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本專為區塊鏈愛好者準備的 “行業詞典”
如果你剛進入區塊鏈行業,還是個 “newbie”,想清晰了解區塊鏈行業,就有必要通過閱讀大量文字資料,甚至觀看一些視頻來汲取知識。在這一過程中,你肯定就會接觸到許多區塊鏈 “行話”,比如,“哈希算法”、“零知識證明”、“隔離見證”、“區塊鏈不可能三角” 等等。
就算你已是個 “老手”,也可能會遇到很多 “生僻詞”。一些詞匯在不同行業有不同的解釋,比如 “gas”,翻譯成 “氣體”?其實是 “以太坊網絡中用于衡量執行交易或智能合約工作量的計算單位”。
可見,手中隨時備好一本 “行業詞典”,是有多么的重要。
為此,CoinDesk 中文版從 A 到 Z,整理了 100 個區塊鏈從業者常用詞匯,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ABI:Application Binary Interface,智能合約的接口說明,ABI 是以太坊的一種合約間調用的消息格式,類似于 WebService 的 SOAP 協議一樣,也就是定義操作函數簽名、參數編碼、返回結果編碼等的協議。
Address:地址,由字母和數字所組成的字符串,表示加密貨幣可以發出和接受的地址。
Algorithm:算法,寫成代碼的規則和命令,計算機自動執行以解決問題。
AltCoin:山寨幣,泛指比特幣以外的加密貨幣。
AML:Anti - Money Laundering,反洗錢,是一個防止金融犯罪的法律框架。
API:Application Program Interface,應用程序接口,用以滿足軟件之間交互的軟件工具。
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專用集成電路。
ASIC Miner:專門為挖出某種加密貨幣而設計的挖礦設備。
Atomic Swap:原子互換,無需通過交易所,讓用戶直接在錢包中進行不同幣種的互換。
BFT:Byzantine Fault Tolerance,拜占庭容錯,一種容忍惡意行為的共識協議,可以保證即使在系統中存在惡意節點發送錯誤信息或者出現其他異常行為的情況下,各節點也能在分布式計算機網絡中達成正確的共識。
BIP:Bitcoin Improvement Protocol,比特幣改進協議,指比特幣社區成員所提交的一系列改進比特幣的提議。
Bit:比特,用 0 或 1 表示的二進制代碼。同時,它還是一個小額的比特幣單位,1,000,000 Bits 等于 1 BTC。
Block:區塊,不可篡改的數字文件,其中保存了發生在區塊鏈網絡上的所有行為。每個區塊有自己的時間戳、默克爾樹哈希值、電子簽名以及交易信息。
Block Explorer:區塊資源管理器,是一種用來查看區塊上所有交易的在線工具,提供如網絡哈希率和交易增長率等信息。
Block Height:區塊高度,當前區塊的序號。
Block Reward:區塊獎勵,基于區塊鏈內部機制,為節點或礦工所提供的獎勵。
Bulletproofs:防彈協議,由斯坦福大學提出,把膨脹系數減少到普通交易的三倍(原來是 60 倍),可以大幅降低隱私交易的數據量大小。
CAP:CAP 定理,在分布式異步網絡模型中不能同時保證一致性、可用性和分區容錯性。
Confirmation:交易確認,指驗證某個或某一系列的交易信息。在比特幣區塊鏈上,每個交易必須要被 6 個不同的節點確認才算成功。
Consensus:共識,當所有網絡參與者同意交易的有效性時即達成共識,確保分布式賬本是彼此的精確副本。
Cryptography:密碼學,一種使用代碼和密碼來對敏感信息或數據進行加密和解密的技術。
Cryptocurrency Mixing Service:加密貨幣混幣服務,透過將可能被識別的加密貨幣資金與其他貨幣混合以掩飾資金的流向,令人難以追溯資金源頭。加密貨幣混幣服務旨于提高加密貨幣的匿名性,因為加密貨幣提供了任何人都可以查閱所有交易的公共賬本。
DAO:去中心化自治組織。(點擊查看詳情)
DApp:去中心化應用。(點擊查看詳情)
Dark Web:暗網,沒有被網絡搜索引擎索引的加密網絡,只能用特殊軟件、特殊授權、或對計算機做特殊設置才能訪問。
