響度控制器的設置是為了補償人耳的聽覺缺陷。響度控制器有開關控制式電路、單抽頭式電路、雙抽頭式電路和無抽頭式電路等多種。
單抽頭式電路
圖4-50所示是單抽頭式響度控制電路,屬于開關控制式電路。開關S1為響度開關,其在圖4-50所示位置具有補償作用,置于另一位置時無補償作用。
電容C1構成高音提升電路,由于C1對高頻信號的容抗較小,故輸入信號中的高音成分經C1,由電位器抽頭送到RP中端,而對其他頻率信號C1呈高阻,從RP上端送到RP中端,衰減較大。這樣相對提升了高音信號。
R1、C2構成低音提升電路,該電路對低音信號的阻抗較大(中音信號阻抗較小),這樣相對中音而言低音得到提升。
RP是音量控制電位器,響度補償未設專門的控制電位器。抽頭點至地端的電阻占RP全部阻值的1/4~1/3,抽頭點離地端近,對低、高音提升量有利。當動片滑至抽頭處時,提升量達到最大。音量逐漸開大(動片往上滑動),提升量逐漸減小。
雙抽頭式電路
為了能夠更好地實現等響度補償,即在小音量時補償量大些,較大音量時補償量小些,可采用雙抽頭式電路,如圖4-51所示。當音量較低時,其補償原理與單抽頭式相同;當音量開得較大后,上面抽頭所接入的補償電路仍可繼續少量地提升高音和低音。
采用專設電位器的響度控制電路
前面的幾種響度補償電路是利用音量電位器來控制,而圖4-52所示是采用專門電位器的響度控制電路。RP1是音量控制電位器,RP2是響度控制電位器。C1構成高音提升電路,C2、R1構成低音提升電路。
電路工作原理同前面電路相同。當RP2動片在抽頭上方時,由于RP2動片至RP2上端的插入電阻小,對信號的衰減不大,故提升電路作用不明顯或沒有提升作用;當RP2動片滑至抽頭處時,提升電路起到了最大提升高、低音的作用。這種響度補償電路不能自動補償,要提升高、低音需調節RP2。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