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渠水位監測設備系統
型號:
WX-SW1
品牌:
(山東萬象環境)
灌渠水位監測設備系統WX-SW1在流域內的支流、小溪、匯入口、低洼區等關鍵位置(傳統監測易忽視的區域)布設水位傳感器(如雷達水位計、超聲波水位計),形成分布式網絡。例如,某山區流域在10條支流、5處卡口河段共布設20個監測點,覆蓋流域面積達90%,避免因單點監測遺漏局部暴雨引發的洪水。
多源數據融合,構建流域水情全景圖
分布式監測點的水位數據實時匯聚至云平臺,結合GIS地圖動態展示各區域水位變化(如漲幅、流速、流量關聯)。例如,當流域內3個不同區域的監測點同時顯示水位1小時上漲0.5米以上,系統可判斷“全域性降雨導致流域整體來水”,而非局部支流洪水,為水庫調度提供全局依據。
識別“分散性來水”與“集中性洪峰”
通過對比不同監測點的水位時序曲線,區分洪水類型:若支流監測點水位陸續上漲、主河道水位滯后抬升,判斷為“分散性匯流”;若多個支流同步出現陡漲(如10分鐘內漲幅超0.3米),則預警“集中性洪峰即將形成”。例如,某流域通過分布式數據發現6條支流在30分鐘內同步漲水,預判主河道1小時后出現疊加洪峰,提前啟動泄洪。
定位高風險區域,精準調度搶險力量
分布式水位數據可定位具體哪條支流、哪個河段水位超警,指導應急資源“點對點”投放。例如,監測到A支流水位超警0.8米,而B支流正常,可優先調度搶險隊伍至A支流下游,避免“全域撒網”式資源浪費,響應效率提升50%。
支撐跨區域協同防洪
分布式監測數據共享至上下游、跨行政區域的防汛部門,避免因信息不對稱導致的“上游泄洪、下游無準備”。例如,某跨省流域通過共享分布式水位數據,上游水庫泄洪前2小時通知下游省份,下游提前轉移群眾1.2萬人,減少人員傷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