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的支持工藝和CPU的性能關系就大了,它關系到CPU內能塞進多少個晶體管,還有CPU所能達到的頻率還有它的功耗,1978年Intel推出了第一顆CPU——8086,它采用3μm(3000nm)工藝生產,只有29000個晶體管,工作頻率也只有5MHz,而現在晶體管數量最多的單芯片CPU應該是Intel的28核Skylake-SP Xeon處理器,它擁有超過80億個晶體管,而頻率最高的則是Core i9-9900K,最大睿頻能到5GHz,他們都是用Intel的14nm工藝生產的。
Intel 14nm工藝在性能、功耗方面繼續改進
CPU的生產是需要經過7個工序的,分別是:硅提純,切割晶圓,影印,蝕刻,重復、分層,封裝,測試, 而當中的蝕刻工序是CPU生產的重要工作,也是重頭技術,簡單來說蝕刻就是用激光在硅晶圓制造晶體管的過程,蝕刻這個過程是由光完成的,所以用于蝕刻的光的波長就是該技術提升的關鍵,它影響著在硅晶圓上蝕刻的最小尺寸,也就是線寬。
現在半導體工藝上所說的多少nm工藝其實是指線寬,也就是芯片上的最基本功能單位門電路的寬度,因為實際上門電路之間連線的寬度同門電路的寬度相同,所以線寬可以描述制造工藝。縮小線寬意味著晶體管可以做得更小、更密集,而且在相同的芯片復雜程度下可使用更小的晶圓,于是成本降低了。
更先進半導體制造工藝另一個重要優點就是可以提升工作頻率,縮減元件之間的間距之后,晶體管之間的電容也會降低,晶體管的開關頻率也得以提升,從而整個芯片的工作頻率就上去了。
另外晶體管的尺寸縮小會減低它們的內阻,所需導通電壓會降低,這代表著CPU的工作電壓會降低,所以我們看到每一款新CPU核心,其電壓較前一代產品都有相應降低。另外CPU的動態功耗損失是與電壓的平方成正比的,工作電壓的降低,可使它們的功率也大幅度減小。
另外同種工藝的概率也是相當重要的,Intel自2015年14nm工藝投產以來已經發展到了第三代,Intel一直在改進工藝,在不提升功耗的情況不斷提升性能,14nm++工藝比初代14nm工藝性能提升26%,或者功耗降低52%。
實際上AMD Ryzen處理器現在所用的12nm工藝本質上也只是GlobalFoundries的14nm工藝的改良版,也就是原計劃的14nm+,晶體管密度并沒有提升,但在性能方面有所改善,最高工作頻率提升了250MHz,而同頻下Vcore下降了50mV。
多年前Intel對自家半導體工藝的進展預期,此處應該有個滑稽的表情
總的來說半導體工藝是決定各種集成電路性能、功耗的關鍵,線寬的縮小晶體管密度得以提升從而降低了成本,其次就是晶體管頻率提高,性能提升而功耗降低。
-
cpu
+關注
關注
68文章
10871瀏覽量
211941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汽車制動系統如何提升剎車性能
NPU技術如何提升AI性能
驍龍8至尊版性能實測:自研Oryon?CPU實現45%性能與能效提升
![驍龍8至尊版<b class='flag-5'>性能</b>實測:自研Oryon?<b class='flag-5'>CPU</b>實現45%<b class='flag-5'>性能</b>與能效<b class='flag-5'>提升</b>](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0B/16/wKgaomca--aANaZiAAB_eLO_80U352.png)
韓國服務器的性能如何提升
天璣9400新猛料:CPU性能提升30%,同場景僅需8G3 30%功耗
![天璣9400新猛料:<b class='flag-5'>CPU</b><b class='flag-5'>性能</b><b class='flag-5'>提升</b>30%,同場景僅需8G3 30%功耗](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02/3C/wKgaoma0iWOAXvrHAADWBDbsULU309.png)
Flow Computing引領CPU性能革命:PPU技術實現百倍性能提升
Lunar Lake:NPU性能全面提升,能耗也大幅降低,綜合AI算力提升至120TOPS
![Lunar Lake:NPU<b class='flag-5'>性能</b>全面<b class='flag-5'>提升</b>,能耗<b class='flag-5'>也</b>大幅降低,綜合AI算力<b class='flag-5'>提升</b>至120TOPS](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EC/C8/wKgaomZgGYiAVUgeAABtwgtnYzs115.jpg)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