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tbit是地球上最大的智能手環制造商,Charge是它最重要的產品系列。在初代Charge、Charge HR之后,最新的Charge 2在今年8月底發布。作為巨頭今明兩年的走量產品,Charge 2甚至可以稱作是智能手環市場的風向標。毫不夸張地說,它就是現在運動手環的天花板,Fitbit能否繼續保持銷量和霸主地位,很大程度上就得看Charge 2能有多給力。
PS:考慮到其對行業的重要性問題,本文篇幅很長,需善用右下角的懸浮目錄跳轉。如果只想看最簡短的評價,可以直接拉到總結部分。
企業背景與參數
小米手環開啟了“百元手環時代”之后,智能手環在2年內飛速普及,大家都已經開始忘記手環原來也有過動輒近千的時代了,現在只有Fitbit和Garmin是還在以平均千元以上的價格在賣手環。前者地球上最大的穿戴設備廠商,2016年第一季度賣出480萬件產品,營收5億美元,總銷量達到4300萬。
Fitbit的定位跨在運動和時尚領域之間,定位比Apple Watch更加專業,比高度定向化的Garmin更時尚更接地氣。現產品線中除去體脂秤Aria外,無論是掛在身上的Zip和One,還是運動手環Flex2、Alta和Charge2,運動手表Blaze和Surge,它們本質上穿戴化的傳感器。
Charge 2參數:
顏色:黑/藍/紫/天藍4色,以及特殊菱形紋路的黑色和淡紫色
尺寸:小表帶140-170mm周長;大表帶170-206mm周長;超大表帶206-236mm周長;
屏幕:OLED點陣
傳感器:MEMS 3軸加速度計、高度計、PurePulse光學心率傳感器
功能:計步、睡眠監測、全天候心率檢測、呼吸指導、震動鬧鐘、消息推送
防護等級:防汗水,防濺水,不能浸入水中,不洗澡時建議
續航:5天左右
價格:898元(京東)
外觀與做工
Fitbit Charge 2包裝外層是非常詳盡的產品介紹,采用比較特殊的“抽屜盒”。抽出外層,翻開磁吸蓋,機器就靜靜地躺著,每個配件都有提手方便拿起,整個開箱過程就像打開禮物一樣。配件非常簡單,除了機器本體外就只有充電線、安全指引和僅印了網址的說明書卡片。
Fitbit官方一共提供黑/藍/紫/天藍4色和特殊菱形紋路的黑色和淡紫色,而我們拿到的是天藍色的Fitbit Charge 2。機器正面是純黑的面板,磨砂面的卡扣印有logo,材質和表帶不同,有輕微的色差,稍微硬一些。比較憂傷的是,這個材質比表帶更加容易變色,半個月使用下來已經有一定程度的發黃了。
Fitbit Charge 2屏幕只占到了主體部分的一半面積左右,而且并非對稱放置,不過所幸屏幕本體夠黑,不會有低端手機那種大灰屏問題。Fitbit Charge 2采用了手術級不銹鋼邊框,整體厚度控制一般。機身左側是模式切換按鍵,它同時也是開機/重啟按鈕。
Fitbit Charge 2是Charge系列第一個采用可更換表帶的產品,可以通過換表帶解決以前的脫膠、老化等耐用度問題,這個改進是很多機友開始考慮Fitbit Charge 2的重要原因,畢竟誰也不想這么貴的手環用幾個月就不能戴出街了。
機器采用滑扣的形式進行固定,從內向外滑入卡槽固定,按壓內側卡扣才能卸出表帶,設計簡單暴力。雖然這個設計導致機身和表帶的貼合不如前代,但緊合度可以接受,沒有帶來太多的重量增加,好評。表帶內側沒有任何花紋,橡膠表帶較軟,內側細磨砂處理的手感相當好。
小米手環2、Fitbit Charge 2、Apple Watch和ticwatch2心率傳感器對比
機身背面是Fitbit Charge 2最大賣點之一的心率傳感器,不但體型碩大而且明顯凸起,其中間的接收器模塊比同類產品大出了好幾圈,上下兩端的發光LED,即便沒有Apple Watch的散射用的光學結構也相當顯眼。
