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面對驚濤駭浪迎難而上的華為,將主賽道由“聯接”擴展到“聯接+計算”,而智能計算基礎設施正是其在計算領域的主要承載之一。
隨著人類社會邁入智能時代,計算將呈現“超強的算力”、“計算和智能將無處不在”、“端-邊-云高效協同”三大特征,架構變革一觸即發。與此同時,“新基建”是近來國人廣為關注的熱門話題,國家明確提出要“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為相關領域的發展按下了“快進鍵”。
堅定不移地投入計算產業,無疑是華為在過去一年中最重要的決策之一。在其最新發布的2019年年報中,計算戰略以及智能計算相關內容占據了相當篇幅——這也成為自去年華為全聯接大會(HC 2019)以來,最全面的一次官方梳理??梢钥吹剑凇耙辉苾梢黼p引擎”的產業布局下、在“為世界提供最強算力,讓云無處不在,讓智能無所不及”的目標牽引下,2018年末由服務器產品線升級而來的智能計算業務從產品到生態、從能力到口碑已經迅速發展了起來。
駛向新藍海,計算產業新的大航海時代已然開啟。百舸爭流中,華為智能計算業務何以奮楫者先?
新的大航海時代開啟
五百多年前,無數探險家從伊比利亞半島駛入前途未卜的大海,去尋找未知的新世界,由此引發了地理大發現、拉開了人類文明加速進化的大幕。正如歷史上的大航海一樣,計算產業如今也迎來了一個大發展、大變革的時代。
以智能化為代表的第四次工業革命撲面而來,AI、云計算、物聯網、5G等新型ICT技術正融入到社會的方方面面,日益改變人們的生活和生產方式,所造成的影響相比前三次工業革命更為深遠。華為《全球產業展望(GIV2025,Global Industry Vision)》報告預測,到2025年,全球1000億聯接將泛在于公用事業、交通、制造、醫療、農業和金融等各個領域,推動數字化轉型,屆時企業應用云化率將達85%、AI利用率將達86%、數據利用率亦將劇增至80%。
隨之而來的,是海量數據的沖擊。華為GIV2025預計,到2025年,全球數據量將從2018年的32.5ZB快速增長到180ZB;在IDC的《數據時代2025》白皮書預測中,這個數字亦將達到163ZB。同時,為了充分發掘數據的價值,以前更多的是“存”、未來更重要的是“算”,算力已被公認為新的生產要素。OpenAI發布的研究顯示,僅2012-2018年,人們對于算力的需求增長六年就超過30萬倍,平均每年增長10倍;在硬幣的另一面,過去五年,通用CPU的發展遇到了一系列技術瓶頸,其單核性能平均每年提升不足10%,摩爾定律放緩已經成為事實。
“數字化升維、智能紀降臨”,在這個波瀾壯闊的時代里如何打造一艘艨艟巨艦?華為的選擇是致力于用最好的技術,來解決世界上最難的計算問題,把不可能變為可能。
“我們認為未來十年是計算產業新的黃金十年,雖然有很多挑戰要克服,但也意味著這是一個新藍海。五年內整個計算產業空間將達到2萬億美元?!边@艘巨艦的掌舵者們如是說。
一系列重磅產品引領智能計算發展
全行業乃至全社會的智能化再造需要智能化的計算,而智能化的計算需要智能化的基礎設施。擔負著這樣責任的,就是華為“一云兩翼雙引擎”計算產業布局中“兩翼”之一的智能計算業務。
從2004年開始投資研發第一顆嵌入式處理芯片,華為在計算產業的發展至今已歷15年。2018年,該公司成立了智能計算業務部,構建統一架構的智能計算平臺,面向“端-邊-云”,引領“鯤鵬+昇騰+x86+GPU”的多樣性算力,在通用計算和AI計算領域持續戰略投入和創新,致力于為世界提供最強算力。
2019年是華為智能計算業務跨越式發展的一年,一系列接踵而來的重磅產品,構成了艨艟巨艦的龍骨。根據年報,在通用計算方面,華為聯合合作伙伴打造計算產業全棧IT基礎設施及行業應用。其中,TaiShan服務器是華為在計算技術和整機工程領域長期積累的產品成果,目前已在大數據、分布式存儲、數據庫、Web應用、云手機和高性能計算等應用場景形成了規模商用部署。2019華為全聯接大會期間,這家公司還發布了鯤鵬主板、鯤鵬開發套件和openEuler開源操作系統等開放開源的產品。
另一方面,華為牢牢抓住AI這一可見的未來主要創新突破點,發布了AI處理器昇騰910、推出基于昇騰系列AI芯片的Atlas人工智能計算系列產品、華為云昇騰集群服務,以及全場景AI計算框架MindSpore、編程與執行框架CANN等開放軟件工具,從而完成全棧全場景AI解決方案的構建,覆蓋深度學習領域的推理和訓練全流程。
