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5G技術的實施及車企積極推出不同級別的自動駕駛新車,預計傳感器滲透率將快速提升。國內競爭格局中,已經布局傳感器的公司有望率先受益,有望通過配套自主車企逐步切換到配套合資車企等。
自動駕駛汽車作為汽車未來的重要發展方向,成為汽車零部件產業鏈的重要增長點。國內外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積極布局自動駕駛傳感器領域,在車載攝像頭、毫米波雷達和激光雷達三大核心部件,以及產業鏈上下游的拓展為零部件供應商帶來增長機遇。國內外部分綜合實力較強的汽車零部件公司在自動駕駛汽車傳感器上進行多產品布局,可以為下游客戶提供綜合性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形成較強的競爭力。這些公司包括國外的博世、大陸集團、法雷奧、海拉、德爾福、富士通天、奧托立夫等公司和國內的德賽西威、華域汽車和保隆科技等公司。
國際公司中,博世的自動駕駛傳感解決方案技術領先,其可以為客戶提供包括近距離攝像頭、多功能立體攝像頭、77/79GHz毫米波雷達等多種產品,同時博世通過投資以及自主開發的方式研制激光雷達產品。
大陸集團是全球排名前五的車載攝像頭模組供應商和排名前三的毫米波雷達供應商,同時其規劃2020年后將實現激光雷達的量產。
法雷奧是全球排名前三的車載攝像頭模組供應商,其毫米波雷達和激光雷達產品穩步發展,其中和Ibeo合作研制的激光雷達已經量產。此外,海拉、德爾福等公司的自動駕駛傳感器業務也穩步發展。
國內公司中,德賽西威2017年實現高清車用攝像頭的量產,毫米波雷達產品將于2019年實現量產。華域汽車前視攝像頭完成綜合工況道路驗證測試,毫米波雷達產品已經實現量產供貨。保隆科技預計將于2019年量產車載攝像頭,其毫米波雷達產品也已發布。
競爭格局:國際企業領先,國內企業跟進
攝像頭:國際零部件公司市場份額較高
車載攝像頭產業鏈較長,上下游擁有眾多環節,每個環節都涉及國內外眾多廠商和公司。相較于消費電子等所用的攝像頭,車規級的攝像頭對防震、穩定性、持續聚焦特性、熱補償性、雜光強光抗干擾性等都有較高的要求,因此其模組組裝工藝復雜,技術堡壘較高。
從全球攝像頭供應市場來看,目前國外公司松下、法雷奧、富士通天、大陸、麥格納等廠商占據較大份額,前五大產商市場份額合計在59%左右,集中度相對較高。
目前車載攝像頭市場份額較大的公司均是全球領先的一級零部件供應商,下游客戶基本覆蓋了全球主要的整車公司。
法雷奧的下游客戶包括大眾、奔馳、寶馬、福特、雷諾、馬自達等;大陸集團的客戶包括大眾、福特、通用、馬自達等;富士通天的客戶則以豐田為主;麥格納的客戶群體同樣廣泛,覆蓋歐美和日韓的主要車企;日立則以日本車企為主。
在傳統的攝像頭產業鏈公司之外,國內眾多汽車零部件公司也開始積極布局車載攝像頭領域,上市公司中有德賽西威、華域汽車、保隆科技等。
德賽西威在國內汽車零部件公司中較早布局車載攝像頭領域。2017年,公司投資全自動高清攝像頭生產線,并在國內率先實現了高清車用攝像頭和環視系統的量產。公司在后視攝像頭、倒車攝像頭、環視系統、自動泊車系統、夜視系統等領域持續投入,發展車載攝像頭技術。例如智能倒車攝像頭(RVC)項目,可以應用于各種涉及攝像頭的駕駛輔助系統;多功能髙清環視平臺(AB02A)項目,可以滿足未來3-5年內車廠多功能環視項目的獲取等。2018年,公司車載攝像頭產品實現量產,包括高清攝像頭、高清環視系統、基于高清環視系統和超聲波雷達融合的全自動泊車系統、駕駛員行為監控和身份識別系統等。
毫米波雷達:國外零部件公司主導,國內企業逐步量產