Fitbit Charge 2機身中框部分為金屬材質,電子設備的認證信息被隱藏在了接口處,中框邊上還隱藏了氣壓感應器的開孔。機器的整體做工還不錯,屏幕和背面心率傳感器與金屬中框之間的銜接非常緊密,給人一種很耐造結實的印象。
佩戴與對比
Fitbit系列產品一直使用比較寬的表帶,Fitbit Charge 2維持了和初代Fitbit Charge一樣大小的表帶寬度,表帶寬度已經和24mm表帶的Apple Watch接近,比20mm表帶寬度的ticwatch 2還要寬。橫向上的寬裕,讓核心部分可以做得更短,讓表帶起始部位可以更加貼合手腕,厚度和突起控制反倒比小米手環2更好。
穿戴產品的佩戴感因人而異,因為卡扣距離是固定的,部分人的手腕直徑可能剛好被夾在兩個卡位之間,導致用戶對同一款產品的穿戴舒適度有完全不同的評價。如遇到“上一個卡位太松,下一個卡位太緊”的情況,可以嘗試換一只手佩戴,原來左手太寬/窄,或許本來粗細不同的右手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拋開松緊度問題,佩戴手感主要受下面三大因素影響:
重量與重量分配,Fitbit Charge 2重量分配比較均勻,但金屬材料和寬大的表帶讓手環整體偏重,高速轉動手腕時有一定的拖拽感;
外形,Fitbit Charge 2背面沒有貼合手腕的弧度,為了盡量保證心率檢測不受外界光線和晃動的影響,凸起的心率傳感器本體會“埋入”手腕,并“支起”整個手環(減小接觸面積)。這是幾乎所有看重心率功能的同類產品都“被迫”采取的設計,而且心率感應器也要求戴緊,導致心率手環的佩戴舒適度普遍下降;
透氣性,凸起很多的心率傳感器,加上寬表帶的硬度,讓Fitbit Charge 2平時其實是“懸空”的,接觸面主要是心率傳感器和表帶的一兩個位置,即便表帶沒有凹槽和開孔也有很好的透氣性;
使用過程中,Fitbit Charge 2的佩戴手感比較舒服,雖不如沒有心率傳感器凸起的初代Charge,但在手環中還算中上水準。即便是大汗淋漓,其佩戴感也并不比小米手環這種窄表帶輕體重的小手環差太多。但寬表帶和“高聳”的新心率傳感器,在穿長袖或者背靠手的時候會有比較明顯的異物感。另外要注意的是,購買前要看清楚官網的大小指示,其L碼偏大,筆者這種180身高的偏瘦機佬,都差點戴不上了(倒數第二小的卡位剛好合適)。
屏幕&震動&藍牙&存儲
屏幕:Charge 2搭載的是白光點陣OLED屏幕,“大果粒”像素點遠看都很明顯,看慣高清屏的用戶可能會嫌棄它缺點逼格。它的主要提升是面積,讓屏幕可以顯示更多內容以及更詳細的推送信息。這塊屏幕的亮度固定,強烈陽光下也能直接看清屏幕,但代價是半夜會很晃眼;
震動:Charge 2的震動幅度比Charge強一些,和小米手環系列產品差不多,但凸起的心率傳感器起到了震動緩沖作用,最終震動鬧鐘效果一般,睡得比較沉的用戶得多設幾個鬧鐘;
藍牙信號,負數值越小,信號越強
藍牙連接:Charge 2采用BLE無線連接,后者是藍牙4.0的可選組件,并非所有藍牙4.0設備都支持。雖然一兩年前的中高端手機都已經具備這個能力,但最好還是到官網直接查看列表。Charge 2實際藍牙強度比小米手環2和ticwatch2都要強,但來電推送在距離手機7、8米左右就無法工作了(測試機為Note5,國行ROM,底層Android 6.0)。平時和藍牙連接速度正常,而很多Fitbit用戶都深受奇苦的龜速同步,主因是Fitbit官網的訪問速度問題,藍牙表示這鍋不背。
存儲:存儲大小會影響穿戴設備獨立工作的時長,存儲太小的話就得經常連接手機導出數據。Charge 2的存儲空間寬裕,可以記錄數據7天的分鐘級精度數據,3天的 SmartTrack數據和30天的總數據。鍛煉少的話,隔5、6天同步一次也能保證數據安全。但要注意的是,鍛煉模式中,心率數據是按秒儲存的,極限只能存儲10小時的數據。而且超過限度后,整個鍛煉期間的細節數據都會被清空。鍛煉多的話最好及時和手機同步。
