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PC時代后,智能型手機是讓半導體公司攀上高峰的推手,然隨著手機成長率趨緩,大家都在找下一個成長動力,物聯網被點名最多,因為連結萬物,數量十分龐大,根據各家統計數字,物聯網帶動的產值從數百億美元到上兆美元都有。
繼智能手機之后車聯網將成半導體發展驅動力
近一個多月來全球半導體產業發生三起引人注目的購并案,分別為高通并恩智浦、西門子并MentorGraphics、三星電子并哈曼,這三起購并案的共同關鍵字為:汽車電子。
半導體產業未來5年最大的成長推力并非物聯網,而是汽車電子,關鍵在于siliconcontent的含量,物聯網應用雖然龐大,但siliconcontent含量不高,反觀一臺汽車的siliconcontent含量卻十分誘人。
以siliconcontent來看手機》車用電子》物聯網
在PC世代后,智能型手機是讓半導體公司攀上高峰的推手,然隨著手機成長率趨緩,大家都在找下一個成長動力,物聯網被點名最多,因為連結萬物,數量十分龐大,根據各家統計數字,物聯網帶動的產值從數百億美元到上兆美元都有。
智能型手機之所以可以撐起全球半導體產業,是因為需求數量龐大,加上內涵芯片夠多且siliconcontent飽和;全球汽車出貨量和手機不能比,但一臺Tesla內涵的siliconcontent是一支手機將近5~10倍,但反觀物聯網,其siliconcontent含量非常低。
全球每年智能型手機出貨量將近15億支,里面使用到各式各樣的芯片,且關鍵核心的處理器芯片又是以最先進的半導體制程打造,從28納米、20納米、16/14納米、10納米,一直到7納米制程,以出貨量加乘芯片數量,再計算siliconcontent的效應下,可以想像智能型手機確實撐起半導體產業一片天。
然而到了物聯網時代,雖然萬物連結的數量多,但siliconcontent實在有限,以最基礎的感應器來看,一片8吋晶圓可以切割數十萬顆的感測器晶圓,且產值又不高,換算下來,根本不用幾片8吋晶圓就可以填飽整個物聯網市場。
反觀,要生產智能型手機內涵的處理器AP,一片12吋晶圓以最先進制程僅能切割400~600顆數量,且產值極高,要滿足全球15億支手機的需求量,需要的12吋晶圓產能不言而喻,這也是為什么手機時代來臨,半導體大廠要一直擴產。
再看看汽車產業,傳統汽車產業并沒有用到半導體芯片,但隨著整個汽車產業的改變,一臺汽車內涵的芯片包括自動駕駛輔助系統、儀表板、避震器、排氣系統、汽車娛樂系統、車載資通訊系統、車道偏離警示系統、夜視系統、適路性車燈系統、停車輔助系統、車用防撞雷達等,林林總總加起來上百顆芯片。
雖然全球每年汽車出貨量頂多9,000萬臺,與智能型手機相比只是零頭,但未來的電動車產業來臨,以siliconcontent角度來看,估計一臺Tesla內涵的siliconcontent是一支手機將近5~10倍。
在近一個月時間內,全球發生三起備受注目的購并案,都是瞄準汽車電子的布局。
高通吃下恩智浦世紀大購并要當汽車電子芯片之王
高通日前以470億美元購并歐洲半導體芯片公司恩智浦,獲得恩智浦在汽車電子、混合信號、微控制器、網通等市場的技術和產品,其中最關鍵的是恩智浦在汽車電子方面的相關芯片,應該是高通吃下恩智浦的最大誘因。
根據分析,高通目前的產品線十分仰賴手機相關通訊芯片,估計移動通訊產品占營收比重超過60%,隨著恩智浦產品線加入,可以讓高通的移動通訊芯片比重降至50%以下,同時讓汽車電子和物聯網相關營收比重達到將近30%。
事實上,恩智浦在2015年就為了強化車用電子的布局以120億美元買下飛思卡爾,讓恩智浦穩坐全球車用電子芯片第一大寶座,如今這個車用電子寶庫,落入了高通手里,顯見高通看好未來半導體產業的下一波成長動能,是來自于車用電子,可接棒旗下通訊芯片的業務。
西門子吃Mentor看似突兀車用電子商機是關鍵
無獨有偶,產業另一樁讓人跌破眼鏡的交易,是德國工業大廠西門子以45億美元買下EDA大廠MentorGraphics,這項收購案初期乍看的詭異之處,是兩家公司并無直接關連性,西門子收購了一個做EDA工具的公司十分讓人意外。
MentorGraphics是全球三大EDA工具共應商之一,僅次于Synopsys和Cadence,提供半導體芯片與系統開發所需的各種設計、仿真與生產制造工具;而西門子擅長全球電子電氣工程,主要業務范圍橫跨工業、醫療、交通設備等,西門子買一家EDA工具公司讓市場十分意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