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望是人們看待新技術的主要方式和方法,觀望同樣是人們喪失與新技術親密接觸的主要壁壘和障礙。人們對于VR的看法和認識同樣如此,在VR技術出現之前,幾乎所有的行業都想要利用它給用戶帶來一場前所未有的變革。而等到VR技術真正出現并迅速發展之后,人們似乎又對它將會如何發展缺少了明確的方向。
正是因為這種原因的存在,我們才會除了以騰訊和阿里推出的搶紅包的游戲之外,VR技術并沒有太多讓人眼前一亮的應用。難道VR技術真的如同白駒過隙般快速產生、快速消散嗎?難道VR技術就這么匆匆而過了嗎?事實并不是這樣的。
沉寂只為積蓄更大的能量
魯迅先生曾經說過,不再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這對于VR技術來講同樣適用,因為在經歷了短暫的火爆之后,VR技術重新陷入了沉寂。或許只有真正參與到VR技術當中的人才會真正明白這種從高峰到谷底的過山車般的感受,或許只有真正對VR技術有著篤定的信仰的人們才會知道VR技術之所以會出現目前這種狀況的主要原因。
對于新技術的探索早已開始,因為技術始終都是驅動VR終極力量。盡管很多VR技術的創業公司都陷入了無聲無息的發展過程中,但是并不代表他們對于VR技術已經失去了信心和希望?,F在之所以會陷入沉寂,主要是因為大家都在埋頭探索新技術,根本無暇顧及市場內的聲音,無法及時在市場上發聲以證實自己的存在。
只有真正了解VR的人才會知道為什么VR會在現在陷入沉寂之中,通過梳理VR的發展歷程,我們或許能夠找到一些發展的基本脈絡。簡單來講,VR技術的出現和發展經歷了三次熱潮,第一次是在1960年代,這個時代主要是出現了VR的技術原理,第二次是在1990年代,這個時代主要是VR技術想要進行商業化的探索,但是由于那個時代的技術條件尚未達到能夠匹配VR發展的水平,因此這是商業化的探索基本上以失敗告終;第三次是在現在,嚴格來講現在正在處于VR技術的前期,主要是以Facebook用200億美元收購Oculus為主要標志。
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是,第一次熱潮和第二次熱潮的起源點都是由于有關VR的新概念的提出。第一次熱潮是由于科學家們建立了有關VR的科學原理和光學的基本構造,正是由于這個新概念的出現才會出現了歷史上第一套VR系統,并緊接著出現了VR的頭部顯示器和頭盔位置跟蹤系統。
第二次熱潮則是1989年Jaron Lanier首次提出Virtual Reality的概念,可以說這次概念的提出真正將VR看作是一個可以被用來商業化的存在,并開始了商業化的簡單嘗試。正是在這個概念的指引下,我們才看到了一款名為“Virtuality 1000CS”的設備出現在消費市場中??上У氖沁@種新設備并沒有在市場當中真正打開市場,因為它笨拙的外觀、單一的功能和昂貴的價格,最終使得VR技術的商業化道路最終面臨擱淺。
第三次熱潮則是出現在2015年至2016年這兩年的時間里,Facebook高價收購VR技術公司、各種領域都開始出現VR技術的影子。VR技術不斷以各種各樣的身影出現在人們的生活當中,讓人們開始重新看待這個產生了近60年的事物。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這次熱潮并沒有的出現比較新的概念和定義,僅僅只是人們看到了VR技術在未來發展的可能性而已。
通過回顧VR技術的發展熱潮,我們可以看出,VR技術自從它開始出現的那一天起就已經開始了技術立身的道路,盡管在這其中遭遇到了很多的困難和問題,甚至面臨過商業化難以實現的窘境,但是始終都沒有阻擋VR技術朝著前方奮勇前進的道路。因此,盡管現在的VR技術對外的發聲并不是太多,但是我們并不能因此斷定VR技術的發展已經陷入了沉寂。對于VR技術的探索從它誕生的那一天開始就沒有停止過,在科技日益影響人們生活的今天,VR技術同樣不會停止,它還會朝著更加篤定的方向發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