內置系統、app與網頁端
功能卡片
系統結構與交互:Charge 2系統由“表盤、跑步、秒表、呼吸指導、鬧鐘”5個功能卡片構成,app里可以開關卡片和更改排序。側邊按鈕或雙擊機身切換卡片,長按觸發和停止功能,這就是整只手環所有的功能交互了。
Charge 2是極少數把鬧鐘開關放在手環上的產品,敲擊查看多個鬧鐘,長按暫停或開啟鬧鐘。但要吐槽的是,每個功能用完之后,它是不會自動彈回時間表盤的。
表盤:雙擊切換顯示心率/步數/距離等運動數據,官方表盤有7個,非常少,但有兩個表盤直接顯示實時心率。即便不開運動模式,隨時抬手看就能看心率,這功能現在只有Fitbit和Garmin的產品可以做到。
速度與穩定性:Charge 2操作響應速度很快,但修改設定和同步數據都要經過Fitbit官網,后者的訪問速度,會直接影響修改手環設定的速度和穩定性。使用半個月中分別遇到過一次表盤突然恢復原始設定、抬手亮遲緩的問題,前者大半天后自動恢復(設定同步過程中出錯?),而后者得重新換表盤才能復活。
app客戶端
Fitbit在軟件端的特色是超廣的平臺覆蓋,以及詳細得所向披靡的使用幫助:
Charge 1 的藍牙適配器
除了Android、iOS、win10三大移動系統都有對應app,而且Fitbit估計也是唯一有PC軟件(但真的只有同步功能)的智能手環廠商。此前Fitbit甚至附送了給PC用的USB藍牙接收器,但后者使用率太低,今年的產品已經不再附送了,有需要的用戶得額外購買。
官網上的說明書以問題的形式羅列,過萬字的詳細說明,雖然部分地方還有比較濃的機翻味,但詳盡程度無出其右,連常見故障排除都有20多個說明問答,會推薦用戶用哪個第三方app對機器進行定位、進水應該塞到大米中24小時等。
首頁與設定頁
連續記錄的心率、計步和睡眠統計頁
app方面,除去“抬手亮”功能被翻譯成“快速查看”看著比較懵逼外,其完成度很高,有自己的淡入淡出動畫和字體,在安卓平臺上用著會很新鮮。app以數據展示為主,羅列“步數、 距離、心率、睡眠、樓層、活躍時間”等數據,還有健康相關的“卡路里攝入、飲水和體重信息”,但只能手動錄入(買Fitbit自己體脂秤Aria可以解決體重信息)。左右滑動查看不同日期的信息,點擊類目查看詳細信息和相關設定。
其app的最大問題是同步速度和穩定性,截稿時的最新版雖然推送功能很穩定,但有大面積的用戶反映數據同步速度變得很慢很慢,而在測試機Note5上,上一個版本則有推送不穩定的問題。這里面很大一部分都和Fitbit網站在大陸訪問緩慢有關,激活和重新連接時,載入演示畫面和縮略圖都比較慢,新用戶看著一片白色的還沒加載完的頁面估計都會懵逼。
myfitnesspal和endomondo
數據互通方面,最讓國內用戶接受不了是,它不支持微信,數據無法同步到微信的運動排名里!!!另外,Fitbit已經無法和蘋果、HTC等廠商的健康應用直接聯通(iOS可以通過付費軟件Sync Solver進行同步,安卓就無能為力了),現在能讀取Fitbit數據的只有myfitnesspal(減肥用的)和endomondo(鍛煉跑步用的)等少數軟件,而且基本只是對健身項目的強化,對普通用戶來說并沒有什么用。倒是可以接入IFTTT(自動化處理,通過數據觸發其他網絡服務)對于很多高級用戶會有比較多用處。
網頁端
網頁端個人頁面
網頁端詳細數據
網頁版方面,Fitbit在兩年前已經是同行中最強的,現在依舊是,可能以后還會是(畢竟同行很多已經放棄網頁端,甚至根本從來都沒有網頁端)。網頁端的數據詳情直觀、詳細而且霸氣,數據狂表示非常滿意(斜眼笑)。此外,手機app上的功能一個不落,所有詳細設定都可以在網頁端修改,只要手環和手機連接就能后臺靜默同步。
