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為了使掃描信號與被測信號同步,可以設定一些條件,將被測信號不斷地與這些條件相比較,只有當被測信號滿足這些條件時才啟動掃描,從而使得掃描的頻率與被測信號相同或存在整數倍的關系,也就是同步。這種技術我們就稱為“觸發”,而這些條件我們稱其為“觸發條件” 。
用作觸發條件的形式很多,最常用最基本的就是“邊沿觸發”,即將被測信號的變化(即信號上升或下降的邊沿) 與某一電平相比較,當信號的變化以某種選定的方式達到這一電平時,產生一個觸發信號,啟動一次掃描。可以將觸發電平選在0V,當被測信號從低到高跨越這個電平時,就產生一次掃描,這樣就得到了與被測信號同步的掃描信號。其他的觸發條件有“脈寬觸發” 、“斜率觸發”、“狀態觸發” 等等,這些觸發條件通常會在比較高檔的示波器中出現。
示波器觸發原理
當示波器輸入一個信號,這時如果不對信號的顯示作出相應的控制,那么顯示則是雜亂無章的,如下圖所示,每一屏的顯示都不同,當示波器快速刷新的時候,看到的信號是混疊的、不穩定的圖像,無法進行觀察和測量。
示波器沒有正常觸發時的波形顯示
為了解決這種情況,就需要規定示波器的觸發條件,以達到穩定同步,把信號清晰的顯示出來。
就以最簡單常用的邊緣觸發來說明一下觸發的原理。首先分析一下所要觀察的波形:正弦波在一個周期內的波形特征,只有一個唯一的上升和下降沿,那么可以選擇上升沿作為觸發條件,同時設置一個觸發電平與上升沿相交,得到一個觸發點。在正弦波的不同周期,該觸發點的位置是相同并唯一的,這時當我們把該觸發點定義在顯示屏幕的特定位置時,示波器每刷新一屏,把滿足觸發條件的點都放在屏幕的相同位置,由于該點在波形中是唯一相同的,所有不同屏幕的觸發點都在同一位置,那么屏幕上的顯示就穩定同步了,同時刷新一屏只有第一個滿足觸發條件的點定義為觸發點,其它被忽略。為方便起見,把觸發點放在屏幕的最左邊位置,當每刷新一屏時,示波器把滿足觸發條件的點放在同一點,波形就穩定地被顯示在示波器的屏幕上,波形如下圖所示。
示波器正常觸發時的波形顯示
示波器觸發電路
觸發電路的作用是提供符合要求的觸發脈沖,去啟動掃描或采集,它是水平通道的一部分。包括觸發源選
擇、觸發耦合方式選擇、觸發方式選擇、觸發極性選擇、觸發電平選擇和觸發放大整形等電路。下圖為模擬示波器觸發電路示意圖。數字示波器的觸發電路原理與模擬示波器類似。
觸發源
就是以哪個通道的信號作為觸發對象。觸發源可以是示波器的任意通道也可以是外部通道。如下圖所示選擇的觸發源為C2,即通道2。 在同時測量四路信號時,選擇哪種信號作為觸發源有時侯有一些技巧,這和您希望調試的問題有關。 譬如您需要同時查看六路信號的上電時序,但示波器只有四個通道,這時候可以通過兩次開機的單次觸發捕獲,先捕獲四路信號,并將這四路信號保存為數據文件使得能來重新調回示波器,然后再來捕獲三路信號,這兩次捕獲中以相同的上電復位信號作為觸發源使得波形能夠同步。
觸發點
