯的安全問題。
當前,萬向一二三250wh/kg的單體電芯已經實現量產,2020年將量產280wh/kg-300wh/kg的電芯,同時公司也在積極開發固態電池。我們一直將產品的安全性能放在首位,在市場上主要聚焦乘用車市場,商用車市場產品也在同步開發,公司另一個產品方向是48V系統,預測2020年國內48V汽車搭載量將達到200萬臺。
▲國能電池陳景元
國能電池銷售公司總經理陳景元表示,國能一直主打磷酸鐵鋰軟包產品,2018年的電池系統能量密度達到152wh/kg,單體比能量180wh/kg,明年還會進一步提升。同時,公司也正在考慮磷酸鐵鋰進行混合動力電池產品的開發。
02
圓柱專場
▲比克電池林建博士
比克電池研發副總裁林建博士表示,由于歷史合作、產品質量、價格等等原因,比克圓柱產線長期沿用日本設備。目前圓柱國產設備與日本設備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尤其是在設備的穩定可持續性生產方面。不過從降成本、售后服務方面角度考慮,國內動力電池企業仍然是希望采用國產裝備的。
▲海四達董事長沈濤
海四達董事長沈濤也表達了一致的觀點,他認為,從三種技術路線的自動化程度來看,經過近幾年發展,方形鋁殼、軟包的國產設備已經很高,但是國內能把圓柱自動化線做好的廠家并不多,因為圓柱電池制造要求更精密,對節拍與精度的同步實現要求也更高。希望國內圓柱自動化設備企業能夠有進一步提升。
▲華立源肖波
華立源銷售總監肖波表示,華立源26650為何選擇與21700進行PK,因為特斯拉的關系,國內對于21700可謂熟悉又陌生,但是目前21700市場批量化應用并不大,而華立源26650目前已經有十萬電池組在市場上面跑,完全得到市場的認證與認可。26650主打的優勢是長壽命、長續航、性價比。
03
方形專場
▲劉夏照片
星恒電源工程研究院院長助理劉夏博士在題為“360度打造高性價比的方形鋰離子動力電池”的主題演講中指出,動力電池的五大關鍵指標是能量密度、成本、安全性能、循環壽命、功率密度,著眼于未來的發展,只有高性能、低成本的鋰離子電池可滿足市場的需求。
二次壽命是星恒的獨有的一個產品特色,其提供的數據顯示,超級錳酸鋰單體電池循環2805次后,容量保持率為78.1%;而將電池進行修復后,電池的容量降衰減趨勢明顯趨緩,又循環1733次,容量保持率為85.7%。
▲中興高能楊杰
中興高能副總經理楊杰認為,三到五年內,基于市場的要求,方形電池的市場份額可能會占上風,但隨著市場變化,未來軟包的占比會逐步攀升。同時,隨著材料體系以及高能量密度,甚至是固態電池成熟度不斷提高,應用可能會逐漸向軟包電池傾斜。
▲安馳科技徐小明
安馳科技總經理徐小明表示,提升能量密度的路徑上,沒有黑科技,誰能保證良品率和可靠性,才是關鍵。能量密度提升的空間還有多大,LFP體積能量密度每年能提升10%,這個論斷從2009年開始做出,明年就是10年了。三元每年能提升15%的體積能量密度。但是2020年之后,就很難了。
在電池形態技術路線上,徐小明的觀點是,如果是基于傳統燃油車改造的車型,軟包電池可能會更適合,如果是純電動平臺開發的,方形電池則更合適。
▲鵬輝能源劉建生博士
鵬輝能源動力研究院院長劉建生博士表示,鵬輝是一個以技術為代表的公司,走的是多元化的產品路線。目前,公司的方形電池占比為50%—60%。
公司堅持選擇方形基于兩點:一是目前在這個行業里面不管做什么形態電池,只要把電池做好就有市場,不管是方形、軟包還是圓柱。二是目前動力電池技術最成熟的是方形電池,市場占比最大的也是方形電池。
-
動力電池
+關注
關注
113文章
4556瀏覽量
78077 -
新能源汽車
+關注
關注
141文章
10669瀏覽量
100426 -
軟包電池
+關注
關注
1文章
175瀏覽量
8094
原文標題:【鐳煜科技?聚焦】軟包/圓柱/方形三大技術路線上演“派系之爭”
文章出處:【微信號:weixin-gg-lb,微信公眾號:高工鋰電】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深入解析三種鋰電池封裝形狀背后的技術路線與工藝奧秘

固態繼電器與機械繼電器:切換技術的未來之爭
電池安全性測試關鍵:圓柱與軟包電池測試設備指南

半導體三巨頭格局生變:英特爾與三星面臨挑戰,臺積電獨領風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