但網頁端的處境Google Now接近,在國內有嚴重的訪問速度問題,這同樣是近兩年前就有的問題。其官網商城、幫助頁面、論壇連接速度不快,但還可以接受,反倒最核心的個人數據頁面訪問非常不穩定,即便能連上也很慢。聊以慰藉的是,所加載完成后,網頁內的操作不會受訪問速度影響……
功能:計步/睡眠/心率/消息推送/震動鬧鐘
抬手亮/看時間
第一代智能手環只是加入了計步器和振動器,而加入了時間顯示的手環是廣義上的第二代。能當手表用來看時間,這是很多非健身用戶裝逼之外,還能堅持戴手環的重要原因。為了控制功耗,幾乎所有手環都會有“抬手亮屏”的功能,它的靈敏與否,直接決定了看時間這個功能的可用度以及用戶能否堅持日常佩戴。
抬手亮屏考核點主要是“轉腕力度要求、靈敏度、亮屏速度和誤觸控制”。Charge 2的抬手亮屏表現是智能手表/手環里的第一梯隊,和Apple Watch、三星Gear Fit 2接近,步行時幾乎抬手就會亮。它認的也是轉腕動作和表盤位置,力度要求很輕,轉很慢也能識別,支持翻手滅屏(表面朝外自動滅屏)。
它的缺點是傾斜角度要求大,雖然只要表面向外30度以內都可以被點亮,但側傾角度得在40度以下,否則機器會以為這是垂手而不響應,偶爾歪坐看時間發現手環點不亮……這種抬手亮的通用缺陷是,躺著時轉腕是點不亮屏幕的。但用過無數抬手亮殘廢的穿戴產品之后,筆者已經相當滿意了。
消息推送與震動鬧鐘
Charge 2支持電話、短信和日歷通知(Android上可以自定義日歷app,而iOS只能用自帶日歷)三種推送。為了保護隱私,機器是先震動不亮屏,一分鐘內抬手才顯示內容,這是國內產品不會有的設定。來電會滾動顯示來電姓名和號碼4次,實體按鈕可以掛電話,通勤時用來掛斷騷擾來電很實用,僅僅這一個瞬間的裝逼和舒心,會讓你有種每隔5天充電是值得的感覺。
短信和日歷先滾動顯示2次發件人和日程,最長顯示40個字符。因為滾動太慢,這基本只能用來確認發件人是誰,連用來看驗證碼都嫌它慢。另外,現在版本的固件對中文無力,顯示不了的字符是個“□”。再加上部分機型上可能出現的推送不穩定,這個功能可用度很低。
震動鬧鐘方面,最多可以存儲8個鬧鐘。設定了睡眠時長目標后,在預設時間會有睡眠提醒。第一次震動沒有響應的話,9分鐘后會再次震動。震動提醒時,按鍵、雙擊或者步行50步都會暫停鬧鐘,后者是同類產品沒有的功能,避免了提前起床結果鬧鐘半路震起來的尷尬。
鬧鐘效果主要看重的是震動力度和時長,Charge 2震動效果因為心率傳感器帶來的“減震”緩沖而打了折扣,效果遠不如小米手環和初代Charge,而且鬧鐘震動時長只有5、6秒,筆者日常使用只能用并列鬧鐘解決(一般會在第二、第三個鬧鐘才能醒來)。
計步與運動鼓勵
每日運動記錄
步數對比
步數差值對比
計步精確度:Fitbit估計是現在對計步精確度要求最低的廠商,也是極少數揮手也能被計步的智能手環。這可能是防誤算算法設得太寬,也可能是傳感器調教得太靈敏,但最有可能的是Fitbit故意的……它官網唯一標明的防誤算算法,可以防止在乘車時被計步,但道路太顛簸時,也可能會被計步。這很大程度上方便了用戶在運動排行上屠榜,然而Fitbit在國內不支持導出到微信、樂動力等平臺,相當可惜。
實際左手佩戴Charge 2和小米手環2,9天的數據統計如上圖。小米手環2 的數據總是最小,Charge 2總是最大,幅度幾乎都在10%以上。運動越少的天數,差額越大,幅度甚至接近50%,說明Charge 2確實是最經常把無關動作算進步數里的機器。此外,幾只手環各自都有不準的場合,導致數據規律并不明顯。這里還得再次聲明,真要計步準的話,還是手機靠譜(只有走路的時候會帶著手機跑,虛標數就小很多)。
