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被譽為“純電動F1”的Formula E(以下簡稱FE),在中國三亞展開角逐。作為目前純電動汽車的頂級賽事,FE時隔4年再度回歸大陸地區,不僅是對我國近年來汽車行業發展的肯定,更印證了中國是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地位。
靜謐之下的技術暗流”一文中談到的,雖然FE比賽場面的震撼程度較F1仍有差距,但前者依舊是各大車企展現科技實力的完美平臺。當然,作為首家參與該項賽事的傳統車企,捷豹在“亮肌肉”的同時,秉承著 “競而為新,以賽促研”的理念,在3月22日的賽前發布會上正式宣布,2019年將成為“捷豹賽道年”,其中的內涵更讓我們看到了正蓄力前行的捷豹。
實為“升級”,用意何為?
從我們熟知的“勒芒耐力賽”、F1方程式錦標賽,再到如今的FE,捷豹對頂級汽車賽事的參與從未中斷,甚至可以說該品牌誕生于賽道。同時捷豹品牌的“新英仕挑戰賽”已連續舉辦三年,并以此弘揚本品牌在汽車運動和駕馭表現等層面的優秀基因。
不過區別于往年的線下活動,伴隨捷豹與FE賽事官方簽下了連續3年的官網唯一指定墊場賽,捷豹I-PACE eTROPHY杯將連續三個賽季于10個分站,與FE在同一城市、同一周末進行比賽,在借助賽事積攢戰略戰術與各方面技術的同時,“賽道年”也將“新英仕挑戰賽”進行了全面升級。
捷豹路虎中國與奇瑞捷豹路虎聯合市場營銷與服務機構 市場及產品營銷執行副總裁胡波
簡單地說,其意義體現在如下三個方面:
1、利用I-PACE eTROPHY杯培養國內的年輕車手
在發布會前的采訪環節中,捷豹路虎中國與奇瑞捷豹路虎聯合市場營銷與服務機構 市場及產品營銷執行副總裁胡波表示,目前“eTROPHY杯”對車手的專業性要求稍低于FE賽事,這就為營造國內純電動汽車賽車文化打下了堅實基礎,同時捷豹也在積極培養年輕車手,并希望FE賽事中能夠出現更多的中國面孔。
值得一提的是,有別于常規燃油車賽事,純電動賽車不僅需要車手具備出眾的駕駛技術,更要在比賽過程中兼顧電量管理問題,換言之,FE對車手思考維度有著更高要求。
2、擴大受眾的參與度,讓賽車文化走向民間
之所以將今年定為“捷豹賽道年”,其深層原因在于捷豹希望將賽車文化能夠走入民間,讓更多熱衷于運動感與駕馭感受的用戶參與其中。除了舉辦相應的賽道日外,捷豹還會提供官方認證的教官培訓,甚至獲得官方認證的用戶,還有機會作為半專業車手親臨捷豹I-PACE eTROPHY杯甚至是FE賽事。
也就是說,捷豹不僅將“賽道年”的受眾鎖定在消費者,更為其中渴望置身汽車運動的朋友提供了“通道”。
3、賽道DNA與產品的有力結合
在賽前發布會上,捷豹宣布今年將推出多款“賽旗版”車型,除了即將亮相于2019上海車展的F-TYPE賽旗版車型外,未來還將推出F-PACE和XFL車型的“賽旗版”。重點在于,“賽旗版”并非僅針對外觀升級的“樣子貨”,更加出眾的性能與操控表現,將成為賽旗版車型的最大魅力。
在車云菌看來,捷豹在本次發布會上推出的“賽道年”,不僅是對此前活動的升級,得益于民間、半專業與專業三大層面,再結合產品體驗和推出新車型等舉措,在推廣自身品牌文化方面可謂是立體且極具創新性的,其背后無疑是這個傳統汽車品牌,與電氣化時代有機結合并相伴發展的前行之路。
競而為新,以賽促研
捷豹I-PACE eTROPHY杯作為FE官方指定的墊場賽,在陪伴FE走遍全球的同時,捷豹也在借助賽事為自身電氣化技術積極“背書”,融入此前I-TYPE1賽車諸多關鍵技術的現款I-PACE車型便是“以賽促研”的最佳寫照。而“eTROPHY杯”采用的捷豹I-PACE,不僅沿用了量產版的動力電池等重要組件,源于FE賽車的ECU,更為捷豹不斷優化電池管理系統累積數據,而這些“大數據”以及電動機、逆變器等組件,將轉化為量產純電動、弱混動力和PHEV車型的技術成果。
簡而言之,“競而為新”中的“競”可以狹義的理解為競賽,不過“新”則寓意著新技術與技術創新等多層含義,甚至會影響到捷豹新能源戰略的落地,也就是說FE與“eTROPHY杯”,無疑是捷豹利用賽事促進技術發展,并最終反饋給量產車的良性循環與進步“車輪”。
技術儲備與發展戰略
