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智慧醫療的應用中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問題:
第一,缺乏專業性人才,尤其是有一定物聯網技術應用基礎,并且對我國醫療行業的現狀有清楚認識的人才,這將使得智慧醫療難以在全國范圍內得到普遍應用;
第二,需求層次低,雖然我國目前研制出較多基于物聯網的醫療應用,但是從使用量方面來看,仍然不能夠有效促進行業的發展,部分領域對其的應用水平以及系統性較低,無法實現大規模的發展;
第三,信息安全方面存在較大隱患,與互聯網一樣,物聯網在使用安全方面也存在較大的問題,網絡安全已成為社會關注的重點話題。物聯網中相連接的對象主要是機器或者物品,因此,對物聯網中信息安全的要求十分嚴格,對于隱私的保護也較有效,物聯網中的安全問題成為重中之重。
智慧物聯網應用的關鍵技術。首先是傳感器技術,該技術屬于實現智慧醫療的關鍵環節,利用傳感器技術能夠及時采集到患者的生命體征等數據,監控醫療的全過程,從而使醫療效果得到顯著提升。同時,該技術的應用能夠實現從采購藥品到交到患者手中的全過程。其次,RFID技術即射頻識別技術,它屬于一種傳感技術,能夠實現快速書寫和長時間的跟蹤管理,其主要是利用物料、藥品中植入芯片方式,將產品信息與芯片信號緊密相連,醫院則能夠通過計算機以及識別系統對藥品進行全過程的監管。
在智慧醫療中應用的嵌入式系統技術,能夠集傳感器技術、計算機軟件以及電子應用技術等于一身,該技術已與射頻識別技術、傳感器技術等通過使用網絡、數據庫構建一個比互聯網更加龐大的物聯網。此外,醫藥供應鏈的收集是通過GIS技術來實現的,在信息收集完畢后,將會對信息進行儲存和處理,并且利用GPS技術對時間、地點等位置信息進行定位,以此來實現物聯網中各供應環節之間數據信息實時傳遞目標。
目前,大部分醫療機構都十分注重自身的信息化建設,但是在建設過程中,更加注重業務科室以及業務功能需求方面,而忽視了以“患者為中心”的業務系統構建,同時,以醫院運營為主的管理系統也十分缺乏,因此,當前這種信息系統只是改變了以往傳統手工操作的計算機化而已,并沒有較大的深遠意義。
對病人進行身份的確認是醫務人員為確保醫療活動有效性,而對病人身份進行的核查過程,同時也是醫療安全的重大保障。尤其是在急救的過程中,能夠快速確認病人身份,并且迅速完成入院登記等手續,縮短病人等待接受治療的時間。我國以往在此方面應用的是人工登記方法,這種方式的速度較慢,并且錯誤率較高,根據相關調查結果表明,我國醫院中幾乎每年都有因為無法迅速確認病人身份而造成治療延誤的情況。
在醫療物聯網模式中,利用RFID標簽即可實現在短短2分鐘之內確認病人的身份信息,這種標簽具有容量大、體積小、可長期使用等特點,應用在醫療服務中能夠盡快解決在就診過程中對病人身份信息的識別問題。在病人入院治療時,只要利用二維碼掃描其醫療卡上的標簽,病人以往的病史和入院登記等信息都能夠詳細顯示出來,從而為搶救病人節省寶貴的時間。
在醫療機構中經常需要定位和追蹤病人,在醫療物聯網中,只需要將RFID標簽佩戴在病人的手腕處就可以定位和追蹤其位置信息,同時也可以將其佩戴在醫護人員的手腕上,并且在系統中設置門禁控制功能,這樣只有擁有RFID標簽的人員才能夠進入醫院當中。此外,腕式標簽還具備防拆卸功能,病人面對危險情況時,可以通過標簽中的緊急按鈕進行呼叫。
數字化背景下的醫院就診卡是智能卡的綜合應用,它涉及病人在醫院和工作中的方方面面,與其他管理信息系統相
比較來看,醫院就診卡的應用能夠極大提升醫院的管理水平,讓病人及親屬、醫院員工等感受到細致的關懷。將RFID標簽置于“醫療保健卡”中,能夠詳細展示病人以往的病史和就診記錄。同時,醫院中的醫護人員也應集體佩戴該卡片,一方面可以憑借此卡片識別工作人員身份,防止人員隨意進出醫院。另一方面,該卡片中還包括RFID閱讀器功能,利用內置天線能夠與病人的就診卡進行雙向通信,這樣醫生和醫護人員能夠在任何時間、地點讀取和存儲患者的病歷信息。
綜上所述,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物聯網在現對醫院實現信息化管理,利用醫療物聯網技術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取病人的身份信息,節省寶貴的救援時間。醫療服務將走向真正意義的智能化,在中國新醫改的大背景下,智慧醫療正在走進尋常百姓的生活。
責任編輯人:CC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