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吳子鵬)1995 年,英飛凌落子無錫,開啟在華發展的嶄新篇章。截至 2025 年,歷經 30 年的砥礪前行,英飛凌無錫已成長為英飛凌全球最大的 IGBT 生產基地之一。其生產的產品廣泛應用于蓬勃發展的電動汽車、新能源、消費電子、工業等多個領域,有力推動產業朝著智能化、綠色化方向邁進。 ? 英飛凌科技高級副總裁、英飛凌無錫總經理范永新表示:“英飛凌無錫工廠是英飛凌踐行‘在中國、為中國’本土化生產的重要一環。從創
隨著人工智能、機器學習以及傳感器技術的持續迭代升級,機器人產業正處于高速發展的黃金時期。智能機器人的應用領域不斷拓展,功能也日益豐富多樣。具身機器人、機器狗、無人機、工業機械臂等各類智能機器人,正逐步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從協助家務勞動,到承擔醫療配送任務,再到推動農業自動化進程,智能機器人已在家居、醫療、農業、救援等多個領域,發揮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 人形機器人是機器人技術與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產
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 / 吳子鵬)在打造人形機器人方案時,多數人會把機器人的智能化能力與 AI 大模型劃等號。憑借高算力的 AI 芯片搭配 AI 大模型,人形機器人的智力水平有了顯著提升。然而,AI 大模型主要用于處理語義理解、復雜場景感知和長期任務規劃等高層智能任務,能讓人形機器人在標準化場景中表現出色。但在對實時性要求極高的個性化場景里,AI 大模型卻無法滿足實時控制需求。因此,?MCU+AI(TinyML) 成為一種有效的智能化補充方案。
隨著技術突破、政策支持以及市場需求的多重驅動,人形機器人的量產元年正加速來臨。行業普遍認為,2025 年將成為這一領域的關鍵轉折點,標志著人形機器人從實驗室邁向產業化。在電子發燒友網的《人形機器人的電機控制和傳感器》專題中,邁來芯(Melexis)產品線經理 Julien Ghaye 表示,人形機器人有望成為未來隨處可見的智能設備。和汽車行業一樣,人形機器人對芯片同樣有著嚴苛要求,不僅要穩定可靠、成本適宜,還需保障功能安全。人形機器
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 / 吳子鵬)2025 年,全球 AI 與機器人產業正站在歷史性的轉折點上。在技術不斷迭代以及政策大力支持的雙重驅動下,人形機器人這一先進的產品形態正從實驗室逐步邁向工廠、醫院乃至家庭,勢必深刻改變人類社會的運行模式。 ? 在《人形機器人的電機控制和傳感器》專題中,瑞薩電子嵌入式處理器事業部高級經理劉濤在接受電子發燒友網采訪時表示,人形機器人被譽為 “人工智能 +” 的重要突破口。從結構組成來看,人形機
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 / 吳子鵬)當前,人形機器人已成功從實驗室邁向實際應用,展現出穩定行走、初步交互以及執行復雜任務的能力?,F階段,人形機器人產業正處于 “技術突破 - 場景驗證 - 量產爬坡” 的關鍵時期,預計 2025 年至 2027 年為行業發展的窗口期,2027 年之后將迎來真正的爆發?!度诵螜C器人產業研究報告》預測,到 2035 年,中國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有望達到 3000 億元。 ? 在電子發燒友網《人形機器人的電機控制和傳感器》專題中,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