既然說到“技術”,不妨先以I-PACE為引,對于備受關注的100kW充電能力是否投放國內,在與捷豹官方工作人員交流的過程中車云菌獲知,現款車型已具備該能力,站在技術與用戶面前的壁壘反倒是國內充電設施,鑒于目前大功率充電樁仍主要服務于公交系統,能享受到100kW充電能力的私人用戶相當有限,同時捷豹也在為適應更大功率充電設備進行技術積累,只有高于市場需求的技術儲備,才能在做到有的放矢。
當然,“前瞻性”不僅體現在某項技術領域,面對電氣化之勢,捷豹路虎更希望走在前面。
談及電氣化進程,在捷豹路虎中國與奇瑞捷豹路虎聯合市場營銷與服務機構 市場及產品營銷執行副總裁胡波看來,該過程并非車型問題,而是品牌戰略的重要環節,其中包含平臺化與全新發動機家族兩方面。
1、走向融合的平臺化
在采訪過程中,胡總曾表示:“捷豹路虎全球CEO施韋德博士早在2017年的時候就宣布:到2020年捷豹路虎的各個車型都會提供多樣化的選擇,可以選擇內燃發動機車型,可以選擇混動車型,也可以選擇電動車型。”,這就意味著下一代產品平臺將更加強調兼容與多用途,這也與外媒關于MLA平臺的報道不謀而合。
雖然更詳盡的信息要等到今年上海車展才會透露,但足可見捷豹路虎在電氣化之路上不僅早有準備,更會在電氣化、智能化與駕駛感受方面,兼顧傳承與全面提升。
2、全新的發動機家族
2019年Ingenium系列發動機將全數登陸國內,并取代目前部分產品中略顯老態的發動機。結合目前報道,Ingenium系列發動機將包含已在部分產品中出現的2.0T版本,以及直列六缸3.0T版本,后者不僅沿用電動液壓連續可變氣門升程與可變排氣凸輪正時等技術,還將融入48V弱混動力系統,而這幾項技術的合體,在捷豹路虎目前的發動機體系中尚屬首例。
重點在于,新一代發動機系列登場將預示著捷豹路虎新的開端,且Ingenium系列的中文名也將于上海車展其間正式公布。
值得一提的是,有望于下半年引入國內的第二代路虎攬勝極光車型,新車除了更新發動機與研發平臺外,第二代ATRS全地形反饋系統以及透視引擎蓋技術,也將成為新車的技術亮點。此外,路虎品牌將大力推進自駕線路評級行業標準,以占領自駕游市場的制高點,并計劃于今年5月啟動星級路線推薦。
聚焦并深化“用戶思維”
在群訪環節中,胡總向記者透露,捷豹I-PACE的用戶群即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關于對用戶的“畫像”,胡總如是說:“我們想象這個人群應該是所謂的科技范兒,他們對高科技,對IT產品有天然的熱愛,這一點我們預測到了。同時,我們認為這樣的產品應該是年輕的,更受年輕人喜愛,但事實上我們發現很多70后對I-PACE也情有獨鐘。從各地的反應來看,70后的科技愛好者是I-PACE的第一人群。”
雖然直觀上實際用戶群與捷豹官方的預期有些偏差,但在車云菌看來,這恰恰是捷豹聚焦用戶感受的縮影。相比年輕的80、90后,“70后科技大叔”的經濟實力更加客觀,同時接觸傳統燃油車型的時間與數量也有過之而無不及,而目前“造車新勢力”的產品在駕駛感受層面與傳統汽車有著明顯差異,不過I-PACE卻在研發之初考慮到了對傳統汽車的“還原”,尤其是駕駛感受與調校方面。也就是說,科技與品牌文化的并肩前行,成為了I-PACE銷量的推動力。
無心插柳也需有意施肥
如果說I-PACE受眾群和官方預期的差異是“無心插柳”,那么如何推廣I-PACE,或者說新能源與純電動車型的銷售將如何展開,則是需要捷豹斟酌一番的新課題。
事實也確實如此,在訪談過程中車云菌發現,純電動車的銷量并非捷豹官方最看重的方面,相比之下,對自身能力的培養,經銷商對客戶的服務能力、服務水平,以及提升客戶體驗等方面的促進作用,才是捷豹最為關心的層面。
為此捷豹官方將建立專門的服務團隊,甚至獨立的銷售體系。當然,接下來的動作將聚焦服務與用戶體驗層面,除了探索傳統汽車銷售經驗中值得保留的部分外,針對純電動汽車,特別是豪華品牌純電動車型,全情投入于家用充電設備走線、“綠牌”申請等細枝末節的無憂式服務,也將成為用戶體驗中的加分項。
不僅如此,近日推出的“捷豹路虎Lady First女士優享計劃”中,更是考慮到不同消費者對汽車產品關注點的差異,在產品研發與售后服務等方面選擇“因材施教”,力求自身產品與服務質量能夠最大限度迎合用戶需求。
在車云菌看來,無論是純電動車型銷售策略的調整,亦或為不同用戶展現自身產品各個層面的優勢,還是優化售后服務的全面性與貼心程度,其背后折射出的都是捷豹路虎貫徹“用戶思維”的舉措。不難看出,相比單一銷量的提升,捷豹路虎更加致力于持續升華自身的品牌形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