觸發點有時侯也叫觸發延遲,但我覺得就叫觸發點更直觀些。它的含義剛已有所解釋,就是眼睛注視的點,就是示波器讓波形停留的時刻,也就是示波器上紅色的小三角對應的位置,如下圖所示,紅色圈中的小紅三角點就是觸發點。設置好觸發條件后,觸發點的位置對應的波形應都是滿足觸發條件的。或者說示波器讓滿足觸發條件的波形隔離在這個觸發點的位置。 關于觸發點的設置,我記得我工作時第一個老板教我用示波器的第一招就是觀察電源開機的軟啟動過程時的示波器設置。他強調一定要將觸發點移到示波器的靠近左邊的位置再設置好觸發條件后用單次觸發。將觸發點向左移是為了充分利用示波器的存儲空間。 在我來力科的培訓中,老板告訴我,每次設置示波器時都要先看看觸發點、觸發電平在哪里。最好先將觸發點設置在中間位置以方便觀察和調節,因為示波器的波形擴展時是以觸發點為對稱點展開的。在力科示波器的面板上可以簡單的按一下Delay鍵使觸發點自動回到屏幕中間位置。
觸發電平
觸發電平是指信號需要達到該電平才能被觸發。在圖四中觸發電平為右邊紅色小三角的位置相對于零電平的幅值大小,也即兩條白線之間的幅值,此例中該數值為圖中右下角紅色方框標示的1.00V這個數值。設置任何觸發條件都需要有一個具體的觸發電平。 觸發電平定義了信號是否為滿足觸發條件的“事件”。 圖四中的信號有上升沿,但該上升沿不一定是觸發電路感興趣的事件,也許純美的眼睛想尋找的是個子更高(觸發電平的幅值更高)的意中人(滿足觸發條件的信號)。 在上升沿觸發時,只有該上升沿在上升的過程中達到觸發電平的位置才認為是“事件”從而被“隔離”在觸發點。
觸發電平可以在Trigger菜單中設置,也可以通過面板上的旋鈕來調節。很多觸發方式的條件都是相對于觸發電平而言。譬如寬度觸發,觸發電路識別的寬度(時間間隔)并不是上升沿的50%到下一個上升沿的50%,而是觸發電平穿越兩個上升沿的交叉點之間的時間間隔。如圖六所示,以藍線從觸發電平的位置穿越波形,和觸發點的位置對應的脈寬相交的兩個藍點之間的時間間隔為觸發條件滿足的寬度大小。
在圖例中是3ns-10ns之間, 這也就是說觸發功能隔離了我們感興趣的3ns-10ns之間的脈沖寬度。 記得我在做研發的時候,用的示波器存儲深度很低,為了捕獲到MOSFET的最大值,并不是一次捕獲很長時間的VDS電壓信號來自動測量峰值,而是不斷地調節觸發電平的幅值,漸漸使觸發電平提高以查看是否能觸發到信號。
示波器面板按鈕的觸發部分
觸發模式
示波器有四種觸發模式,Auto,Normal,Single,Stop。如圖五面板所示。 很多工程師不了解Auto和Normal。Auto是指不管是否滿足觸發條件,都實時刷新波形,這時候示波器的屏幕上的波形通常看起來是“晃動”的。Normal是指滿足觸發條件才觸發,否則波形會靜止不動,并且對于力科示波器在屏幕的右下角有紅色的提示:“Waiting for Trigger”。 Single指僅捕獲第一次滿足觸發條件的波形,捕獲后就停止。 Stop指強制讓波形靜止不動。圖五所示的面板上的綠色的TRIG等的閃爍快慢代表了觸發速率的快慢。
寬度觸發中寬度的是如何定義的
示波器觸發的作用
觸發就是在使用示波器時,為了使掃描信號與被測信號同步,我們可以設定一些條件,將被測信號不斷地與這些條件相比較,只有當被測信號滿足這些條件時才啟動掃描,從而使得掃描的頻率與被測信號相同或存在整數倍的關系,也就是同步,這些條件就是觸發條件, 如致遠電子ZDS2024Plus示波器標配了22種協議觸發,可以根據我的需求來設置觸發方式。觸發的目的簡單來說就是為了每次顯示的時候都在波形的同一位置開始,波形可以穩定顯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