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科技發展開始轉向物聯網,面對新一輪信息科技所蘊含的巨大機遇,越來越多的企業積極探索或者加大部署物聯網,Strategy Analytics調查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末,全球聯網設備數量達220億臺,企業物聯網占據一半以上市場份額。
百億級設備接入網絡驅動各界轉型升級,巨頭們積極入局以此搶奪新時代制高點。特別全球熱火朝天建設5G網絡之際,與AI技術結合,將會進一步釋放物聯網發展潛力。在物聯網高級顧問楊劍勇看來,物聯網猶如一列通往未來的列車,大家爭相擠上去,不管科技巨頭,亦是傳統企業,還是創新企業企業,未來發展戰略早已向物聯網延伸,全社會都在積極擁抱這個時代到來。
微軟因云+AI助華麗轉身,市值萬億美元
昔日的微軟曾無比風光,不僅獲得了高利潤,也促使互聯網蓬勃發展,不過,最終錯過移動互聯時代,并陷入困境。慶幸的是納德拉在2014年初執掌后,積極向云+AI轉型,讓這家沉睡多年的巨頭再次覺醒屹立世界之巔,市值高達1萬億美元,超過蘋果成全球最大企業。如今開始大力支持物聯網創新,包括將投入50億美元,同時在中國設立人工智能和物聯網實驗室,為物聯網帶來創新和智慧。
可以說,云、AI與物聯網已成微軟發展核心,推動制造、零售、醫療、金融等行業廣泛應用,引領全球數字化轉型。正是受益于AI技術突破,將人工智能與機器學習用于物聯網,在制造領域,將人工智能納入日常運營工作,以提高生產車間的安全性和效率,微軟以云服務+人工智能廣泛應用智能硬件和工業制造等物聯網垂直領域。
騰訊爭奪新賽道,擁抱產業互聯網
在今年5月,騰訊在昆明舉辦了一場規模超前的全球數字生態大會,也看到了騰訊以云+AI賦能全行業數字化變革。此外,繼去年新成立云與智慧產業事業群后,提升云服務戰略,積極擁抱產業互聯網后,首次秀出云+AI成績單,已應用落地上百個行業,已覆蓋教育、零售、工業、政務金融、醫療等各行各業。
廣落地、助提效,騰訊AI釋放出產業價值,扎實的技術研究能力、海量應用場景以及豐富的生態,構成了騰訊加速AI應用落地產業的三級火箭。讓技術創新高效驅動產業發展,解鎖更多數字化場景。
在零售領域,攜手20多家頭部企業探路數字化,為其創造10%的業績增量;在工業領域,為某知名面板制造商,輔助超過100道質檢工序,節省50%以上人力成本;在金融領域,基于騰訊云及人臉核身等AI技術,打造創新型互聯網業務流程。在健康醫療和AI結合,能更早地發現癌癥和腫瘤,騰訊覓影乳腺腫瘤篩查AI平臺并逐步落地到全國多家醫院。
英特爾積極轉型,物聯網業務呈現穩健增長態勢
同樣在PC時代,橫掃全球的英特爾,能生產計算能力強大的CPU處理器,但無法進入智能手機領域讓陷入困境。近年來,因有蘋果這個超級大客戶,從 iPhone7開始采用英特爾與高通不同的基帶芯片,能為英特爾帶來額外收入。事實上在2018財年營收同比增長13%至709億美元。
遺憾的是,iPhone采用英特爾基帶芯片后,信號品質有所降低,以及5G基帶芯片進展緩慢,讓蘋果一度備受質疑,最終選擇與高通和解,英特爾也表示放棄5G智能手機調制解調器業務。值得一提的是,英特爾營收開始開始走弱,2019年第一季度營收同比增長為零,凈利潤同比下滑10.77%至39.74億美元,而以數據為中心的業務也呈現下滑態勢,不僅如此,英特爾還下調第二季度和全年營收,預計2019年營收為690億美元。
處在轉型關鍵時期的英特爾,在季報及年度營收預計后,導致市值大跌在資本市場大跌8.99%,并一路下挫。從4月17日創出一年新高59.59美元后,到如今46.03美元,下跌幅度高達22.75%,市值縮600億美元。
