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教育部虛擬現實應用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中國高校科技》雜志社、中國電子質量管理協會虛擬現實專業委員會主辦,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北京知感科技有限公司承辦的“第一期虛擬現實應用技術專業與教學資源課程體系建設培訓班” (暨第六屆虛擬現實與教育應用集訓班)在北京隆重召開。
會上,多位專家學者共同探討了虛擬現實應用技術的重要性,本次培訓還得到了北京城市建設與管理職教集團城市信息技術專委會大力支持。此舉說明了虛擬現實人才培養的重要性。今天ARC采訪到了此次培訓的承辦企業北京知感科技有限公司的高級策劃經理張震,下面一起和張經理聊聊他們在人才培養方面的經驗~
ARC:你們公司剛剛承辦了“第六屆虛擬現實與教育應用集訓班”,能給我們講講培訓班的大概情況嗎?
張震:這次培訓班著眼于教育部新增設的《虛擬現實應用技術》專業建設,為已經開展了虛擬現實相關教學項目的教師提供了一個分享教學經驗和學科課程設計的機會。參會者多來自于計算機、藝術設計、媒體等專業,并對在自己本校開展《虛擬現實應用技術》專業建設有意向。?
ARC:這個培訓主要是針對一些怎樣的人群?
張震:各院校電子信息、信息工程、計算機、軟件工程、數字媒體、藝術設計、新媒體、動漫設計、建筑工程、機電工程、智能制造等主管教學院長、副院長、主任、副主任以及教務教學實驗示范中心、實驗室與設備管理處、教育信息技術中心、科研及實驗室工作的相關主管領導、從事教學工作的一線教師、教師發展中心等教學服務管理工作者。這次參會教師以一線青年教師為主,有極強的學習能力和創造力。
ARC:培訓主要以什么方式,經過培訓之后有哪些技能上的提升?
張震:本次培訓主要以課堂式現場授課為基礎,培訓內容圍繞:虛擬現實技術應用人才培養、VR與教育應用、虛擬現實課程案例式教學方法、VR工作室制人才培養模式、虛擬現實設計類核心課程體系建設、VR教學資源創作、課件內容案例實操這些方面為主題。經培訓后來自各大院校的教師對《虛擬現實應用技術》的課程體系設置、教學方式、校企合作方面的認識有了極大的提高,并且在現場對接了一些資源,有助于返校后摸索開展相關專業建設。培訓后經過考試,合格后授予由工信部教育與考試中心認證的全國工業和信息化人才培養工程---“VR開發工程師”教師培訓證書,并將信息納入到全國工業和信息化人才數據庫。
ARC:今年是第六屆了,那從第一屆到現在,虛擬現實在不斷被探索,那在培訓班的學員及課程等方面有什么變化嗎?
張震:針對于《虛擬現實應用技術》的培訓這次還是第一屆,之前的幾屆主要是以VR技術介紹和VR內容制作實操為主。在之前的幾屆,參會的老師來自于計算機、藝術、建筑、機械、汽車、園林等不同專業,參加會議是為了學校擁抱VR技術做準備,并學習將其應用于教學中的方式和方法;而本屆培訓更偏重于有計算機背景的教師,不再強調虛擬現實在不同學科教學中的應用,而是深入探討虛擬現實專業怎么建設。
在這幾屆中,我們也欣喜地看到教師對虛擬現實技術的了解日益增強:從第一屆教師對此技術一無所知,到現在很多VR項目已經在院校中開花結果。在這一路上走來,知感深感師資培訓對VR技術的普及是一種極其有效的方式。
ARC:你們已經有很多跟高校合作的案例了,那VR課程是否有可能進入到大學變成常規課程?
張震:首先虛擬現實應用技術專業已經被教育部批復,預計從2019年開始各地高校開始全面展開虛擬現實應用技術專業申請,培養虛擬現實應用技術專業學生。VR課程在高校和職業院校中開展的方式可能不盡相同:在高校以底層技術研發為主,探索新的人機交互方式和軟硬件平臺的優化;而在職業院校則以上層應用技能為主,圍繞不同的應用場景進行開發。盡管目前我們已經看到有大批落地的VR項目,但是拋開技術和設備不談,在師資上我們仍然有很長的路要走,而在這個過程中引入社會和企業師資我認為是非常關鍵的一點。
ARC:公司長期專注于VR教育,能分享一下你們在教育上的經驗嗎?
張震:在縱向業務上,知感在VR教育上圍繞創作工具、系統平臺、虛擬現實終端、教學資源庫四大模塊進行布局,并針對每個模塊自主研發了創視界XR云編輯器(VR版的PPT),感視界云平臺(教學資源管理),CAVE沉浸式洞穴和全息桌,并聯合產業鏈上游建立了橫跨不同專業的VR教學資源庫。以這種方式打通了在VR教學過程中的課件創作、課件管理、課件呈現三大環節,為沒有計算機背景的專業教師提供了簡單易用的VR教學解決方案。
在橫向擴展上,知感不斷引入行業內的優秀產品,如數據手套、大空間動捕、混合現實頭顯、5G云渲染平臺等,從底層適配,并尋找這些技術與教育結合的應用場景,不斷創新,探索未來的VR教育形態。
除此之外,知感還在積極開展教學資源和技術共享的活動,如校企合作、師資培訓,技能大賽支持,并且探索校內教學資源共享與市場化的可能性,激發學生和教師本身的創造力與積極性。
在VR教育上,知感一直是未來的探路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