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6月5日報道 法媒稱,經過十年快速增長之后,智能手機市場突然冷卻下來。調查顯示,智能手機去年的銷量自2007年蘋果手機問世以來首次略有下降,今年的初步統計也表明銷量在進一步下滑。
據法新社舊金山6月3日報道,分析師認為若干因素沖擊了智能手機市場,包括缺乏令消費者叫好的新性能、人們更換手機的頻率變慢,以及包括中國在內推動增長的主要市場趨于飽和。
美國技術分析研究公司分析師兼咨詢師鮑勃·奧唐奈說:“市場已見頂,這就是結果。這肯定不是智能手機的結束,而是智能手機市場增長的結束。”
智能手機市場2016年開始趨于飽和狀態,與數年前的臺式和個人電腦的情形差不多。
奧唐奈告訴法新社記者:“這并不意味著市場行情不看漲了——實際上這是個巨大的市場,它意味著商家必須改變思路。”
分析師認為,占據市場一席之地的智能手機銷售商不能再指望市場這塊蛋糕快速增大,而應依靠精明的競爭手段增加收入。
根據調查,三星手機仍是市場領先者,但是對蘋果的領先優勢已經縮小。
中國的華為手機位居第三,競爭對手小米手機增長迅速,盡管并未打入美國市場。
國際數據公司(IDC)說,2017年智能手機銷售量下降了0.1%,售出14.72億部手機,主要因為第四季度不景氣。
IDC預測2018年智能手機銷量還會繼續下跌,然后才能借助5G網絡新手機和印度生機勃勃的市場出現反彈。
IDC及其他公司均認為,導致去年銷量下降的“最大因素”是中國市場。
IDC預測中國智能手機市場下一年將持平,而印度的手機銷量將依靠低價手機而繼續增長。
IDC分析師瑞安·里思說:“鑒于中國消費了全球約30%的智能手機,它仍然是很多手機制造商的關注焦點?!?/p>
IDC認為,智能手機市場反彈的催化劑也許是明年專為超快的5G電信網絡量身訂制的手機問世。
眼下,智能手機市場看來了無生機。
康特波因特研究公司指出,今年第二季度手機市場比去年同期下跌了3%,這是連續第二個季度下跌。
康特波因特研究公司分析師塔倫·帕塔克說:“智能手機需求減弱是因為發達市場增長放慢,由于智能手機基本性能和設計已達巔峰,發達市場更換手機的周期在延長。可是,新興市場仍有大量機會?!?/p>
預計谷歌支持的安卓系統手機將繼續主宰智能手機市場,未來五年之內仍將相對穩定地保持約85%的市場份額。
IDC預測說:“毫無疑問,安卓是大眾市場選擇的操作系統,而我們沒有理由認為這會發生變化?!?/p>
中國的小米手機增長迅速。圖為北京一家小米手機實體店。(法新社)
中國手機瞄準世界市場
人們對中國智能手機“價格低但品質也低”的印象正在淡化,日本《讀賣新聞》3月31日的報道認為,中國智能手機在全球市場上的影響力已超過日本手機。
“跟用iPhone X拍攝的照片相比較,我們公司的產品更勝一籌?!毙屡d智能手機制造商小米科技公司3月27日在上海舉行新品發布會。其創始人雷軍多次用本公司新品與美國蘋果公司的新款手機進行性能比較,表示小米“令人感動又價格適中的產品”將能征服世界。
據報道,2010年成立的小米科技,現已打入70多個國家和地區,尤其在印度和印度尼西亞迅速滲透。據美國國際數據公司(IDC)稱,小米公司2017年在全球的手機發貨量為9240萬部,比上年增長74%,最早可能從2018年底開始在美國銷售手機。
報道認為,中國企業快速發展的原因是,它們實施了積極進軍東南亞、普及廉價產品的戰略。因為美國蘋果公司和韓國三星電子公司在東南亞的影響力較小。
據報道,中國企業生產的智能手機在日本也發起明顯攻勢。今年1月日本電信運營商KDDI已經采用華為技術公司的終端,其售價在3萬日元(1美元約合106日元)左右,比較適中,還帶有高性能拍照裝置。華為手機通信費用低,質優價廉,很受歡迎。據說KDDI對華為產品給予肯定評價。
報道稱,民調公司BCN的森英二指出,中國手機與日本、韓國的智能手機在性能上已沒有差距,早已采用了新技術。
據報道,在日本智能手機市場上,美國蘋果手機尤其受到歡迎,索尼等日本企業品牌也受到一定的追捧。在日本總務省指示不要過度壓低智能手機價格的情況下,價格合適又實用的中國手機有可能擴大影響力。
3月24日,小米在波蘭第一家授權經銷實體店“小米之家”當天在波蘭西南部城市克拉科夫開門營業,吸引數以百計“米粉”到場購物。(新華社)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