久坐提醒:手環的監測算法具備了自動睡眠監測能力后,這套算法延伸出了“久坐提醒和自動運動監控”功能。自動監測方面,小米/唯樂/37度手環/樂心手環等國產廠商,甚至比Fitbit、三星等大廠更早實現了自動睡眠監測。這功能在Fitbit Charge上,得等到2015年初更新系統之后才支持,而被三星遺棄的Gear Fit到現在也只能手動開啟……
在Fitbit上,這套自動運動檢測系統名為SmartTrack,Fitbit Charge/Flex/One/Zip這些老款或者低階的產品都沒有搭載。Charge 2的久坐提醒,要求每小時有250步運動量,提醒時段可以在9-24點之間隨意調節。預設時段內每當運動不足(連續10分鐘不動被視為靜止),就會在每個小時的50分進行震動提醒,而推送的文字是“該是時候走走、是健步走的時候了、帶我去運動、能走到XX步嗎、要去散散步嗎”之類做得非常呆萌的對白。
每日活動小時數和自動運動監測
自動運動監控與鍛煉模式:同類產品的手動運動監控模式要在運動開始前,在手環或手機里,先選運動類型,再開始跑,搞定之后還要手動關。普通用戶根本懶得選,或者跑完就忘記關了,功能可用度很低。
而Charge 2的SmartTrack的改進是可以根據運動模式、時長和心率,推算是否在鍛煉,甚至跑步、騎行、橢圓機、有氧運動也能自動識別出來,而且識別時長也能自定義,默認連續運動15分鐘觸發鍛煉記錄,關閉部分識別項目可以節省部分電量)。
它是極少數能做到“戴著就不用管”的機器。最爽的是,跑步、騎車等需要調用GPS的也是自動的,這個甚爽。網球足球籃球,甚至跳舞等也能識別,但舉重、劃船、拳擊等有極端手臂活動的高強度間歇運動,則會影響讀數并可能認不出是哪種運動。
運動社交,與好友比步數(真實用戶的激情遠比我們機佬預想中高)
呼吸指導
無論是哪種運動,呼吸和節奏的控制都非常重要,健康產品遲早得提供呼吸監控功能。Charge 2的呼吸指導是同類產品中第一個加入這種功能的,但現在基本是教用戶深呼吸而已。深呼吸是冥想法一種,有降血壓和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的作用,其基于心率變異性(HRV)原理(吸氣時心率增加,呼氣時心率減少),讓機器感知用戶是在呼氣還是吸氣,依據心率的改變推薦個性化呼吸模式,幫用戶“校正”呼吸。
實際界面基本上就是一邊顯示呼吸波動圖,一邊提示呼吸的長短和時機,使用體驗很新鮮。下面的呼吸波浪圖大概延時1、2秒,和機器指示的時機同步率越高,就會有越多小閃光提示。官方建議是早上、中午會議、工作前、睡前使用,可以用來平復心情和集中精神,但可惜指導最后不會給出評分也不會被系統記錄,現在更多只是一個嘗鮮功能。實測集中精神的效果一般,反倒是睡前使用效果比較好……
睡眠檢測
app統計數據
網頁端數據
智能手環要做好睡眠統計的難度比計步低很多:Fitbit的策略是超過1小時不活動會假定睡眠開始,如果之后出現短時間的小幅移動,則判斷用戶是在睡眠了。睡眠中的翻身和短時移動會被記錄為“淺睡”,移動過多過久會標記為“醒來”,實際睡眠時間=總睡眠時長-醒來時間。另外,Charge 2提供普通和敏感模式,后者大幅提高靈敏度,適用于有睡眠障礙或把機器掛在衣服上的用戶。
這里的主要門檻是做好睡眠起始和總結點的記錄,Fitbit Charge要2015年中才有自動監測睡眠時間點的能力,而國產產品在2014年就已經能做到比較精確的睡眠時間點記錄了。現在智能手環的睡眠時間點記錄已經到了非常高的成熟度,幾乎所有產品的判斷誤差都在10分鐘以內。
睡眠時長檢測對比(小米的數據為深淺睡眠時間之和)
Charge 2實際睡眠時間點精度要比國內產品要弱一些,起床點一般會有5-10分鐘誤差值,賴床的5、6分鐘經常會被當做起床,導致Charge 2統計的時長因此一般會比小米手環2大幾個百分點。但睡眠記錄上,筆者更喜歡Charge 2的方式,直接記錄實際睡眠時長,而不是國內產品那樣分別顯示深淺睡眠的時長(小米手環2經常深淺睡眠時長之和=總睡眠時間差,即表示一晚上睡死了,數據可信度有待驗證)。