毫米波雷達技術壁壘較高,從全球市場情況來看,目前市場份額主要由國外零部件巨頭所占據。2018年全球毫米波雷達市場前五大供應商分別為博世、大陸、海拉、富士通天、電裝(Denso),合計占有了68%的市場份額。此外,TRW、德爾福、Autoliv、法雷奧等公司也是重要的毫米波雷達供應商。
國內毫米波雷達:部分企業已量產
車載毫米波雷達未來發展前景良好,國內有眾多公司涉足。從公司類別來看,國內涉足毫米波雷達領域的公司包括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兩類。
上市公司中部分公司自主研發生產毫米波雷達,包括德賽西威、華域汽車、保隆科技等,另一部分上市公司通過投資收購的方式進入這一領域,包括海康威視、雷科防務等。
非上市公司主要創業公司,國內目前有十幾家較大的毫米波雷達非上市公司,包括北京行易道、安智杰科技等。
從財務實力來看,上市公司經營規模較大,融資便捷,因此研發投入保障充足;非上市公司等通過股權融資的方式募集資金,進行產品研發和市場開拓。
目前較多的非上市毫米波雷達公司均獲得了來自PE/VC的機構的投資,例如北京行易道2017年即獲得國科嘉禾資本和磐古資本的數千萬元級的A輪融資;通過融資,非上市公司也獲得資金投入。非上市公司中,目前國內有眾多創業企業參與到毫米雷達波的研制領域,其中較多的公司獲得股權融資,其中北京行易道、深圳安智杰、廈門意行半導體等公司的產品已經獲得訂單或者被國內整車企業所應用。
從客戶情況來看,國內部分毫米波雷達公司已經實現產品量產并交付下游客戶。
德賽西威24GHz雷達已經獲得訂單并將于2019年量產,根據披露,其自動駕駛業務客戶有吉利汽車等。華域汽車的24GHz后向毫米雷達波已經實現量產,2018年全年生產1.7萬套,客戶包括上汽榮威等。由海康威視投資的森思泰克的24GHz雷達在獵豹邁途等兩款車型上量產。雷科防務旗下的理工雷科的77GHz毫米波汽車防撞雷達產品2018年成為百度Apollo生態合作伙伴。行易道的77GHz毫米波雷達已經在北汽無人駕駛汽車上應用,公司計劃在2019年年底給乘用車提供毫米波雷達。
此外,安智杰科技已拿到8家車廠的10余個項目訂單,其中部分項目計劃在2018年底或2019年初量產上市;廈門意行半導體的基于SiGe工藝的24GHzMMIC套片被國內整車廠應用。
在毫米波雷達等單個產品的基礎上,德賽西威往自動駕駛系統集成方向發展,未來融合了高清攝像頭、毫米波雷達、超聲波雷達等自動駕駛傳感器的解決方案將不斷出現。公司與英偉達和小鵬汽車聯合開發的L3級別自動駕駛系統計劃于2020年量產,將使用中央域控制器來處理毫米波雷達產生的感知數據,可以實現低速代客泊車、中速TJP塞車輔助巡航以及高速代駕三大核心L3自動駕駛智能化功能。
激光雷達:零部件企業與創業公司共同競爭
國際比較:形成多家公司競爭格局
激光雷達作為自動駕駛領域技術最前沿的硬件設備之一,目前國際上已經形成多家公司競爭的格局。
Velodyne公司是目前在激光雷達領域最資深的公司之一,2005年推出第一款激光雷達傳感器,2007年推出64線高性能激光雷達。目前其3D激光雷達產品種類豐富,16線、32線和64線機械式激光雷達產品均有覆蓋。2017年,Velodyne推出固態汽車激光雷達Velarray。Velodyne公司與多個無人駕駛項目有合作關系,主要客戶包括福特、谷歌、百度、日產、沃爾沃等主機廠以及眾多一級零部件供應商。
Quanergy公司于2012年成立于硅谷,成立后先后獲得三星電子、埃隆·馬斯克、德爾福和德州儀器等投資。Quanergy公司固態激光雷達技術領先,其主要采用的技術路線是光學相控陣技術。Quanergy的合作企業包括谷歌、蘋果、IBM、博世、奧迪、福特、戴姆勒等。
Ibeo公司為一家德國公司,成立于1998年,專注于車載激光雷達的應用研發。Ibeo與法雷奧聯合研制的4線激光雷達ScaLa已經實現量產。2016年汽車零部件巨頭采埃孚收購了Ibeo的40%股權,并開始合作研制新型固態激光雷達。Ibeo公司合作汽車制造商有寶馬、大眾、奧迪、通用汽車、豐田等。
