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研究院副總裁、英特爾中國研究院院長宋繼強博士,受邀參加了由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聯合清華·清尚智慧場景創新設計研究院主辦的“設計智慧·場景創新”高峰論壇并發表演講。演講主題聚焦“智能感知計算與場景設計的跨界創新”,宋繼強博士介紹了面向數字化轉型的多種典型智能化場景,重點闡釋了新型交互場景下科技與設計的整合創新模式,并介紹了英特爾中國研究院通過虛實結合的方式探索融合創新的無限可能。
如今,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席卷全球,人工智能與大數據、物聯網、虛擬現實、數字孿生、5G、機器人等共同構成的智能科技,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方式改變世界,塑造未來。宋繼強說道:“得益于PC、互聯網、傳感器和通信技術的創新發展,中國數字經濟的規模在近十年增長了4倍,包括教育、醫療、制造等在內的眾多領域,都需要融入云計算、邊緣計算、機器人及人工智能等數字化技術,以提高社會生產效率,提升人類的生活質量。”
在全球數字化、智能化的大背景下,設計和科技的協同創新已成為未來數字文化產業發展的大趨勢。宋繼強強調,將科技和設計整合起來,能幫助實現眾多普惠化應用,未來需要通過多種技術布局,探索“科技+藝術”的多元應用場景。
談到智能科技與設計的融合,宋繼強認為目前可以分為兩類實現方式,第一類是以場景需求為出發點,將技術進行相應的改造、開發,以適配場景。以教育領域為例,針對未來小學、初中和高中實驗課程智能化、信息化的趨勢,為解決師資、人力不足等問題,宋繼強分享了英特爾中國研究院開發的“迎接未來教育,共創智能實驗”的教學工具平臺。
該平臺將邊緣計算的相關技術,應用在理化生實驗場景中,并基于人工智能算法,借助英特爾OpenVINO工具套件,實現端到端的實時智能實驗教學輔助,為未來智能教學的場景設計創造無限可能。通過線上線下、虛實結合的方式,助力縮小教育數字鴻溝。
另一類是當新興技術產生后,通過結合設計和應用,再推廣到不同領域中去。以毫米波雷達為例,該技術常見的是被應用在汽車尾部,倒車時用于感知障礙物,英特爾中國研究院通過將其在感知方面的獨特優勢與人工智能技術相結合,研發出基于毫米波雷達的非接觸手勢交互的創新技術。
宋繼強表示,該創新技術目前已被應用在聯想一體機中,用于人體檢測,能檢測人的呼吸、心跳等,同時該技術還可用于手勢識別、跟蹤,在不接觸設備的情況下實現與計算機的交互。展望未來,這種非接觸式的交互技術能融入藝術館、制造工廠、醫療手術室、托老頤養中心等多元場景,進行跨界融合創新,構建新型交互場景設計,讓科技普惠地球上的每一個人。
清華大學憑借在綜合學科上的優勢及特色,在設計學、美學領域的深厚積累,不斷完善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建立大學與企業的創新雙贏新模式,努力在智慧場景創新領域實現顛覆性突破。多年來,英特爾公司與清華大學建立了長期、穩定、深厚的合作關系。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花樣滑冰表演滑環節,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藝術團隊利用英特爾3DAT技術,向全球人民展現了結合花滑運動之美、科技運用之智和中國文化之趣的“光影演出”。
未來,英特爾也將持續與清華大學攜手合作,將創新技術更廣泛地應用到人們生活、工作、娛樂的方方面面,融合藝術、文化與科技,譜寫美妙篇章。
審核編輯:湯梓紅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