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TL反相器的基本電路
由前面的分析已知,帶電阻負載的BJT反相器 ,其動態性能不理想。在保持邏輯功能不變的前提下,可以另外增加若干元器以改善其動態性能 ,如減少由于BJT基區電荷存儲效應和負載電容所引起的時延。這需改變反相器輸入電路和輸出電路的結構 ,以形成TTL反相器的基本電路。下圖就是一個TTL反相器的基本電路。
該電路由三部分組成:
由三極管T1組成電路的輸入級;
由T3、T4和二極管D組成輸出級;
由T2組成的中間級作為輸出級的驅動電路,將T2的單端輸入信號vI2轉換為互補的雙端輸出信號vI3和vI4,以驅動T3 和T4。
1.TTL反相器的工作原理
這里主要分析TTL反相器的邏輯關系,并估算電路中有關各點的電壓,以得到簡單的定量概念。
(1)當輸入為高電平,如vI=3.6V時,電源VCC通過Rbl和T1的集電結向T2、T3提供基極電流,使T2、T3飽和,輸出為低電平,如 vO=0.2V。此時 VB1=VBC1+VBE2+VBE3=(0.7+0.7+0.7)V=2.1V
T1的發射結處于反向偏置 ,而集電結處于正向偏置。所以T1處于發射結和集電結倒置使用的放大狀態。由于T2和T3飽和,輸出 VC3 =0.2V,同時可估算出VC2的值:VC2=VCE2+VB3=(0.2+0.7)V=0.9V
此時,VB4=VC2=0.9V。作用于T4的發射結和二極管D的串聯支路的電壓為VC2-Vo=(0.9-0.2)V=0.7V,顯然,T4和D均截止,實現了反相器的邏輯關系:輸入為高電平時,輸出為低電平。
(2)當輸入為低電平且電壓為0.2V時,T1的發射結導通,其基極電壓等于輸入低電壓加上發射結正向壓降,即:VB1=(0.2+0.7)V=0.9V
此時VB1作用于T1的集電結和T2、T3的發射結上,所以T2、T3都截止,輸出為高電平。
由于T2截止,VCC通過RC2向T4提供基極電流,致使T4和D導通,其電流流入負載。
輸出電壓為vO=Vcc-VBE4-VD=(5-0.7-0.7)V=3.6V
同樣也實現了反相器的邏輯關系:輸入為低電平時,輸出為高電平。
2.采用輸入級以提高工作速度
當TTL反相器輸入電壓由高(3.6V)變低(0.2V)的瞬間,VB1 =(0.2+0.7)V=0.9V。但由于T2、T3原來是飽和的 ,它們的基區存儲電荷還來不及消散,在此瞬間,T2、T3的發射結仍處于正向偏置,T1的集電極電壓為Vc1 =VBE2+VBE3=(0.7+0.7)V=1.4V。
此時T1的集電結為反向偏置[集電結電壓=VB1-VC1=(1-1.4)V=-0.4V],因輸入為低電平(0.2V)時,T1的發射結為正向偏置,于是T1工作在放大區。這時產生基極電流iB1,其射極電流流入低電平的輸入端。集電極電流
的方向是從T2的基極流向T1的
集電極,它很快地從T2的基區抽走多余的存儲電荷,使T2迅速地脫離飽和而進人截止狀態。T2的迅速截止導致T4立刻導通,相當于T3的負載是個很小的電阻,使T3的集電極電流加大,多余的存儲電荷迅速從集電極消散而達到截止,從而加速了狀態轉換。
3.采用推拉式輸出級以提高開關速度和帶負載能力
由T3、T4和二極管D組成推拉式輸出級。其中T4組成電壓跟隨器,而T3為共射極電路,作為T4的射極負載。這種輸出級的優點是,既能提高開關速度,又能提高帶負載能力。根據所接負載的不同,輸出級的工作情況可歸納如下:
(1)輸出為低電平時,T3處于深度飽和狀態 ,反相器的輸出電阻就是T3的飽和電阻,這時可驅動較大的電流負載。而且由于T4截止
,所以負載電流就是T3的集電極電流,也就是說T3的集電極電流可以全部用來驅動負載。
(2)輸出為高電平時,T3截止 ,T4組成的電壓跟隨器的輸出電阻很小,所以輸出高電平穩定,帶負載能力也較強。
(3)輸出端接有負載電容CL時 ,當輸出由低電平跳變到高電平的瞬間,T2和T3由飽和轉為截止,由于T3的基極電流是經T2放大的電流,所以T2比T3更早脫離飽和,于是T2的集電極電壓vC2比T3的集電極電壓vC3上升更快。同時由于電容CL兩端的電壓不能突變,使c2和c3之間的電位差增加,因而使T4在此瞬間基極電流很大,T4集電極與發射極之間呈現低電阻 ,故電源VCC經RC4和T4的飽和電阻對電容CL迅速充電,其時間常數很小,使輸出波形上升沿陡直。而當輸出電壓由高變低后,輸出管T3深度飽和,也呈現很低的電阻,已充電的CL通過它很快放電,迅速達到低電平,因而使輸出電壓波形的上升沿和下降沿都很好。
現在來分析TTL反相器的傳輸特性。下圖為用折線近似的TTL反相器的傳輸特性曲線。由圖可見 ,傳輸特性由4條線段AB、BC、CD和DE所組成。
AB段:此時輸入電壓vI很低,T1的發射結為正向偏置。在穩態情況下,T1飽和致使T2和T3截止,同時T4導通。輸出vo=3.6V為高電平。
當vI增加直至B點 ,T1的發射結仍維持正向偏置并處于飽和狀態
。但vB2=vc1增大導致T2的發射結正向偏置 。當T1仍維持在飽和狀態時,vB2的值可表示為 vB2=vI+VCES
為求得B點所對應的vI,可以考慮vB2剛好使T2的發射結正向偏置并開始導電。此時vB2應等于T2、發射結的正向電壓VF≈0.6V。但iE2≈0在忽略vRe2。的情況下,于是由上式得:
BC段:當vI的值大于B點的值時,由T1的集電極供給T2的基極電流
,但T1仍保持為飽和狀態 ,這就需要使T1的發射結和集電結均為正向偏置。
在BC段內,T2對vI的增量作線性放大,其電壓增益可表示為
電壓增量上通過T4的電壓跟隨作用而引至輸出端形成輸出電壓的增量
,且在一定范圍內,有
,所以傳輸特性BC段的斜率為
。必須注意到在BC段內,Re2上所產生的電壓降還不足以使T3的發射結正向偏置,T3仍維持截止狀態。
當Re2上的電壓vRe2達到一定的值,能使T3的發射結正偏,并有vBE3=VF=0.7V時,則有
或
式中VF=0.7V,表示T3已導通。由于,C點處的輸出電壓變為
根據線段BC的斜率為-1.6,對應于C點的vI值可由下述關系求得:
由此得
CD段:當vI的值繼續增加并超越C點,使T3飽和導通,輸出電壓迅速下降至v0≈0.2V。D點處的vI(D)值,可以根據T2、T3兩發射結電壓VF≈0.7V來估算。因此有
DE段:當vI的值從D點再繼續增加時,T1將進人倒置放大狀態,保持vO=0.2V。至此,得到了TTL反相器的ABCDE折線型傳輸特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