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聯合航空公司7月12日宣布:第四次延長波音737MAX系列客機的停飛日期,更多的國家和航空公司表示,至少到2020年1月,波音737MAX都無望復飛。
美聯航再次延長停飛時間,主要原因在于,半個多月前一次模擬器測試中,波音737MAX系列飛機暴露出可能導致 “非指令性俯沖”的新風險。
墜機事件發生不過三個多月,737MAX機型就已經暴露出四個致命的系統漏洞,不僅如此,關于波音飛機軟件設計中的問題、監管漏洞也頻頻爆出。
丑聞就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信任危機隨后席卷全球:
沙特等國取消波音737MAX訂單,挪威、中國多國航空公司提出索賠要求!
400多名飛行員對波音公司提出集體訴訟,指控波音公司“前所未有地掩飾737MAX系列客機的已知設計缺陷”,并尋求數百萬美元的賠償。
在華盛頓等地工廠,大量無法交付的新飛機把廠區空地填滿,甚至連員工的停車場都被征用。
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波音交付量下滑了40%,八年來首次被空客超越,世界最大飛機制造商的稱號被拱手讓出。
用了百年時間成為全球霸主,長期把控航空制造業話語權的波音公司墜落神壇,不過幾個月而已。
事情有因皆有果,這一切真說起來的話,都是波音公司咎由自取。
貿易戰種下的禍根
誰曾想,眼前的禍事,卻與多年以來的一場貿易戰息息相關。
眾所周知,美國是世界頭號航空大國,波音在民航客機制造領域的地位也是毋庸置疑。
而上世紀70年代,歐洲空客公司的崛起,讓一向獨步全球的波音公司感受到了挑戰。因此,美國政府針對空客公司進行了曠日持久的貿易戰。
從向歐洲四國政府發文要求取消財政補貼,到威脅啟動超級301條款調查,通過對德國汽車和法國葡萄酒和收取懲罰性關稅,以進行報復,再到發布貿易爭端調查報告,引發公眾對空客公司的敵意……一切目的,就是要打壓快速成長中的空客公司。
種種手法,是不是非常眼熟?
沒錯,時隔多年,如出一轍地重演在中國企業身上。
不擇手段地打擊競爭對手的時候,波音公司也沒閑著。
在全球化的影響下,產業外包、協作生產是降本增效、分攤風險和開拓市場最快捷的辦法,波音在這條路上是越走越遠。
據匿名前波音工程師爆料,波音737 MAX把軟件系統外包給了印度外包公司HCL和Cyient的軟件工程師,比起美國正職軟件工程師每小時35至40美元的工資,印度外包的時薪只需要9美元。更進一步,波音的分包商與供應商同樣選擇將工程外包到印度,降低成本以保證利益最大化。
難怪波音CEO康迪特自己都說“我們就是一個裝配公司,或者叫設備集成商?!?/p>
空心化蠶食升級隱患
全球協同本無可厚非,但民用航空器制造卻是例外,這種高度復雜的技術密集型產品,需要超強的研發創新能力,這曾是波音成為行業全球第一的優勢。
然而,當波音公司裁減大量技術人員、把部分生產線搬遷到成本更低廉的南卡羅來納州,甚至把核心研發工作外包到海外,這些優勢正便不斷蠶食。
《紐約時報》采訪多名波音現任、前任員工,并援引相關文件、內部電子郵件和聯邦記錄等材料后發現:波音南卡工廠經常“重視生產速度超過質量”,工廠的工人經常在離開裝配線的飛機上的電線附近留下金屬屑、工具等有潛在危險的碎片。
波音南卡廠的生產線
在半島電視臺的暗訪視頻中,波音工廠經理說:“這些人都是從街上找來的,有以前做漢堡的,有在賽百味做三明治的,他們不知道把部件拼在一起的重要性?!?/p>
波音工人:“我才不會坐這些飛機呢,因為我知道這破玩意兒是怎么造出來的?!薄拔铱赡軙プ?,但我有自殺傾向?!?/p>
自負、傲慢、無視規則,空心化一步步地蠶食波音工廠,安全隱患也不斷升級。
2011年,為了追趕生產進度,重新獲得飛機訂單,波音決定暫停新型客機的研制,轉而改造老牌機型波音737,也就是生產更省油的波音737MAX客機。? ??
然而,大規模廉價的生產外包,讓波音的核心能力不斷外流和下滑,為了趕進度,工程師們不得不以兩倍的效率提交設計圖紙,并雇傭了大量非專業的工人。
設計上的疏漏和被迫壓縮的各項成本,導致波音737 MAX飛機的控制系統出現重大缺陷,加速時自動防失速系統失控。
2018年10月,2019年3月,五個月內波音737MAX飛機兩次墜機,346人無辜殞命!
肆意妄為背后?誰在背后撐腰?
如此粗制濫造,是如何通過監管的呢?要知道,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AA)可是世界上最權威的民航監管機構之一。
連連質疑中,FAA官員不得不承認,波音飛機的認證系統是波音公司自己監管的,FAA高官根本沒有參與飛機認證過程。而飛機訓練等涉及安全的重要環節,FAA的監管同樣缺位。
這個結果,真是讓人大跌眼鏡!
一般來說,一款美國制造的航空器只需經過FAA認證,幾乎等于獲得了全球所有民航監管機構的認可—其他國家只要進行一些流程簡單的審定就能獲得適航證,而不需要再次進行整個審定流程。
這套以FAA認證為基礎,以相互認證承認為輔助的全球監管體系,經過幾十年的實踐,證明了有效性及高效性,節約了大量的時間與金錢。前提是,這一套全球監管體系是建立在對FAA的信任上。
面對全球用戶的信任,作為權威監管機構,FAA居然允許制造商監督自己生產的飛機,對于嚴重安全風險毫不知曉。
如果不是737MAX飛機墜機事件持續發酵,這樣的“潛規則”不知道還要捂多久。
不過,這一次,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民航監管機構發出了同一個堅定的聲音——直到確認安全缺陷得到完全修改,全面停飛737MAX飛機!?
畢竟,跟合同訂單不同,“信任與信心”才是這個世界上最難獲取的東西之一!
在全球的質疑聲中,波音737MAX墜機真相的蓋子正在一步步被揭開,不堪一擊的美國權威正在跌落神壇。
對于亟待真相的人們來說,不僅需要公正、客觀、嚴謹的事故調查報告,更希望看清,在事故背后還有多少無人知曉的“黑洞”尚待解密。
換句話說,對于美國當局來說,當務之急并不在于復飛和甩鍋,而是盡快公布事實真相,修補岌岌可危的信任危機和漏洞百出的監管系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