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松自制DTS CD
每當欣賞DVD中高潮澎湃的音樂的時候,您可曾想過把這些心愛的音樂片斷收集起來,單獨欣賞?又或碰到朋友擁有一張極品DVD音響測試碟不肯出借,您卻一心想要拿回來測試自己的音響設備?對于一些音樂愛好者來說,時常都會碰到同樣的問題。譬如自從見到《幻想2000》的DVD后,我就一直想把里面激動人心的音樂抓出來做成一張CD,閉上眼睛慢慢欣賞;不僅如此,我還常常想把《埃及王子》《終結者2》《黑客帝國》中動人心魄的多聲道特效統統燒在一張碟片,以便拿到個音像器材店試機……
現在這一切都不難實現,只要有一臺DVD-ROM和普通的CD刻錄機,再按照本文的方法,就可以把DVD中心愛的多聲道音軌刻錄到CD-R(RW)上,制作成DTS CD帶回去欣賞測試了。
DTS 和 DTS CDl
首先我們先來看看什么是DTS CD:
所謂DTS音軌,采用的是經由DTS(Digital Theater Systems)編碼后的 5.1 聲道標準。DTS的最大編碼流量與LPCM相同,也就是每秒 48000*16*2=1536000bps=1536kbps。相對而言,這遠另一種流行的多聲道編碼系統——Dolby Digital (AC3)所提供的 448kbps 來得大,換句話說也就是DTS在多聲道音品的壓縮過程中失真小得多。這一特點使得DTS在多聲道編碼系統中有著先天的優勢,也正因為如此,與DTS相關的制品和設備也市場上日漸受到消費者的青睞。
至于DTS CD,顧名思義就是DTS音軌的音頻Audio-CD。其存儲方式與一般的音樂 CD 相同,都是 16bits、44.1kHz 采樣頻率。只是DTS CD中紀錄的實際內容并不是普通CD的PCM采樣信號,而是DTS 編碼的音軌信號。由于 DTS CD 文件記錄形式與普通 CD 兼容,因此它也就與音樂CD一樣可以用普通的方法復刻、制作和播放。并且,目前市面上絕大多數帶有數字輸出功能的DVD播放器和CD播放器都支持直接輸出DTS數字信號,加上多數音響愛好者或器材商店都已經有的DTS解碼設備,更使得欣賞DTS CD可以隨心所欲、異常方便。
抓取DVD文件中的多聲道音軌l
要把DVD上的5.1聲道音軌制作成DTS CD,就需要先要把DVD中的數字音頻信號復制到電腦硬盤上。這是因為DTS編碼和燒錄CD的工作都要在電腦上完成,把數字信息復制到硬盤是完成DTS CD制作的最基本條件。所以,我們也就要對DVD的數據結構有那么一點點最基本的了解。
如果我們用DVD-ROM打開一張DVD影碟,就會看到一個命名為”VIDEO_TS”的文件目錄。DVD影碟中的主要視頻、音頻,字幕數據、時間碼、段落分割信息等等,都存儲在這個”VIDEO_TS”目錄下的各個VOB文件中。自然,DVD影碟中的多聲道AC3音軌就包含這些VOB文件之中。
分離VOB中所包含的各種音軌并不復雜,目前很多軟件都可以完成這樣的任務。在這里我們以VOBRator為例,大致了解一下分離音軌的基本原理。對這個步驟有一定概念之后,讀者大可觸類旁通,換用自己喜歡的各種高級DeCSS軟件。
用VOBRator打開DVD光碟(或者硬盤上)的VOB文件后,在”Streams”欄就會出現一個樹狀排列的DVD軌段信息列表。這個列表列出了VOB中包含的所有內容。而在選中各個項目時,右側的信息欄還會顯示該軌段的具體信息:例如采樣率、聲道數目、碼率等等。我們所需要的就是讓VOBRator按我們的需要,輸出其中特定的音軌。
在整個樹狀列表中,我們要先選中”樹根”處的****.VOB,點擊右側的”include in output”的選項,使之取消。接著應該可以看到所有的項目上都有了一個可愛的紅色小叉子。而后,再選中您想要截取的5.1聲道AC3音軌,同樣點擊右側的”include in output”的選項,使這只音軌呈唯一被選中的狀態。現在,VOBRator就會聽話的按照您的要求處理選中的那一條音軌。點擊”DeMUX”(即直接分離數據),VOBRator就會輸出一個****.ac3的AC3格式多聲道音軌文件。