此外,以色列公司Innoviz、加拿大公司LeddarTech和PhantomIntelligence以及美國公司TriLumina等都是目前國際上重要的激光雷達制造商。
傳統汽車零部件龍頭公司也在通過自主研發或者投資的方式全面布局激光雷達領域。
博世在基于MEMS的固態激光雷達領域已有較多的技術積累,2017年推出使用MEMS技術的兼顧激光掃描和投影的BML050方案。同時,博世通過投資積極布局激光雷達,在2017年投資了Flash技術方向的美國固態激光雷達公司TetraVue,在2018年投資了研制全固態芯片激光雷達的ABAXSensing公司,來全面加強其固態激光雷達的研發能力。
大陸集團在2016年收購了美國3DFlash方向的激光雷達公司ASC來加強研發能力。根據大陸集團的規劃,其在2020年后將實現激光雷達的量產。
德爾福通過多處布局投資的方式來加強其在激光雷達領域的地位。德爾福在2015年投資了Quanergy公司;2017年德爾福投資了Leddartech公司,雙方將合作開發固態激光雷達解決方案;同年,德爾福投了Innoviz公司并簽署合作協議,未來將Innoviz的激光雷達傳感器集成到德爾福的自動駕駛系統中。
此外,采埃孚在2016年通過直接購買Ibeo公司40%的股權的方式進入激光雷達領域;麥格納在2017年對Innoviz公司進行戰略投資,并將攜手為寶馬提供固態激光雷達;奧托立夫(Autoliv)則在2017年收購瑞典激光雷達公司Fotonic。
在各零部件巨頭積極布局激光雷達領域的同時,法雷奧和Ibeo合作研制的激光雷達(ScaLa激光掃描儀)已經實現量產,在2017年開始配備奧迪的量產L3級別自動駕駛汽車奧迪A8。
國內比較:創業公司參與較多在激光雷達領域
國內目前也有眾多創業公司參與,大部分公司都獲得了大量融資,整車廠商也通過投資的方式進入這個領域。
速騰聚2018年獲得來自菜鳥網絡、上汽集團和北汽集團的投資,其激光雷達產品包括機械式激光雷達、MEMS固態激光雷達和相控陣固態激光雷達等,目前已經應用于菜鳥網絡的無人物流車等。
禾賽科技其產品包括機械激光雷達Pandar64和固態激光雷達PandarGT等。其中無人駕駛激光雷達目前已經應用百度Apollo平臺,其他客戶還包括京東以及歐美的一些大型OEM廠商。
北醒光子其產品包括CE30固態面陣激光雷達、TF03激光雷達長距離傳感器等,目前產品主要用于物流等自動導航小車(AGV)場景,車規級領域已經開始起步。
北科天繪目前已經推出多款面向車輛前裝市場的C-Fans系列激光雷達產品,產品已經進入無人物流領域。此外,國內的激光雷達公司還包括鐳神智能、飛芯電子和光珀智能等。
-
傳感器
+關注
關注
2561文章
52298瀏覽量
762353 -
5G
+關注
關注
1360文章
48688瀏覽量
569394 -
自動駕駛
+關注
關注
788文章
14146瀏覽量
169022
原文標題:自動駕駛傳感器競爭格局解析
文章出處:【微信號:IV_Technology,微信公眾號:智車科技】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物聯網中的傳感器類型解析 傳感器類型在自動駕駛中的應用
多傳感器融合在自動駕駛中的應用趨勢探究

一文聊聊自動駕駛測試技術的挑戰與創新

MEMS技術在自動駕駛汽車中的應用
人工智能的應用領域有自動駕駛嗎
FPGA在自動駕駛領域有哪些優勢?
FPGA在自動駕駛領域有哪些應用?
自動駕駛汽車如何識別障礙物
自動駕駛識別技術有哪些
自動駕駛的傳感器技術介紹
自動駕駛汽車傳感器有哪些
2030年,自動駕駛傳感器市場將高達235億美元
XV7181BB 陀螺儀傳感器在自動駕駛設備中的應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