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的城市化建設與管理正形成劇烈反差:一方面,在城鎮化進程的大力推動之下,國內城市建設的速度正不斷加快;另一方面,城市管理的滯后和問題多發,也在嚴重制約建設效益的發揮,阻礙城市化總體水平的有效提升。
值此背景,提升城市管理的質量和水平,逐漸成為了我國城市升級發展的當務之急。面對著城市管理的各種亂象與問題,近年來我國提出并發展了“智慧城管”,希望通過對全新城管模式的探索與應用,來助推城市管理的升級。
這其中,無人機憑借著隱蔽、高效、便捷、及時的四大優點,在“智慧城管”中占據了重要位置。利用無人機進行城市管理,不僅能有效解決管理人員少、辦法少、保障少、群眾支持理解少以及執法難、取證難、根治難的系列問題,更能讓市容臟亂差、違章搭建、垃圾死角、綠化盲區等城市亂象無所遁形。
無人機開啟“天眼查”
自無人機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以來,從空投兵、搜救員、運輸官到航拍助手、植保強手、環衛高手。。.。。.每一次的應用深化和領域拓展,都讓其身份不斷變化與疊加。如今,隨著“智慧城管”的大力開展,各地城市執法部門的積極應用,無人機又有了一個新身份——“空中城管”。
2016年8月,杭州灣新區率先建設了智慧城管指揮中心,其中便花費40萬元左右建設了無人機系統。利用一臺大疆和一臺??禑o人機,巨資組建的無人機小隊結合相關軟件系統,實現了對杭州市的全面航拍、監控與管理,有效提升了杭州地區的城管能力與水平。
在此之后,無人機便迎來了城管工作的上崗熱潮。2018年6月,吉林長春市朝陽區成立了無人機執法中隊,無人機正式成為長春城管的新成員;2019年初,河北石家莊市長安區將無人機應用于露天垃圾和私搭亂建的整治;2019年3月,陜西咸陽市秦都區城市管理執法局也首次啟用無人機進行城管“盲區”執法。。.。。.
此外,包括南京、濟南、濰坊、南寧、鳳崗、新吳、洛陽、南通等在內的諸多城市,都陸續啟用了城管無人機。伴隨著無人機開啟“天眼查”模式,我國的城市管理日益邁入到新時代當中!
“空中執法”大顯威力
那么,為什么如此多的城市都搶著啟用無人機助力城管呢?這是因為應用無人機進行“空中執法”,不僅能有效節省人力資源和成本,同時也能通過城市巡查的一覽無遺,顯著提升執法的準確性與及時性。
目前,無人機在城管執法中的作用主要為巡檢和航拍取證兩方面。
從巡檢方面來說,無人機由于從空中俯瞰了整座城市,因此能夠很好的消除以往的巡查“盲區”,無人機通過“天上看”搭配上“網上管、地上查”,就能形成全視角的監控體系,為城市管理織就一張“天羅地網”。同時,利用無人機還能有效避免城管巡檢中的惡意阻攔、人為沖突、地形限制等問題,降低巡檢工作的難度。
而從航拍取證方面來說,以往的取證工作由于人力物力資源有限,城市建筑、人流等限制因素帶來的巡檢“盲區”,百密中總會有疏漏,再加上違規者存有的僥幸心理,使得城市違規違法現象屢禁不止。借助無人機則能在其隱蔽性、及時性、便捷性、高效性的加持之下解決這些問題,顯著提升違規行為的發現率與處置率。
總的來說,“無人機”巡檢和取證具有時效性強、機動性好、巡查范圍廣等優點,在“空中執法”中能夠大顯神威。其既不受空間與地形條件的制約,能現場取得并為決策者提供第一手的信息,同時也能通過換人節省人力資源與成本,對于城市管理水平的提升和“智慧城管”的發展來說,具有重要價值意義。
人機“共管”當是趨勢
當然,無人機空中執法價值的巨大發揮,也并不意味著以后的城市管理中不再需要人,相反,筆者認為無人機全面取代執法人員的時代遠未到來,未來“人機共管”才是“智慧城市”發展的重要趨勢。
因為畢竟我國的無人機發展還處于試驗探索階段,其本身尚存在不少缺陷,比如續航能力弱,電池消耗較快,專業人才少,巡查受天氣影響等等。在這樣的情況下,無人機執法只能算作是對人工執法的一種補充,讓人工執法能夠進一步提高效率和質量。而城市管理執法的最終決策者依然是人,無人機代替人進行巡查和取證,數據傳回后依然是人在做分析、決策與處理。
所以說,未來傳統的低素質、低水平城管人員或將大規模被淘汰,但無人機也不會完全取代執法人員。按照國務院發布的《關于深入推進城市執法體制改革改進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未來城管無人機的應用將得到進一步推動,但人機協同管理將是最終目的。
因此筆者認為,我國城市管理即將迎來的是“人機共管”的智慧化、人性化時代。無人機會代替傳統城管人員進行城市監測、信息收集和問題反饋,同時深入一些危險場景進行事故處理,而城管人員將只保留高水平執法人員,在無人機提供的數據支持下進行人性化、科學化的執法。
來源:安防展覽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