可以使用同樣的方法繼續抓取你所喜歡的音軌片斷,最后再統一將這些AC3文件收集起來,進一步編碼為DTS,并導入CD燒錄軟件進一步燒錄成DTS CD。
聲道分離l
獲得了5.1聲道的AC3數字音頻文件之后,下一個目標是把數字音頻文件中的每一個聲道單獨分離出來用于再編碼。有一系列專業或業余的軟件可以用來剪輯并分離AC3音頻文件中的聲道。其中比較著名的便是由Sonic Foundry這間專業音頻編輯軟件開發公司推出的這款功能強大的Dobly Digtal AC3編輯軟件——Sonic Foundry Soft Encode。
Sonic Foundry Soft Encode可以對AC3音頻聲道進行解碼、編碼等,而我們正是需要利用它來對AC3文件進行解碼,并輸出編碼軟件可以識別的以PCM格式紀錄的WAV音頻文件。當然PCM-WAV本身并不支持5.1的多聲道模式,DTS編碼軟件也不可能識別5.1聲道的AC3文件。所以,我們就必須將AC3文件中的每一個聲道單獨的分離為WAV文件。 這個過程雖然繁瑣,但并沒有什么困難的地方:
打開Sonic Foundry Soft Encode,首先進入[Option(設置選項)]菜單下的[Decode Setting(解碼設置)],確認“Dynamic Range Compression”處是“RF remod mode”模式,以保證正確的解碼效果。再到[File(文件)]菜單中點擊[Open…(打開)],注意這時要在文件類型旁邊的打開模式轉項中選擇“Decode to PCM(解碼為PCM)”方式,確認打開AC3音頻文件。這個過程可能要稍微耗費一段時間,CPU要對AC3文件進行解碼并轉以PCM格式保存到臨時文件夾。等待的時間與CPU的運算速度有關,待解碼結束時,6個聲道的音軌便會整齊的排列在Sonic Foundry Soft Encode的主窗口中了。
這時候,如果我們偷懶一下,到Sonic Foundry Soft Encode存放臨時文件的目錄中瀏覽時就會看到,有6個*.tmp文件靜靜地躺在那里。它們實際上就是按“左”、“中”、“右”、“左后”、“右后”、“超重低音”順序排列的六個聲道的音頻文件。我們只要把這幾個文件復制出來并改名為WAV文件,便可以直接交給編碼軟件使用。
當然上面那個偷懶的方法也就個缺陷,就是很容易令人混淆六個聲道的順序。所以,也要預備一套正正經經的方法備用:AC3文件已經打開之后,逐次在不需要保留的聲道上點右鍵,選擇“Delete”刪除,使Sonic Foundry Soft Encode只保留一個“左前”聲道。點擊“Save as…”圖標,將這個單獨的“左前”聲道保存為標準的PCM-WAV文件留用。之后,再以同樣的方法將 “中置”、“右前”、“左后”、“右后”、 “超重低音”等各聲道分別保存出來即可。
不論用上述何種方法,我們在得到各個分離聲道之后,就可以開始著手將這6個聲道,編碼為DTS格式了。
DTS編碼l
DTS編碼的軟件并不多見,普通使用者可以利用的可能只有Minnetonka公司的SurCode系列。在SurCode系列中有一款“SurCode CD Pro DTS”,是專門為制作DTS-CD而設計的。使用者只要把各聲道的WAV文件提供給該軟件,SurCode CD Pro DTS就可以輕松將它們組合、編碼成為可用于DTS-CD刻錄的44kHz的DTS格式的WAV音頻文件。
SurCode CD Pro DTS的界面也非常簡單直觀,我們只要在“Destination…(目標)”處填入輸出文件名,再把剛剛自AC3中分離出來的各個PCM音軌聲道文件,按照界面上的提示,一個蘿卜一個坑地挨個兒添入,便立刻可以點擊“Encode”按鈕開始DTS編碼了。SurCode CD Pro DTS還會貼心的直接輸出“偽裝”好的DTS-WAV格式,使其他CD刻錄軟件刻錄DTS CD時更為方便。