全天候心率檢測
應用最廣泛的心率追蹤技術有胸帶和腕部光電傳感器兩種,Charge 2和市面上見到的幾乎所有穿戴設備用的都是后者。原理是通過LED照射皮膚,從血流引起的反射光線變化來推算心率。佩戴要求在腕關節下一指寬,鍛煉時往上挪到3指寬,緊貼手腕但不緊壓。
Charge 2采用Fitbit官方稱為PurePulse的技術,從外觀上看最大的特征是其體型巨大而且凸出,中間的接收器面積比同類產品大10幾倍,兩側的綠光LED也很大,而且跨度大。即便沒有完全貼合皮膚,只要脫離不是太厲害也能正常讀取心率數據,只要佩戴不要太松,劇烈運動也不會讓它讀取不了心率。
小米手環2、Charge 2、Apple Watch、ticwatch 2
看著狂暴的傳感器尺寸,本以為它會非常靈敏,但其心率檢測速度和其他產品并沒有大的分別,要戴上30-40秒左右才能開始顯示心率數值。另外,其算法的緩沖干預也非常明顯,除了脫下手環后近1分鐘也會顯示度數外,在突然運動時,其心率變化比Gear Fit、ticwatch 2等產品要慢不少,心率突然飆升之后,Charge 2的讀數得花10來秒才會“慢吞吞”漲上來。實際精度上,Charge 2數值一般會比小米手環2和ticwatch 2要低1-3下。
心率檢測app端
網頁端
Charge 2在心率傳感器方面的優勢是壓倒性的功耗控制和交互。Fitbit和Garmin是現在唯一能讓手環保持全天候心率檢測并保持5天級別續航的廠商。只要戴在手上,Charge 2就會一直檢測心率,而心率數據則會按照5分鐘的間隔進行記錄。國內最接近的產品也只能做到每半小時一次的自動測量。一整天下來就是一條非常詳盡的心率曲線,可以通過固定位置的高低峰看出每天的變化趨勢。對于需要健身和有心臟疾病的用戶來說,抬手即是查看心率值和記錄每天的心率變化的功能是殺手級的。
心率值外,Fitbit還用線條表示鍛煉區間,方便鍛煉用戶了解現在的鍛煉程度。其用的是“極限心率=220-年齡”的通用算法區分“燃燒脂肪、有氧活動和峰值”三個區間(分別對應極限心率的50%-69%、70-84%、85%以上的范圍)。雖然劇烈運動時也能保持讀數,但筆者手上的測試機有極值心率明顯偏低的問題,打了2個小時的籃球,居然最高心率都沒超過136。當然,也有可能是因為其讀數變化慢,在數值漲到實際心跳數的幾十秒間,筆者早就因為累得撐不住而停下來了,極值在這時間差里就被錯過了……
總體來說,Charge 2核心的全天候心率檢測能力強項,在日常運動區間的精度和連續檢測。但其讀數即時度偏低,無法捕捉瞬間的劇烈心率變化,這個相當可惜。
續航、充電與維護
續航:Fitbit的產品最低也會保有5天的續航,在提供全天候心率檢測功能之后,Fitbit Charge 2即便有自動滅屏(手腕面向外側立刻滅屏)、脫下十來秒自動停止心率檢測等眾多省電設定,但標稱續航也被壓在了自家的起步線上。
實際使用的續航在5天半左右。一般凌晨1點充滿電,全程藍牙連接推送、一天兩個鬧鐘、日夜心率檢測,第5天凌晨會在app上出現電量低提醒,第5天中午手環出現低電提醒(每次抬手看時間之后都會有低電圖標,但一般用戶看完時間就放下手了,極有可能會錯過電量提醒),機器一般可以堅持到第6天早上9點才完全沒電。
機器會提前一整天提醒用戶充電,無需特意記著何時去充電,相對會省心一些。但這里值得吐槽的是,Fitbit時至今日依舊沒有百分比電量指示,剩余電量只能看著圖標全靠猜……
充電:Charge 2可以使用手機充電頭或者電腦USB口進行充電,電腦USB口0-100%充電耗時1小時50分左右。但充電方式比較“原始”,沒有磁力吸附,只有簡單的夾子固定,得分正反。用起來不如正常的智能手環/手表舒服簡單,甚至比插線式的第一代Charge還麻煩。
