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機的普及越來越廣泛,被數百萬人用以工業檢測、航拍、邊境巡邏、緊急運送、農作物調查,或僅僅作為娛樂。但是,當越來越多的無人機在天空飛翔時,一系列的安全隱患也隨之而生,例如碰撞、網絡襲擊、甚至是恐怖行為。無人機風險怎么防范?
近日,安聯全球企業及特殊風險發布研究報告《無人機崛起:管理無人機相關的特有風險》,提醒為確保無人機的安全操作,需要對無人機進行系統登記,對操作人員進行健全的教育和培訓,而相關的保險更應具備。
無人機將被廣泛用于商業場景
隨著無人機變得更為小巧、更實惠、更易使用,以及以美國為代表的國家修改監管條例,使得無人機的發展前景一片光明。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預計,至2016年底,美國將有超過60萬臺無人機用于商業場景。這是已登記的有人駕駛飛機數量的三倍。除此之外,預計將有190萬臺無人機用作娛樂用途。全球看來,無人機市場預計將達到470萬臺,甚至更多。至2020年,商用無人機市場規模預計將從20億美元飆升至1270億美元。
安聯全球企業及特殊風險航空航天事業負責人James Van Meter表示,最近發生的多起和無人機相關的事故和險兆事件,足以引起大家關注。隨著無人機數量的增加,發生碰撞和其他損失事故的可能性也將有所上升。
安聯全球企業及特殊風險航空航天事業資深核保專家Thomas Kriesmann 認為:“未來十年無人機將被廣泛用于商業場景,因為他們能有效地執行瑣碎或危險的任務?!惫と藱z查房屋時從屋頂摔落等的作業事故,以及工傷賠償預計將因此而減少。未來在許多行業,在發展中國家和在救災的過程中,無人機也許不僅能解決問題,還能節省成本。此外,它還可用于向非洲一些邊遠地區運送血液和疫苗、撲滅草地火災、進行蟲害防治,甚至是快遞比薩和咖啡。
保險公司也越來越多地使用無人機進行建筑或基建項目的風險評估,既便捷又安全。處理賠案時使用無人機查勘災后現場的損失情況,也變得更快和更有效。例如,去年天津港發生爆炸后,部分地區禁止進入,利用無人機拍攝事故后的高清圖片,與之前的圖片作對比,可確定被損毀的車輛數量。安聯也在支持一個試點企業FairFleet,為其提供保險保障和理賠處理服務。當企業需用無人機時,這家企業可以為企業提供飛控師資源。
“中空”碰撞以及失控是主要安全隱患
無人機在帶來商業價值的同時,新的風險以及無人機技術被不當使用的可能性也需要得到重視。有關人士認為,無人機衍生安全隱患主要有兩個:中空碰撞以及失控。
“中空”碰撞發生于當飛控師沒有及時看見并避開有人駕駛的飛機時,尤其是那些正常飛行高度在500英尺以下的,如直升機、農業飛機,或者在飛機起飛降落期間。在美國,飛控師、市民和執法人員觀測到無人機的報案在過去一年增加了五倍。而中國、阿聯酋、英國等國家,都發生過不少與無人機相關的險情。
當無人機出現系統崩潰,或者飛出信號范圍外,就會失控。安聯全球企業及特殊風險認為,頻率干擾或其他因素是導致失控的重要原因。無人機如果在進行房屋檢查時失控,撞上卡車或者店鋪,飛控師有可能需因此負全責,涉及金額動輒超過500萬美元。即便是一臺小巧的無人機,如果撞上飛機引擎,經濟損失也有可能高達1000萬美元。利用無人機實施恐怖行為,如襲擊關鍵基礎設施,如(核)電站和現場活動等,是潛在的新風險。除此之外,無人機還會涉及關于個人隱私的安全隱患。
改善無人機安全需要培訓和登記
關于無人機的安全操作在全球尚無統一的標準和規則,這是最大的顧慮?!霸S多地方很少甚至從未對飛控師進行培訓或制定設備維護標準”,Van Meter解釋?!俺艘幷轮贫纫酝?,教育一直都是確保無人機安全操作的關鍵?!辫b于新手操作是導致損失事故的主要原因,培訓在預防事故發生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培訓需涵蓋氣象學、緊急指令、航空法,包括在建筑物上空飛行規則、系統維護、飛行時間計算、機上相機所拍照片的使用等。
由于多國家和地區沒有強制要求登記無人機,因此發生損失事故后,使用者得以成功匿藏身份。汽車在投保以后可以通過車牌號車架號發動機號等標志進行識別,無人機也應如此,但目前的無人機機身編號缺乏國家標準進行統一,都是廠家自身的標準來進行編號,只有出臺統一的編號政策,才可以保證登記的合法合理性。
“但今后,一般情況下,確認無人機和飛控師身份是界定應有責任的關鍵”, Kriesmann認為。“采用汽車登記的類似做法應是遲早的事?!?/p>
“無人機保險”可應對多種風險
保險能為飛控師和公眾提供保障,應對中空碰撞,身體或財物損失,以及致第三者損傷的風險。無人機制造商、擁有者、飛控師,以及無人機銷售和服務相關的企業也暴露于風險當中,相關的保險也應具備。
所謂的無人機保險是保險行業中一個快速成長的領域,可以提供不同的保障,視無人機的使用類型而定。據了解,目前市場有幾家保險公司推出無人機相關保險,分別是眾安保險和太平洋保險推出的農用無人機保險,僅局限于農業領域。而涉及商用和其他領域的無人機保險卻罕見。
之所以無人機保險“不受待見”,是因為:
第一,隨著無人機使用者的不斷增多,業務者與小孩也成了無人機操作者的一部分,而這也將帶來很大的潛在風險,一旦發生故障或者操作失誤,無人機將化身成“武器”,帶來不可預估的損失。保險業看出其中潛在的風險,所以決定將無人機摒除在保險范圍外。
第二,定損難也是阻礙無人機保險普及的因素之一。與汽車不同,無人機缺乏大量實體的4s店,具體零部件的價格與修理價格在市場上尚沒有一個統一的價格,一旦發生墜機或炸機事故,理賠定損成了難題。
第三,相關法律法規的完善有助于無人機保險產品的推廣。據了解,在瑞典等國家,無人機保險就作為單獨的一章出現在相關的法規里面,而法規的監管也有助于制定合法合理的保險制度,一旦投保方與保險公司產生異議,則可以通過法律途徑進行解決。
“無論是經營咖啡店,或是卡車運輸業務,你需要保險為你的事業提供保障。無人機也不例外?!?Van Meter提醒。“無人機的商業飛控師需要至少100萬元的保險保障以抵御風險?!彼A測,假如商用無人機市場如預期般發展,那么美國無人機保險市場規模將于2020年超過5億美元。全球市場規模將接近10億美元??梢?,未來無人機保險將迎來可觀前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