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作用與發展前景 - 三分鐘了解胎壓監測系統原理
系統作用
胎壓監測系統不僅能在輪胎出現高壓,低壓,高溫時報警提醒車主注意行車
安全,而且也能幫助車主節油省錢,成為汽車低碳環保一族。
胎壓監測系統TPMS相關統計數據顯示:汽車缺氣行駛將多消耗3.3%的燃油。很多車主可能都不知道輪胎有緩慢自然漏氣的現象,輪胎氣壓不足都渾然不知。
通過胎壓監測系統時刻了解輪胎狀況,預防爆胎,節油環保。
胎壓監測系統的具體運用實例:中高級車上都采用了此技術,北京現代新出第八代索納塔中運用此項技術。
胎壓監測的方式
1.直接式胎壓監測:接式胎壓監測裝置是利用安裝在每一個輪胎里的壓力傳感器來直接測量輪胎的氣壓,利用無線發射器將壓力信息從輪胎內部發送到中央接收器模塊上,然后對各輪胎氣壓數據進行顯示。當輪胎氣壓太低或漏氣時,系統會自動報警。
2.間接式胎壓監測:間接式胎壓監測的工作原理是:當某輪胎的氣壓降低時,車輛的重量會使該輪的滾動半徑將變小,導致其轉速比其他車輪快。通過比較輪胎之間的轉速差別,以達到監視胎壓的目的。間接式輪胎報警系統實際上是依靠計算輪胎滾動半徑來對氣壓進行監測。
3.輪胎智能監控系統(TPMS)介紹:它兼有上述兩個系統的優點,它在兩個互相成對角的輪胎內裝備直接傳感器,并裝備一個4輪間接系統。與全部使用直接系統相比,這種復合式系統可以降低成本,克服間接系統不能檢測出多個輪胎同時出現氣壓過低的缺點。但是,它仍然不能像直接系統那樣提供所有4個輪胎內實際壓力的實時數據。
具體性能指標如下:
1)可監測胎壓范圍為0~4.5 bar,分辨率25 mbar,通常轎車的輪胎氣壓在2.2~2.8 bar之間;
2)可監測溫度范圍:-40~125℃,分辨率2℃,轎車的輪胎溫度一般約75℃;
3)輪胎壓力傳感器發射功率用頻譜分析儀測得在-40 dBm左右,胎壓控制器接收靈敏度在-100 dBm;
4)采用500 mAh的電池,若每天正常行車12 h,發射模塊可正常工作6年以上。
發展前景
胎壓監測系統(TPMS)已經成為中國汽車電子產業的研發熱點,在今后的五年里全球預計會有7億1百萬只輪胎需要安裝胎壓監測傳感器。美國法律要求從2007年8月起在美國銷售的所有乘用車和輕型卡車必須安裝胎壓監測系統,歐洲也頒布了相應的法規。中國是汽車消費大國,相信不久將來政府也會制定類似法規。TPMS的需求使一個新興產業正在興起。
而像Corvette、BMW、Infiniti、volvo、chevrdlet、尼桑nissanl、奧迪AUDI、凱迪拉克、大眾VOLKAWAGEN、起亞KIA、斯巴魯SUBARU、五十鈴ISUZU、馬自達MAZDA、福特FORD、保時捷PORSCHE、現代HYUNDAI、薩博SAAB、別克BUICK、豐田TOYOTA、路虎LANDROVER、雷薩克斯LEXUS等等這些公司的轎車上均采用的是英國SCHRADER胎壓監測系統TPMS,是在四只輪子上裝上胎壓傳感器,直接感測輪胎壓力,而且還能監測到輪胎的溫度。這種方式要高級敏感得多。
現在的輪胎壓力監測系統還是存在著不少需要完善改進的地方。對于間接系統來說,同軸或2個以上輪胎缺氣的情況無法顯示;車速100km/h以上時監測失效。而對于直接系統,無線信號傳輸的穩定性和可靠性、傳感器的使用壽命、報警提示的準確性(有無誤報、錯報)以及傳感器的耐壓性等都是亟待提高的。
目前已安裝輪胎壓力監測系統的有奧迪、寶馬、奔馳、法拉利、保時捷和大眾等的部分車型,可以說TPMS現在還屬于比較高端的產品,離大眾化和普及化還有很長的距離。據統計,在2004年的美國,登記在冊的35%的新車都安裝了TPMS,預計2005年將達到60%。在高度重視汽車安全性的未來,輪胎壓力監測系統早晚會成為所有汽車上的標準配置,就像ABS從出現到普及一樣,需要一個過程。
- 第 1 頁:三分鐘了解胎壓監測系統原理
- 第 2 頁:系統作用與發展前景
本文導航
非常好我支持^.^
(10) 100%
不好我反對
(0) 0%
相關閱讀:
- [MEMS/傳感技術] 英飛凌推出更智能的新一代胎壓監測傳感器XENSIV SP49 2023-10-19
- [電子說] 英飛凌推出集成MEMS傳感器與ASIC的胎壓監測傳感器 2023-10-18
- [MEMS/傳感技術] 英飛凌推出XENSIV胎壓傳感器,以智能功能滿足胎壓監測系統的需求 2023-10-13
- [電子說] 琻捷胎壓監測芯片SNP739D為安全出行保駕護航 2023-09-14
- [電子說] Sub-1G胎壓監測芯片可有效預防輪胎故障 2023-08-25
- [電子說] 汽車胎壓監測系統保護器件和方案 2023-08-15
- [電子說] 基于ACM32 MCU的胎壓監測儀方案 2023-07-31
- [電子說] 提高駕駛安全性 | 基于ACM32 MCU的胎壓監測儀方案 2023-07-17
( 發表人:李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