如今,積極面向5G、物聯網、人工智能與云數據中心等方向轉型的英特爾,物聯網集團業務呈現穩健增長態勢,2018年同比增長9%,2019年第一季度物聯網營收同比增長8%,為零售、制造、醫療、能源和汽車等細分市場提供高性能計算解決方案。
以數據為中心的業務云部門增長了5%。其中Mobileye自動駕駛營收增長迅猛,同比增長38%,Mobileye業務包括計算機視覺和基于機器學習的傳感,數據分析,本地化繪圖和駕駛政策技術,用于高級駕駛員輔助系統(ADAS)和自動駕駛。
英特爾從芯片到邊緣再到人工智能驅動智能變革,也讓這家有超過50年歷史的老牌科技巨頭迎來大史上最大機遇。
百度搶奪物聯網賽道,將加速產業智能變革
在5月30日在廣州百度云智峰會上,宣布其天工物聯網平臺全新升級,并在邊云融合、時空洞察和數據智能等三大領域一口氣發布了9大新產品。值得一提的是百度是國內最早向AI轉型的互聯網巨頭,2018年AI專利,以2368件的申請量位列國內第一。
產業應用落地上,百度以ABC+X加速產業智能變革。在邊云融合領域,通過邊云融合架構,百度智能云可以讓智能質檢模型的部署時間,從天級縮短到分鐘級,還可以遠程更新模型,解決柔性制造場景下的質檢難題。
具體在自動駕駛行業,百度智能云通過邊云融合技術有效支撐了百度V2X產品在5G和MEC條件下的落地。在路側通過百度智能邊緣Baidu Intelligent Edge/BIE實現了路面狀況和行駛車輛的結構化信息實時上傳,在平臺側通過百度智能云天工平臺實現了大規模時序數據的整合,并借助流式計算完成道路和交通信息的分析整合。邊和云融合對應了車和路的協同,幫助自動駕駛走向開放路段的落地。
小米百億加碼AIoT,對物聯網戰略寄予厚望
對于小米來說,面臨諸多困難,特別是市值大幅縮水,近一年來,由發行價17港元跌至9.5元,跌幅高達44.1%。而在上市后,雷軍聲稱讓首日購買的投資者賺翻倍言論刷爆網絡,至此隨后幾個交易日沖高至22.2港元,相比這個高位到如今跌幅為57.25%已腰斬。倘若聽信雷軍的投資者,到如今則面臨虧損近一倍的尷尬局面。
全球智能手機紅利開始褪去,今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機下滑6.6%,下滑態勢不可逆轉,且還要面臨華為等強勁對手競爭。華為在第一季度出貨量高達5900萬臺,同比增長50%,小米出貨量為2790萬臺,兩者差距懸虛巨大。
盡管手機面臨巨大挑戰,但小米積極擁抱AIoT,將投入百億加碼物聯網,并成立AIoT戰略委員會,可以看出對物聯網戰略寄予厚望。小米來自IoT與生活消費業務取得不俗成績,四年間營收規模增長逾9倍,這份成績單讓人驚嘆。只是對比在資本市場走勢,則形成鮮明反差,上市以來縮水近3000億港元,此外。雷軍給予厚望的AIoT戰略,生態規模及盈利商業模式有待市場檢驗,特別華為等眾多玩家加大力度進入智能家居行業,也將會給小米造成巨大競爭壓力。
最后
以NB-IoT與LoRa等低功耗廣域網LPWAN以及當前火熱的5G網絡,承載了萬物互聯愿景,解決物聯網大規模部署低功耗、遠程連接等需求,有數據顯示,LPWAN連接在2018年至2023年期間復合年增長率為109%,使得具有萬億美元的物聯網市場將被打開,推動物聯網在工業、能源、零售、物流和溯源等垂直領域應用落地。近年來,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蓬勃發展,也為企業創新釋放潛力,尤其以AI+IoT為核心的轉型企業得到迅猛發展。
-
微軟
+關注
關注
4文章
6629瀏覽量
104466 -
AI
+關注
關注
87文章
31516瀏覽量
270333
原文標題:迎接物聯網:巨頭爭相布局,微軟能否成新時代科技霸主?
文章出處:【微信號:chuanganwang,微信公眾號:傳感物聯網】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