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造業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而工業機器人作為智能制造的核心技術,正在爆發出巨大的市場機遇。不過,本土工業機器人的成本一直受制于核心零部件,而今天這種局面正在發生改變,中國本土已經涌現也一批有實力的零部件廠商,華成工業控制有限公司(下稱華成工控)就是其中之一,專注于控制系統的開發,并推出了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機器人控制系統等產品。
“5年前,我們分析認為制造業的自動化將由20%的工業機器人和80%的先進機械手來完成,而從今天的形勢來看,如果工業機器人的成本能夠大幅下降的話,這個數字將會反轉,即80%的工業機器人和20%的先進機械手”。華成工控總經理湯勇在接受OFweek機器人網時表示,工業機器人領域的具有大的潛力。
華成工控是一家專注于工業控制領域專用電腦的研發、生產銷售于一體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核心產品是用于專用設備的控制系統,目前公司的控制系統產品主要應用于注塑機械、沖壓行業和通用機器人。華成工控已經與伯朗特達成了合作關系,伯朗特對其控股比例達到75%,華成工控的控制系統在伯朗特新型機械手上得到了應用,而且使用的比例在逐步上升。
定制化服務,培養用戶使用習慣
不同的設備有著不同的要求,華成工控更偏向于為客戶提供訂制化的服務。湯勇表示,我們的控制系統涉及到一些低端制造業,例如工業機器人本體制造商,這些企業往往缺乏工程技術和編程人員,他們依賴于定制化保姆式的服務,華成工控正是通過個性化的產品服務來增加客戶粘度。
相比于其它控制系統,華成工控采用多國語言系統,中文化的編程語言,技術人員不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去學習,同樣的系統其它品牌可能要花上一天的工作時間,而用華成工控的系統只需要三個小時就完成。此外,華成工控堅持全開放的模式,并做了很多定制化的功能,這給開發人員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產品定制化服務過程中,華成工控按客戶的要求去設計,進入第一現場,同時客戶參會與其中,而最終定制下來的產品成為客戶專屬,所在用戶很樂意這么做。在過去的14年間,華成工控已經賣出了50萬臺,這相當于培養了大量用戶,這些現場技術人員已經形成對其產品的使用習慣。
做低端制造業用得起的機器人
目前制造業的痛點在于招不到工人,用不起自動化,還有一點是用不好工業機器人,特別是英文界面的進口產品。湯勇對OFweek機器人網指出,我們需要開發易于使用和低成本的機器人,才能達到中低端制造業的實際需求。
伯朗特解決了一個關鍵的問題,就是推出中低端制造業能用得起的機器人。工業機器人只是一個生產工具,太貴的產品是不能為低端制造業所用的,所以本土廠商必需降低機器人的成本。只有堅持自主研發,或者采用國產化的零部件才能大幅降低成本。
進口工業機器人產品之所以賣得貴,主要是國內沒有可以與其競爭的產品。一臺日本的工業機器人,漂洋過海來到中國,價格就翻了幾倍,外來品牌獲得了暴利,這顯然是不合理的。如今,本土工業機器人品牌逐步興起,并開始代替進口產品,外來工業機器人產品也跟著下調價格,這就進一步推動了機器人的普及。
其實,在中低端制造業機器人方面,中國廠家和外國的處于同一水平,進口工業機器人也沒有什么優勢,中國與外國唯一的差距就是經驗和精度,還有一點是他們培育了成熟的產業鏈。
找準應用方向,突破成本限制
工業機器人最初應用于汽車制造業,至今汽車制造仍然是最大的機器人應用市場,不過汽車領域已經被世界四大家族占領,現在國產品牌進入汽車市場只能作為備胎。湯勇認為,隨著人力成本的不斷上漲,中低端制造業蘊藏巨大的機器換人市場,本土制造商應該思考新的方向。
去年,伯朗特的機器人出貨量只有300多臺,而今年這個數字達到5000臺,還有國內幾家主要的機器人廠商都在增長,本土機器人在汽車以外的市場領域有很大的機會。
談到機器人行業的關鍵技術時,湯勇認為,我們缺的是經驗,而不是關鍵性技術。中國機器人行業是在用幾年的時間,走完國外40多年走過的路,例如算法技術,只需要花時間就能夠解決,關鍵在于我們要努力做,而不是花大價錢購買外國的軟件包,然后靠國家補貼來抵消成本。華成工控在系統完全自主研發,并將所需的軟件包打包到系統里,這樣才能夠使工業機器人的成本降到最低。
過去,本土機器人廠商受制于昂貴的進口零部件,現在國內有綠的這樣的減速機提供商,而且大多數本土機器人廠商都已經開始使用,反而進口的減速機用到國產機器人的數量比國產的少。減速機行業的關鍵一個是材料,另一個是加工設備,這種設備很容易就能夠買到,只要堅持去做,這些都不是什么難題。
工業機器人未來機遇很大
近年來,人力成本不斷上漲,而工業機器人價格在下降,機器換人將是必然的趨勢。湯勇告訴OFweek機器人網,工業機器人首先會取代惡劣環境下的工作,例如壓鑄機、沖壓機的物料搬運,以及陶瓷行業這種苦力型的工作。其次,一些重復性簡單的勞動將交給機器人,這些工作是無聊的,而且工資較低,年輕一代不愿意從事。第三是中國推行智能制造,低端制造業可能轉變為黑燈工廠,所以中國工業機器人未來市場十分樂觀。
方向選擇很重要,湯勇認為,目前有些產品很多人都在做,例如伺服電機,再參與進去就是惡劣競爭,這樣沒有意義。華成工控的核心產品是控制系統,針對專用的領域提供如注塑機械手控制系統、機床機械手控制系統和多關節機器人控制系統等。華成工控圍繞著控制系統的周邊做擴展,例如推出了驅控一體化產品,此外機器視覺、傳感器等產品也已進入研發行程。
以客戶定制化服務為主,華成工控目標是做一套功能強大和完整的機器控制系統。首先完成單個站點的控制,然后打通站點與站點之間的通訊,接著是參與車間管理,例如華成工控預留一個MES車間管理系統,在可以在辦公電腦上直接下指令給車間。實現管理之后,還要考慮上云的問題,開發遠程診斷功能等等,而目前華成工控的云平臺已經進入試產階段。
-
控制系統
+關注
關注
41文章
6741瀏覽量
111612 -
機器人
+關注
關注
212文章
29280瀏覽量
210845
原文標題:本土機器人崛起,華成工控破解控制系統核心技術
文章出處:【微信號:ofweekgongkong,微信公眾號:OFweek工控】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