維護:防水等級低也是Charge系列的一個“特征”,也被吐槽很多年了。Charge 2僅能防運動時的汗水和防濺水,不能浸入水中,不建議戴著洗澡。平時臟了可以直接沖洗,甚至可以使用帶有少量酒精的溶劑擦洗,和大部分手環一樣無需特別護理。
Charge系列的產品用上4、5個月就會開膠的問題,在筆者這種老Charge的用戶面前,Charge 2的最大提升是心率和可更換的表帶,維護上要省心很多,用舊了,更換表帶就能原地復活。用過N只手環的用戶表示,包括Gear Fit和微軟手環在內,任何不能換表帶或者主體是脆弱塑料材質的高端手環,都不建議入手(戴半年以上就可能因為外觀殘舊而無法戴出門了)。
值得注意的是,顏色越淺,越亮騷,其老化痕跡越明顯,我們手上的天藍色固然亮騷,但它幾個月老化后會比其他深色表帶更加顯舊,購買前得在裝逼和省心之間做好衡量。
除了表帶的后期老化問題,Charge 2還是比較耐造的,正面弧面屏幕半個月實用下來依舊如新,只是材質偏硬的卡扣有點老化(弄臟)跡象,表帶也沒有明顯的變色。另外,得特別吐槽的是心率傳感器旁邊軟綿綿的黑色塑料蓋,它居然可以被指甲刮花!!!簡直不可思議啊……
總結
對于筆者,Charge 2是運動手環里,現在市面上唯一能看,而且可以長期使用的產品:還不錯的外形、全天候心率檢測、完全自動的鍛煉記錄,最核心的它可以換表帶了;
對于Fitbit的老用戶來說,Charge 2是個幾乎沒有短板的“水桶之作”,這也暗喻了它并沒有太多新意。軟硬件都是一貫水準、心率技術早就在前面幾個產品上用過了、外觀審美和自家產品并沒有大的變化,唯一值得說的也就是換表帶的改進了;
對于Garmin、Gear Fit 2、微軟手環2等高端同類產品的用戶,雖然Charge 2炫酷程度肯定不如大曲屏的Fit2和微軟手環,但它是比Garmin同價位產品更漂亮的選擇。而且唯一可以在運動專業功能上和Garmin對肛的只有Fitbit了,其他產品還停留在他們1、2年前的水準;
對于只用過國產手環的用戶,除去產品做工和設計上的明顯差異外,Charge 2的體驗完全就是另外一回事。特別是軟件、數據展示和運動鼓勵上,只有親自用過才能體會到世界第一和跟隨者之間的巨大差距。而全天候心率檢測和專業向運動鼓勵和建議,對于健身和特別需求用戶來說,都是國內產品幾年內都無法提供的。
但網友戲稱的“運動2分鐘,同步2小時”的服務器速度問題和高昂的售價,都是Charge 2無法回避的痛點。值不值得買,這得看你對心率、睡眠和運動建議功能的需求有多高了,畢竟898元都已經可以上Gear Fit 2、華米手表、ticwatch了。
-
智能手環
+關注
關注
47文章
798瀏覽量
73690 -
fitbit
+關注
關注
0文章
118瀏覽量
25790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單片機C語言入門指導(非常通俗易懂!)
黑客馬拉松|秀肌肉、拿融資、結交技術大佬!來這里,挑戰用52小時完成AI硬件創業項目

【RA-Eco-RA4M2開發板評測】2+uart方式
藍牙定位低成本能否實現?

【社區之星】張飛:做技術值不值錢,核心競爭力在于精
【米爾-STM32MP257開發板試用】——開箱評測
Raspberry Pi SSD 評測:為性能和兼容性買單,是否值得?

651主板現在還值得買嗎?
【ELF 2學習板】+開箱評測
RK3576來了值得買嗎?看看他怎么說


華為三折屏新機,兩萬元值不值得?深入剖析其線路板工藝!
試用活動 | 100套!!瑞薩RA6E2/RA4E2開發板評測活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