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設備的出現,不但改變了人們生活習慣,同時行動化生活也代表著科技革新的開始。
隨著各項科技的進步,智能型顯示隨身設備也越來越多,例如智能型手機、智能手表、智能眼鏡等終端消費性產品,逐漸進入到人們的生活之中,相對也帶來了更多的功能性與方便性。
目前全球顯示面板與觸控面板相關產品,最主要的出??跒橄掠蔚南M性3C產品。若以顯示面板尺寸大小來觀察,大尺寸顯示設備目前主力是液晶電視(LCD)、液晶顯示器(LCD Monitor)、筆記本電腦(NB)等產品。
中小尺寸顯示設備目前主力則是平板計算機(Tablet)、智能型手機、穿戴式設備(Wearable Device)等產品。
越來越多的3C科技顯示產品不僅有顯示面板,同時也結合觸控面板的操作。例如,平板計算機與智能型手機,主要就是以觸控面板為主要的輸入接口。或是所謂的雙輸入接口方式,如結合了觸控面板之筆記本電腦,可以選擇傳統的鍵盤鼠標操作或是以觸控方式來操作。因此可以看出,結合觸控功能的顯示器,可說是未來眾多科技產品主流趨勢之一。
目前看的到的智能型穿戴式設備(圖1),從頭到腳的應用可以說是相當多元,包含阿帕契戰斗直升機之智能型頭盔、Google智能眼鏡、蘋果(Apple)智能手表、小米智能手環、Nike智能運動鞋等。
圖1:智能型穿戴式設備示意圖
目前全球主要的幾間智能手表品牌大廠三星電子(Samsung)、樂金(LG)、索尼(SONY)、華碩(ASUS)、摩托羅拉(Motorola)、蘋果等,近期都陸續推出搭配不同尺寸大小之顯示面板的新款旗艦智能手表。
由于智能手表為輕薄小之可穿戴式顯示產品,因此可以觀察到此產品目前之主流顯示屏幕尺寸,皆使用小于2吋的圓形或矩形之中高分辨率顯示面板。
三星推出的智能型手表Gear S,其顯示屏幕為2吋之矩形曲面Super AMOLED顯示面板,并且同時整合了On-Cell結構之投射電容式觸控面板,分辨率為480×360等級,像素密度為300ppi。事實上,三星之前 也曾推出數款智能型手表,不過必須要搭配其同品牌的智能型手機才能使用,并且可能由于體積與續航力問題,實際上并未打開市場。
LG推出的智能型手表G Watch R,其顯示屏幕為1.3吋之圓形P-OLED顯示面板,同樣為投射電容式觸控面板,分辨率為320×320等級,像素密度達348ppi。
索尼推出的智能型手表SmartWatch 3,其顯示屏幕為1.6吋之矩形LCD顯示面板,同樣為投射電容式觸控面板,分辨率為320×320等級,像素密度達283ppi。
華碩推出的智能型手表ZenWatch,其顯示屏幕為1.63吋之類圓矩形AMOLED顯示面板,同樣為投射電容式觸控面板,分辨率為320×320等級,像素密度達278ppi。
至于摩托羅拉推出的智能型手表Moto 360,其顯示屏幕為1.56吋之圓形LCD顯示面板,同樣為投射電容式觸控面板,分辨率為320×290等級,像素密度達277ppi。
此外,品牌大廠Apple在2015年初推出的智能型手表--Apple Watch,推出兩種尺寸大小之顯示屏幕款式。
其中較大顯示屏幕的為男款表,顯示屏幕為1.54吋之矩形AMOLED顯示面板,并且在其邊緣處為2.5D之曲面構造,觸控屏幕為回饋式之投射電容式觸控面板,分辨率約為400×320等級,像素密度達332ppi。
較小顯示屏幕的為女款表,顯示屏幕為1.32吋之矩形AMOLED顯示面板,并且在其邊緣處為2.5D之曲面構造,觸控屏幕為回饋式之投射電容式觸控面板,分辨率估計為400×320等級,像素密度達386ppi。
Apple Watch可說是Apple對于現在火熱的穿戴式市場所推出的新興顯示設備產品回饋,對于目前全球市面上眾多的穿戴式顯示設備產品,是否有機會能夠帶動另一波穿戴式顯示設備的需求,有待后續觀察。全球品牌智能手表面板規格比較,如表1所示。
全球智能穿戴顯示設備出貨量預估統計,以年為基準,觀察2012年之后,全球智能穿戴顯示設備產業發展趨勢。目前發展的眾多智能穿戴顯示設備,其主要要求 為輕薄小且可穿戴式,并且要能夠滿足待機/使用時間長等規格。因此目前智能穿戴顯示設備,大多設計為另外的智能行動顯示設備之延伸,例如智能手表為智能手 機之延伸裝置。
智能眼鏡、智能手表、智能手環三大主要產品可說是現在最為熱門的智能穿戴顯示設備,也是有機會帶動下一波顯示面板產業的成長動力之一。
估計2014年全球智能顯示設備出貨量約三千九百一十萬臺,年成長率約為49.8%;2015年出貨量可達六千五百九十萬臺,年成長率約為68.5%;至 2016年出貨量上看一億八百九十萬臺,年成長率約為65.3%。全球智能穿戴顯示設備出貨量預估統計圖,如圖2所示。
圖2:全球智能穿戴顯示設備出貨量預估統計圖(數據源:PIDA)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