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LED照明最大的錯
時間來到2012年,LED照明進入前所未有的熱度階段。歷史悠久的白熾燈于今年10月份開始退出舞臺變成歷史。
燈具在建材領域向來是大角色,如今這一場革 命即將到來,13億只白熾燈的市場容量即將給節能燈騰出空間。只是這場革 命到底是誰與誰的戰爭?
LEDinside認為如今的現象是:LED照明產能大幅提升,而其消費市場緩慢打開。而LED照明企業的競爭就處在已經打開的這個市場中“廝殺”,而沒有跳出這個狹小的圈子。
不難發現,就當前的產能和整個照明市場的容量來看,LED照明企業之間根本不存在所謂的競爭,而市場競爭的真正層面應該是體現在LED照明和傳統熒光燈之間。
若白熾燈退出了舞臺,老百姓會有一段時間的迷茫期:熒光燈縱橫市場多年都為攻破的市場,如今能被LED照明攻破?若不能,那消費者還得硬著頭皮購買熒光燈!問題是,不管是用哪一種燈,其價格總是沒有白熾燈的那般實惠,這也是市場上還有13億只白熾燈在使用的最主要原因。
或許中國大陸也應該出現在這樣的舉措,有市場標桿作用和超強實力的廠商往往搶占市場的第一利器就是價格戰。不能一味的對價格戰怨聲載道,企業的競爭本需要利潤但是也需要在困難中完勝出來,因此價格上的較量往往會迫使企業在研發和生產商做出努力。若企業做不到這點,在價格戰中被淘汰掉,這對整個市場來說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情。
1.6 新一代電視視頻接口標準性能大比拼
目前,隨著消費者對電視和電腦功能的需求日益增多,如3D顯示,高速的影響切換,希望達到更好的色彩重現,而且成本必須考慮迎合消費者的心理,盡量降到最低,LVDS只有通過增加電纜的數目來越來越艱難地達成這個目的,然而這個方法的使用漸漸行不通了。因為LVDS電纜的增加導致線纜成本的增加,而且不能滿足面板輕薄的趨勢,而且增加的電纜將增加傳送器IC與影像處理器及傳送器線路的接腳數目,增加了封裝成本。所以,整個電視產業急需尋找一種新的視頻傳輸標準。
新一代電視視頻接口標準性能大比拼
Transwitch高速傳輸產品管理總監林銘賢(Limas Lin)講述HDwire的特色是可擴展配置,它提供高達12條轉發數據信道,每條信道的鏈路速度可達5Gbps;并設有一條可選回傳通道(這是其它標準所沒有的),用于傳送由觸控屏幕、相機、麥克風等設備產生的音視頻數據以進行處理。該標準可支持4k x 2k分辨率(120Hz),以及8K x 4K顯示。而V-by-One和eDP目前最大只可支持4k x 2k分辨率顯示,預估只能滿足電視和電腦未來3~5年的需求,而HDwire可以滿足未來10年,至少7年的影像傳輸需求。
1.7 下一代殺手級可視化嵌入式應用:“看得見”的機器
電子發燒友網訊:作為嵌入式工程師的你,肯定會時常反問自己,嵌入式處理器到底還有沒有其他應用?
實際上,它的應用是雙向的。在加強型數字信號處理應用中體現得最為明顯,如無線通信和視頻壓縮。當處理器的性能達到一定程度,價格和功耗足夠低,這種應用就能被大規模地得到廣泛的應用。而一旦隨著這些處理器的出現,這些應用將隨之起飛。隨后,增長的市場將大量吸引著大批的廠商進來競爭和投資。
在一些簡單的應用,可視化功能相對簡單,利用當前的已有的一些處理器就足以應付了(可能是一些適中的時鐘或額外加入其他核)。盡管可視化嵌入式是一塊大蛋糕,但是在很多其他的大部分應用領域中將會遭遇“性能-饑渴”算法。要想在低成本和低功耗的消費電子領域實現這些算法,就必須要求有相應的專業處理器。因此,我們期待著處理器廠商能研發生產更多具有最佳可視化應用和為可視化應用提供更多應用支持方案(如軟件庫)。
1.8 歐美太陽能綠色承諾亮起紅色警訊
幾年前,由于全球可再生能源的前景看好,我們之中有許多人都成了主張綠色能源的倡導者。
企業與政府大力支持市區屋頂與鄉村地區加裝太陽能板,并沿著山頂裝設風力發電機。然而,另一方面,我們也隨處可見造成環境污染的燃煤與原子裂變等問題──在去年日本強震與海嘯引發核能發電廠戶應爐核心熔毀后,這一話題引起廣泛關注。
但是,面對全球經濟衰退的沖擊、政府刪減太陽能發電補貼政策,以及來自較低成本地區制造商的競爭加劇,許多事情也迅速地發生變化。終究,這些都關系到企業的業務發展;如今,這個綠色的承諾正開始亮起虧損的紅色警訊。
可再生能源仍然是一項不錯的選擇。但在它背后的經濟學──或至少是營運模式──至少在這個時間點已經出現無法正常運作的情況了。在將現有的電力基礎設施轉換成現代化且可持續的系統時,就已經花費太多錢了。由于政府和國家必須盡力彌補大量資本支出計劃的成本,因此,在此經濟規模上的創新與計劃延遲,或是地方當局削減預算并試圖控制支出,這些都也不至于令人感到太驚訝。廠商本身也應該找出問題所在;采取政府補貼的甜蜜時光以及不勞而獲的形式并不會永遠持續,而有許多業者們似乎都看不到他們在全球的競爭對手們正從日益成熟的市場中取得了更重要的市場地位。
現在,問題就在于西方太陽能產業是否具有足夠的彈性度,能否承受市場下滑的考驗,而仍能開創出精簡且高效率的營運與供應鏈業務,為在此發展道路上的每個人帶來具有價值的發展方向?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