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市場研究機構ResearchandMarketsr預測,到2018年,全球可穿戴電子產品市場的規模將達到83億美元,未來幾年的年復合增長率預計高達17.71%。可穿戴市場蘊含的巨大潛力,將為半導體產業帶來莫大商機。作為產業鏈頂端提供芯片IP核心的半導體廠商,ARM將如何利用自身優勢促進產業上中下游抱團協作,共同推動可穿戴市場的發展?ADI、東芝、泰克科技、TUV南德等知名企業又將展開怎樣的策略布局,借此勢頭在可穿戴市場占據一席之地?
為促成行業的進一步交流,電子發燒友特地策劃了“第三屆可穿戴產品設計技術研討會”,延續往屆風采,邀請來自芯片原廠的資深專家蒞臨現場發表精彩演講并與聽眾互動交流,為從業人員提供先進的參考設計和指導。
為可穿戴設備設計超低功耗SOC
如今的可穿戴設備,在價格,用戶接受度,用戶習慣等方面仍存在各種問題,但這并不能讓我們忽視它的市場潛力。來自ARM中國區移動業務市場經理的王俊超先生表示,與2013年相比,2017年的可穿戴設備市場增長速度將達到了驚人的400%,與之相較,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市場近70%的增長速率就顯得有些相形見拙了。
王俊超指出,當前的可穿戴市場細分領域很多,總體來說可以分為低端,中端與高端三個領域,ARM的Cotex-M系列主要應用在中低端領域。
在設計方面王俊超也給出了很好的建議,他表示,為了迎合可穿戴設備對于尺寸,功耗方面的要求,SOC方案無疑將成為未來的主流。而想要為可穿戴設備設計一款合適的SOC,首先需要選好正確的內部配置,如低功耗MCU,高效率的電源管理模塊,其次是要做好模塊間的設計實現,最后還得通過適當的軟件進行功耗上的深層優化。
東芝:看好可穿戴醫療,SOC方案如期而至
來自東芝的技術部高級工程師李松濤則表示,可穿戴醫療設備的出現將顛覆人們對于醫療模式的認知,它帶給人們的是一種新的理念!一種新的生活方式!一種預防勝于治療的理念!
東芝技術部高級工程師李松濤
會議上,李松濤還為我們介紹了東芝最新推出的可穿戴產品方案App Lite TZ1000。巧合的是,TZ1000正好是一款為可穿戴設備量身定制的SOC方案,其內部集成了可穿戴設備所需的處理器、傳感器、小信號處理模擬前端(AFE)以及無線通訊(藍牙)模塊,能夠提供心率、心電圖等系列人體醫學信號算法,具有小體積、超低功耗等特點。
App Lite TZ1000技術規格
---------------------------------------------
更多智能移動設備電源設計技巧,可關注《電源技術特刊》免費下載!
可穿戴醫療有戲?ADI:敢情好,我們可是體征信號監測的專家
提到可穿戴醫療上的體征信號監測功能,最為常見的有聲音監測、心率監測、血壓監測等,實現難度較高的,可能要數光電法測量、生理電勢、溫度這幾個方面的監測,在這些領域,ADI公司投入了長達數十年時間的精力著手研發,因此,面對正在崛起的可穿戴醫療市場,ADI公司表示自己已做好了充足的準備。
ADI公司亞太區醫療行業市場經理王勝
針對以上提到的幾種體征信號監測,王勝先生為我們詳細介紹了來自ADI公司的解決方案。
生理電勢測量
ADAS1000是全功能的5通道ECG,集成了呼吸和脈搏檢測功能。
運動測量
ADXL362:用于運動使能計量設備的超低功耗、3軸MEMS加速度計
ADUCM350:16位精密、低功耗片上計量儀,具有CORTEX-M3和連接性
溫度測量
集成式溫度傳感器ADT7320/ADT7420
可穿戴設備低功耗測量分析方案
來自泰克中國事業部的業務拓展經理孫川先生表示,無論是用于醫療監護,還是其它各種用途的可穿戴設備,當下主要還是依托電池供電的方式進行運作,在測試這一重要環節,為了準確地測量與分析各個部件的耗電情況,提高能耗的利用率,在耗電測試上面就必須做到精益求精。
泰克中國事業部業務拓展經理孫川
孫川指出,傳統的耗電測試方法需要使用多臺儀表,系統構成過于復雜,操作起來十分麻煩,且測試的精度有限,電流測量環節容易引入誤差。為了幫助工程師解決這些難題,泰克推出了一款多合一式的高測量精度電源——PMS 2280S。據孫川介紹,PMS 2280S內置了6位半的數字萬用表以及一個高性能的直流電源,采用圖形化顯示界面,可直接觀察輸出電壓電流波形和數據統計結果,測量精度最高10uA,采用率最高達3K/s。
多合一高測量精度電源PMS 2280S
TUV南德:可穿戴產品測試與認證解決方案
來自TUV南德的南中國區醫療健康服務部測試經理李威洋女士為我們講解了關于可穿戴設備所需要遵循的各種認證標準,特別是在醫療領域的各國認證標準。
李威洋對于未來的可穿戴醫療市場,同樣持看好態度。
各國在醫療器械領域的認證標準
會議的尾聲,由同樣來自TUV南德南中國區電子電氣產品服務部的電磁兼容服務經理Radu Gosav為我們帶來TUV南德在可穿戴技術測試與認證的解決方案。
Radu Gosav從安全性、電磁兼容性、化學、電池、充電效益五個方面出發,介紹了一系列可穿戴設備相關的測試與認證標準,以及TUV南德在這些領域的相關解決方案。
---------------------------------------------
更多智能移動設備電源設計技巧,可關注《電源技術特刊》免費下載!
?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