Atlas全系列AI計算產品包括Atlas200AI加速模塊、Atlas 300AI加速卡、Atlas 500智能小站、Atlas 800AI服務器和Atlas900AI集群,覆蓋“端-邊-云”全場景,面向訓練和推理提供強勁算力。其中,Atlas 900作為全球訓練最快的AI集群,由數千顆昇騰910構成,總算力達到256-1024PFLOPS@FP16,等同于50萬臺PC機的算力,基于最典型的ResNet-50 V1.5模型和ImageNet-1k數據集,只需59.8秒就完成訓練,排名全球第一。其領先的算力可以讓研究人員更快地進行圖像、語音的AI模型訓練,更高效地探索宇宙奧秘、預測天氣、勘探石油,加速自動駕駛的商用進程。基于Atlas全系列產品,華為聯合全球100多家ISV/IHV合作伙伴實現AI使能千行百業,加速智能社會的到來。
此外,CANN基于達芬奇架構,提供從算子開發到整網優化的一系列接口與工具;MindSpore面向“端-邊-云”,提供一致開發、按需協同、安全可信的訓練推理框架;ModelArts打通從數據獲取、模型開發、模型訓練到模型部署的全鏈條,提供一站式AI開發與管理;華為云推出43款基于昇騰的AI云服務,包括可將性能提升2倍以上的AI云服務器、業界首個企業級知識圖譜云服務等。
急速擴張的全球航線
盡管華為智能計算這艘艨艟巨艦才剛剛啟航,其航線已遍布全球,涉及電信、電力、汽車、交通、環保等眾多行業。根據年報,在通用計算方面,華為聯合軟硬件合作伙伴,打造豐富的計算產品和解決方案,已經在政府、金融、互聯網等行業規模商用部署。上汽大眾采用TaiShan服務器構建研發HPC平臺,針對開源OpenFOAM軟件進行調優,有效提升30%以上的研發效率;日本U-Next基于TaiShan服務器構建視頻內容存儲平臺,性能提升約20%,三年TCO整體可降低約20%。
在AI計算方面,華為Atlas人工智能計算系列產品自上市以來,已與ISV伙伴合作發布超過30個聯合解決方案,并與新加坡DIGI、意大利AGS、韓國SARADA、上海天文臺、鵬城實驗室等全球行業客戶展開合作,覆蓋歐洲、亞太等區域。中國南方電網公司深圳供電局使用基于Atlas200的智能運檢方案實現輸電線無人巡檢,運維人員基本不再需要“爬塔走線”。平方公里陣列射電望遠鏡項目使用Atlas900從20萬顆星星中檢索相應特征的星體,檢索時間從原來的169天縮短至10秒。俄羅斯ITV使用Atlas300進行視頻分析算法加速,整體性能相比原有方案提升超過一倍。華為還面向歐洲發布AI生態計劃,未來五年投入1億歐元與伙伴共建歐洲AI產業。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重磅產品與解決方案不僅很快贏得了客戶的青睞,還斬獲了不少行業榮譽。例如華為Atlas 300、Atlas 500和Atlas 900皆榮獲了久負盛名的紅點設計大獎;Atlas 500于2019年6月12日斬獲2019 Interop東京展大獎、于11月底當選“2019年度邊緣計算十大解決方案”;Atlas 900今年還獲頒了“全球移動大獎(GLOMO)”中的“未來技術大獎”。此外,8月29日召開的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科技部更宣布由華為擔綱建設基礎軟硬件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
實際上,2019年對華為來說是不平凡的一年。在承受龐大外部環境壓力的同時,能夠產出大量的計算領域技術與產品,并將之兌現為成功的實踐,其背后離不開華為長期以來對科研工作的全力投入。年報顯示,2019年,華為從事研究與開發的人員約9.6萬名,約占公司總人數的49%;其研發費用支出達到人民幣1317億元,約占全年收入的15.3%,近十年累計投入的研發費用超過6000億元——正如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曾言,“持續的壓強投入,厚積薄發以實現突破,是華為能夠持續成長的關鍵因素之一”。
與此同時,充滿活力與創造力的開放生態,亦是“鯤鵬+昇騰”體系甫一出世便進入發展快車道的推手。2019年9月,華為在全聯接大會上發布“沃土計劃2.0”,承諾五年投入15億美元,使能并幫助全球開發者基于華為開源開放的產品和服務進行技術與商業創新,其目標是在全球發展500萬開發者,如今開發者數量已超過160萬。2020年3月,宣布了“沃土計劃2.0”的進一步舉措,將在2020年投入2億美元推動鯤鵬計算產業發展,并公布面向高校、初創企業、開發人員及合作伙伴的扶持細則。此外,華為以“硬件開放、軟件開源、使能合作伙伴”的策略,攜手伙伴打造開放、合作、共贏的計算生態,共享數字世界的紅利。
艨艟巨艦已經揚帆啟航,盡管2020年更大的風浪即將襲來,但相信隨著產品形態的進一步豐富、產業生態的進一步繁榮,華為智能計算業務將會創造出更大的價值,繼續在充滿未知與挑戰的新藍海中披荊斬棘,開辟出一條條全新航線。
責任編輯;zl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