l 燒錄
到了此處,將多聲道信息轉化為可以用于燒錄DTS-CD的格式——這個關鍵問題已經解決,剩下的工作就可以說是非常輕松。燒錄DTS-CD的方法與過程,就和燒錄一般的音樂CD完全一樣。例如使用現在廣受歡迎的刻錄軟件Nero,只要建立一個Audio CD工程,將已經收集好的DTS-WAV文件,按自己的喜好依次拖入左側的Audio欄,點擊工具欄中的”燒錄”按鈕,我們的第一張DTS CD就算是大功告成了。如果是EZCD或者Drop CD這樣直接托放式的刻錄軟件,就更簡單了,直接把SurCode CD Pro DTS生成的DTS-WAV拖入光盤圖標就可以了。
有了自己復制、制作DTS CD的可能,享受5.1聲道那震撼澎湃的感覺,所受到的限制就更少更小了。至于心靈的享受、藝術的陶冶,甚至器材上的發燒,都可以隨心所欲不受拘束了。
備注l
欣賞DTS CD時,需將播放機的數字輸出(SPDIF或光纖輸出接口),連接到相應的DTS解碼器或解碼功放,再由相應的DTS解碼器或解碼功放對送至的數字信號進行解碼,方可獲得精彩的DTS 5.1 聲道輸出。如果是在電腦上,需要安裝PowerDVD這類支持DTS的播放器播放,才能正確回放DTS CD的多聲道音頻信號。
音響基礎文章
DTS是今年家庭影院市場的熱門話題,內置Dolby Digital/DTS雙解碼功能的AV功放機成為市場新寵,內置DTS 5.1解碼輸出的DVD播放機也陸續推出。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有關DTS公司的基本情況及其技術背景。
DTS技術與美國金牌導演斯皮爾伯格和美國UNIVERSAL環球電影公司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DTS總公司位于美國好萊塢,在比利時的布魯塞爾等地設有分公司,公司主要架構分為以電影音樂錄音現場及電影院的編、解碼導入為主的專業用“數字影院系統”和以家庭用解碼器的開發及DVD/LD/CD等套裝軟件的導入為主的消費電子用“DTS技術”兩大部份。
DTS技術在1993年1月由德利貝爾格先生所創立。90年代初,在電影數字聲軌剛開始被提出的時候,德利貝爾格提出用CD-ROM來記錄壓縮聲音信號的方案,在當時,雖然早已開發出將數字聲音信號直接寫入軟片的技術,但這種技術的讀取方式經常會出現讀取錯誤的情形,穩定性也還不盡理想,而CD-ROM已經在電腦領域大量被采用,供給量穩定,價錢也便宜,采用CD-ROM來記錄的方式,只要在放映影片時安裝記錄有音頻數字信號的CD-ROM就可以了,沒有必要一定要記錄在傳統的軟片上。
這項技術開發出來以后,一在電影界公布,馬上受到大導演斯皮爾伯格和環球影業公司的高度重視,決定在大型科幻電影“侏羅紀公園”中首先嘗試采用DTS技術,結果,“侏羅紀公園”一片憑逼真的特技制作和懾人的數字環繞音效征服了觀眾,以全球9.2億美元的票房收入掀起一股“侏羅紀旋風”,成為有史以來最賣座的電影之一,僅次于1997年的“泰坦尼克號”和1999年的“星球大戰前傳”。斯皮爾伯格對DTS技術給予了高度評價,環球電影公司也相當看好DTS的前景,因此,斯皮爾伯格和環球電影公司甚至和德利貝爾格共同合作成立了DTS公司。
自從斯皮爾伯格在“侏羅紀公園”首次采用DTS以來,許多好菜塢電影亦紛紛開始采用DTS的數字環繞音響系統。許多導演、制作人員以及混音師認為DTS是聲音再現性最佳的系統,甚至可以和原來優異的70mm電影膠片的磁跡聲軌相匹敵,而影劇場的經營者也認為DTS制作出來的電影充滿了魅力,而且DTS技術操作容易,因此獲得了絕對性的支持。在DTS問世的第5年,擁有DTS聲軌的電影已經超過了200部,新出品的好萊塢電影幾乎都同時具備了Dolby Digital和DTS聲軌。而作為播放電影終端的電影院,采用DTS還音系統的正在急速增加,目前裝有DTS的電影院,在北美超過了60%的電影院裝有DTS還音系統,歐洲也超過了25%,亞洲停?渤???5%,這些數字還在繼續增加中。可以說,DTS已經和杜比數字并列為數字環繞聲軌之雄而得到世界上大多數電影院的大力支持,與Sony公司的SDDS一起成為電影業界的三大數字環繞聲系統。
