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芯”——說到這個名字,現在的年輕人也許會一頭霧水,但在11年前的5月份,這卻是震驚全國乃至全世界的一起科研詐騙案,同時,也是中國自主芯片歷史上的一抹黑影。
當事人陳進,事發之前的職位是上海交大教授博導、上海交大微電子學院院長、上海硅知識產權交易中心首席執行官,除此之外,他還身負“長江學者”、“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等多種榮譽稱號并領取專項津貼。
能夠獲得如此殊榮,陳進靠的是一系列名為“漢芯”的微處理器芯片。當時陳進宣稱,漢芯一號采用180nm半導體工藝設計,是為“中國首款自主知識產權高端芯片”,具有“國際先進水平”,得到了王陽元(北京大學微電子研究院院長)、嚴曉浪(浙江大學電氣工程學院院長、浙江大學信息工程學院院長、863計劃集成電路設計專家組組長)、鄒世昌(中國科學院院士)、許居衍(中國工程院院士)等多名知名專家學者的鑒定,還有上海市政府科學技術委員會的大力支持。
然而,正在陳進春風得意的時候,一封舉報信突然出現在清華大學BBS,直指“漢芯一號”發明人陳進作假,騙取國家上億元無償撥款。所謂的“漢芯一號”其實是陳進在美國購買摩托羅拉飛思卡爾56800的芯片后,雇傭民工將表面的字樣用砂紙磨掉,再找浦東的一家公司打上“漢芯一號”字樣,并加上Logo,以此騙取政府一億一千萬元人民幣的科研經費。
之后,事件的發展急轉直下,2006年5月12日,新華社引援上海交大的消息證實,漢芯造假,陳進涉嫌詐騙。上海交大撤銷了陳進的一切職務;科技部、教育部、中國科協等部門也一并撤銷陳進的所有榮譽稱號,追繳相應撥款(但并未說明追回多少)。雖然陳進就此身敗名裂,但直到11年后的今天,陳進詐騙國家科研經費,證據確鑿、事實清楚,卻得以逍遙法外。相關曾參與漢芯項目評定、推廣的其他專家學者們也似乎撇得一干二凈——沒有任何人受到任何法律上的追究。
號稱自主的“萬國處理器”大軍
11年過去,在“漢芯”倒下之后,中國的“自主處理器”努力雖然遭受嚴重挫折,但并未停滯。在國家資金大力支持下,各學院、研究所、企業經過諸多折騰,各自都擁有了自己的“自主成果”。仔細一看,頗有“萬國展覽會”的味道:
首當其沖的是一直很高調的龍芯:很多人都知道龍芯的基礎指令集源于MIPS,但是MIPS本身已經多年沒有更新了,反倒是龍芯的團隊自行添加了500多條自定義擴展指令,如今已經可以視作有著相當程度的“自主化”。只不過,受限于MIPS這樣的小眾基礎,龍芯處理器雖然在一些軍用和專用領域有一定建樹,但消費市場至今仍然是近乎空白:缺乏大眾化的操作系統和應用軟件,實際體驗無法達到主流水平,這是技術先進的龍芯商業化一直困難重重的主要原因。
除了龍芯,在超級計算機上更為成功的申威、飛騰處理器想必是不少自主芯片支持者的驕傲。申威處理器的架構來自專利已經過期的DEC ALPHA——不過現在DEC公司早已不存在,申威使用DEC的基礎架構也就沒有了專利費的問題。在最新的“神威·太湖之光”超級計算機里就用上了260核心的SW26010——擁有類似Intel Xeon phi加速卡的眾核設計,計算性能也確實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
和申威不同,飛騰系列處理器的架構要混亂很多:初代的FT處理器來自Intel和惠普合作開發的安騰2指令集,第二代FT-64架構不明,第三代FT-1000基于開源的UltraSPARC架構,曾少量用于天河1號上。到了最新的FT-1500A,又換成了“通俗”的64位ARM,也就是和大家手機里的Cortex A35、A53、A57、A72這些差不多了……
除此之外,還有中晟宏芯從IBM處獲得授權推出的CP1處理器——被認為就是IBM Power8的“馬甲”,因為設計過于復雜,制程難度大,目前還無法在國內的芯片廠實際生產。更糟糕的是,去年2月,中晟宏芯被爆出拖欠員工工資,現在已然是半死不活:好好的國產Power處理器就這么“流產”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