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于2012年,至2017年底銷售額過180億之后,大疆成為全球無人機及飛行影像系統的領軍者,以連續多年增長翻番的業績,構建了消費級無人機的統治性王朝。但是受困于禁飛令,消費級市場增長已然放緩,無人機向細分行業發展,從2C轉戰2B是必然趨勢。
對于可能媲美航拍領域、最有前景的農業領域,大疆2015年發力投入。為了更大商業愿景和公司估值,“獨角獸”大疆必須要走好這一步。
但是,它遇到了極飛農業無人機的頑強抵抗。兩家農業無人機采取了不同的設計思路。大疆直接沿用消費級市場思路,注重飛手操控飛機噴灑農藥;而極飛在研究了農業實際情況后,力推飛機自主飛行,通過一種叫RTK的(類似于GPS)信號裝置,設置好路線后,讓無人機實現“傻瓜式”飛行噴藥,減少人為因素,更加注重打藥效果的標準化。
比如,極飛無人機噴藥飛行時,設置了飛行速度為每秒6米,再想提速很難。而大疆無人機可以輕松飛到每秒12米。農民的希望是飛慢一些,以便藥水穩穩灑到農作物上。可是這一普遍需求好像從未傳導到大疆農業無人機決策的中樞神經系統里。
而在農業無人機的銷售渠道上,大疆也有了一些困難。一位名叫任佳琦的經銷商,是浙江省大疆農業無人機主要代理,他說,與他對接的大疆無人機區域經理,“連水稻都不認識,只管收錢發貨。”
一位大疆經銷商向騰訊記者透露了一個流傳甚廣的細節,大疆做農業無人機之后,一位地方上的農業口政府領導要去大疆考察,因為涉及到無人機農業補貼,牽線的人向大疆提出,領導去了之后,不要在門口出示身份證登記了,通融一下。最終,這番預先的提示沒有起到作用,領導在門衛被攔下,當時很尷尬。
雙方各顯身手,經過2017年廝殺,現在,極飛成為農業無人機細分行業口碑公認第一,超過了大疆。這是大疆所向披靡的“神話”首次遭受現實重拳。
面對極飛的競爭,大疆憑大體量率先降價。過去兩年里,只要極飛發布新品,大疆就發起一輪大降價。另一家農業無機創業者浙江啟飛智能鐘永盛告訴記者,“直接把經銷價降到1萬以內,大疆一年利潤這么高,拿出一兩個億的利潤來有何不可?如果大疆早點這么干,極飛就沒機會。現在極飛把它壓住了”。
封鎖所有對手
2017年12月,在華南農業大學由精準農業教授蘭玉彬主持的一個會議上,農業無人機眾廠家大疆、極飛、全豐和漢和等一把手和負責人齊聚一堂。會議之前,極飛創始人彭斌調侃地說,“農業無人機一年只有5萬臺銷售量就飽和的話,咱們就此散會吧,不用再研發、開會和創業了。”
現場哄堂大笑。
彭斌此番話針對2017年12月上旬大疆在農業無機新品發布會上公布的測算數據。在大疆算來,效率提升后,全國市場只需要4.5萬臺農業無人機噴灑農藥就飽和。而彭斌估算,全國需要50萬臺農業植保無人機,約是一個300億-500億的市場。
兩家喊出的數字相差懸殊,隱含殺伐之聲。極飛聯合創始人龔槚欽分析,大疆如此說法是以行業領導者身份唱衰行業,以達到抑制極飛目的,勸退投資人。
作為行業霸主,大疆不愿看到另一家競爭者、挑戰者出現。從早于極飛售賣農業無人機,到被極飛挑戰貼身肉搏,大疆相繼采取了降價、渠道調整和更換農業板塊主管等措施,最后為唱衰行業,封鎖力度逐步上長升。
2017年底廣州舉辦的全球財富論壇上,大疆創新科技有限公司總裁羅鎮華對外表示,這兩年大疆有意識地放慢腳步,練內功,突進細分、定制化業務,農業植保無人機業務“開始重心不放在利潤這邊。”
實際動作在價格層面。極飛發布P系列2018版之后,大疆農業無人機發起凌厲價格戰,MG-1S銷售價42150元跳水至33500元。
類似封堵策略在農業無人機之外市場屢試不爽,基本沒有給對手機會。
2016年下半年,北京無人機廠家零度智控聯合高通一起,研制出口袋便攜式無人機Dobby,整機重量只有200多克,四個旋翼折疊自如,可拍照、錄制視頻,價格下探至2000元左右。當時一個月產量超過1萬臺。零度創始人楊建軍對騰訊記者稱,“大疆無人機專業級拍攝是單反相機,口袋便攜式無人機可以看作是卡片相機。”
與零度推出Dobby幾乎同一時間,另一家叫作零零無限的公司推出折疊式可在辦公室飛行的小無人機。也是瞄準大疆留出的市場空白。
但是,大疆反應迅速,很快推出更加輕便的Mavic Pro御系列,重量降至743克,小巧可折疊,售價拉至5000元檔口。這一舉措進一步降低了無人機入門門檻。不多久,大疆另外成立子公司睿熾科技,單辟了一個子品牌特洛(Tello),針對兒童玩具市場的無人機產格為699元,主要面向平價無人機市場。
至此,大疆搭建起從高至低、嚴絲合縫的產品和價格矩陣。效果很顯現。零度Dobby無人機受大疆壓制,在2017年沒有出現逆襲。楊建軍事后向記者復盤,“產品不能算失敗,供應鏈上太激進,壓貨備料20萬臺,一有物料剩余,立馬吃掉所有利潤,背上供應鏈負擔,下單下多了是最大教訓。”
對于大疆的Mavic Pro(御),楊建軍評價,“雖然時間晚于我們,但飛起小了,性能又沒有妥協,有一定競爭優勢。”
現在,Dobby(消費級)無人機已不是楊建軍公司重心所在,他將公司方向調整向安防和巡檢行業所用的偵察機上,近期將發布新品。零零無限折疊式無人機也沒有爆發,正尋找新一輪融資。另外一家叫臻迪的無人機公司則轉去做水下無人機、探尋魚群去了。而曾經熱鬧一時的小米投資的無人機,在炸機之后,失去了聲音。
過去五年,大疆一路高歌,在急劇變化的內外環境之中快速擴張。僅就員工數量而言,從2013年的千人規模擴張到了現在的12000多人,成為無人機行業霸主,幾乎成為贏家通吃局面。
只有一個例外,極飛在大疆的圍剿中生存下來,2017年,極飛銷售額3億,大疆的銷售農業無人機數量超過極飛,極飛卻以專業化服務在大疆眼皮底下成為行業內公認領導者,“所有資源都會向極飛集中,他只要不犯重大戰略性錯誤,會越做越好,成為行業第一”。同為農業無人機創業者鐘永盛分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