在消費電子方面,在1996年初,DTS解碼器用的芯片開發完成,大約一年之后,許多音頻產品制造公司開始采用這項技術,到1998年底,授權制造獨立DTS解碼器或內置DTS解碼功能的AV放大器的廠家已有12家,目前,幾乎市面上所有4000元以上的AV放大器均內置了DTS解碼功能。
DTS軟件方面,1997年1月,“侏羅紀公園”的DTS-LD碟開始發售,尤其以UNIVERSAL公司的電影為主,其后,DTS的DVD電影也開始發售。但在數量上,DTS的碟片仍遠遠落后于Dolby Digital的版本。
對LD而言,Dolby Digital杜比數字方式的數據傳送率為 448kbps,而DTS對信號的壓縮比和Dolby Digital的信息量相比為3倍以上,與16bit/44kHz/2聲道的線性PCM大致相同,約1411kbps,因此,DTS數據占據了更多的空間。在日本,規定了EFM數字聲音作為LD的標準格式,沒有空間再容納DTS的音頻數據,所以,日本版的LD甚至看不到有DTS的版本。對DVD而言,5.1聲道Dolby Digital格式的典型數據傳送率為384kbps,而實際上記錄在DVD上的DTS聲音的傳送率與48kHz/16bit/2ch的線性PCM聲音大致相同,達1536Kbps,比收錄在LD、CD上的DTS信號的傳送率(1411kbps)還要高一些。DTS-DVD的聲音一般是以DTS 5.1聲道+杜比數字2聲道的組合方式出售。DTS和Dolby Digital不同,是有5.1聲道存在,而Dolby Digital可以靈活地選擇從1聲道到5.1聲道的形式。由于DTS比Dolby Digital數據率更高,所以2個小時左右DTS格式的DVD電影往往要省去一些多語言、多角度等功能或影片花絮、制作特輯等額外的附加內容,也難以同時具備Dolby Digital 5.1或者PCM聲音供選擇,除非采用容量更大的雙層結構DVD碟片或者雙面DVD,以保證畫面的質量。否則,是達不到導演及電影制作者對DVD品質方面的要求。因此,除了“拯救大兵瑞恩”以外,大導演斯皮爾伯格的許多作品(如侏羅紀公園、迷失世界等)一直無緣與AV愛好者見面,直到最近,才發行了期待已久的“大白鯊”特別版DVD。
參與DTS制作過程的聲音設計者表明,DTS可以進一步拓展在電影、音樂等方面應用的可性。Enterprise studio的亞爾·休得認為,5.1聲道對現場音源最有效果,而且能創造出廣播錄音的2聲道混音所無法實現的臨場感,他曾經7次獲得過制作獎。而作為一直支持DTS技術的環球電影公司里,由麥斯·斯特羅和克拉克·蘭帝組成的聲音設計工作室已有20年電影混音的豐富經驗,曾經制作過“生死時速”、“水世界”和“龍卷風暴”等風靡全球的著名大片,他們表示,DTS和杜比立體音響的LT、RT Master、Dolby Digital及SDDS的競爭性,首先是從混音作業開始的。他們所設計的6聲道MAC Master全部是格式化的。
所有的影劇場都以數字聲軌重播時,加強環繞立體聲效果的大膽混音就有可能了。數字聲軌在音質方面,尤其是在擴展動態和保證高信噪比方面,其革命性的意義是同等重要的,在制作DTS Master時十分注意這一點,在編碼時環繞聲道的140Hz以下的信號必須和超低音聲道分開。當然如果不是這樣的話,環繞聲道也可以以全音域來設定,象“生死時速”、“龍卷風暴”中的聲音處理就幾乎是按這樣的設定去進行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