DDoS:Distributed Denial Of Service,分布式拒絕服務,一種網絡攻擊的方式,惡意攻擊者通過多個服務器進行流量攻擊。
Decentralized:去中心化,所有權不歸單個實體,而是分散給任何想要加入該網絡的成員。
Deflation:通貨緊縮,價值累積的經濟副作用,通貨緊縮時,相同數量的貨幣可以使人們購買更多的商品。
Demurrage:滯期費,在某些加密貨幣協議中所實行的一種懲罰形式,對未使用資產的錢包征稅。假設你持有 10,000 個 EOS,并且 5 年內不想動它們,那么這對你來說非常不好,因為你所持有的 EOS 可能會被滯期費消耗殆盡。
DEX:Decentralized Exchange,去中心化交易所,用于進行去中心化交易的網站。
Difficulty:挖礦難度,用以衡量完成下一個區塊哈希計算所需的算力。
Distributed Ledger,分布式賬本,是一種在網絡成員之間共享、復制和同步的數據庫。分布式賬本記錄網絡參與者之間的交易,比如資產或數據的交換。這種共享賬本降低了因調解不同賬本所產生的時間和開支成本。(點擊查看詳情)
Double Spending:雙花,通過控制網絡哈希算力,將同一個數字貨幣同時花費兩次,這會導致加密貨幣在交易所的價格嚴重受挫。
ERC:Ethereum Requests for Comment,以太坊意見征求,討論項目時,一開始會用 EIP 提出建議,在討論過程中有一些要征求更多人意見時,就會把細節放在 ERC 中,而且他們會用同一個號碼,比如 ERC-20 對應 EIP-20。
ERC-20:以太坊網絡的一種協議,ERC-20 代幣是通過智能合約基于以太坊網絡上創建的,描述的是這種代幣合約必須要實現的功能和事件。
Escrow:托管,交易過程中引入第三方機構來保證所有參與者都合規。
EVM:Ethereum Virtual Machine,借助以太坊虛擬機將 Solidity 代碼轉變為可以在區塊鏈上執行的加密代碼。以太坊虛擬機是設計運行在點對點網絡中所有參與節點上的一個虛擬機,它可以讀寫一個區塊鏈中可執行的代碼和數據,校驗數據簽名,并以半圖靈完備的方式來運行代碼。
FOMO:Fear Of Missing Out,特指人的一種害怕錯過心理。比如,比特幣價格突破了 10,000 美元,很多人會產生害怕錯過接下來比特幣繼續上漲的行情。
Fork:分叉,通常是因為軟件代碼需要更新,因此要放棄以前的版本。(點擊查看詳情)
FUD:Fear Uncertainty and Doubt,害怕不確定和質疑,用來指某事物的未來非常黑暗或處于一段令人不安的時期。
Gas:以太坊網絡中用于衡量執行交易或智能合約工作量的計算單位。
Gas limit:某筆具體的交易能夠消耗的 gas 最大值,當交易的 gas limit 不足時,會出現 out of gas 錯誤。
Gas price:以另一種貨幣或 token(比如 Ether)計量交易花費的價格。為了穩定消耗 gas 的價值,gas price 是浮動的,根據貨幣或 token 價格浮動而相應變動以保持總價格穩定。gas price由市場供需決定(用戶愿意支出的價格和礦工節點愿意接受的價格的博弈)。
Genesis Block:創世區塊,比特幣網絡的第一個區塊。
GPU:Graphics Processing Unit,圖形處理單元。對于比特幣挖礦來說,這是用來計算底層數學哈希過程的工具。
Halving:減半,指區塊鏈挖礦獎勵減半行為。對于比特幣網絡來說,每 4 年或者挖出 210,000 個區塊的時候,挖礦獎勵都會減半一次。最開始的獎勵是 50 BTC,到 2012 年減半成 25,然后 2016 年減半成 12.5,2020 年會變為 6.25。
Hard Fork:硬分叉,加密貨幣代碼的徹底改變。通常來說,這樣的變化發生在代碼的底層,比如隱私協議或共識機制。
Hash:哈希,固定長度的字符串,代表著輸入數據。以比特幣為例,其哈希值由從前面區塊的數據中計算得到。
Hash Rate:哈希率,衡量整個網絡計算能力的單位。
HODL:單詞 HOLD 的錯誤拼寫方式,是在比特幣社區中發展的一個俚語和網絡模因,指長期持有某種加密貨幣而不賣出或使用。
Inflation:通貨膨脹,本意為貨幣流通數量增加,但也指因貨幣流通數量增加,而使得物價水準在某一時期內,連續性地以相當的幅度上漲,也就是物價上升,貨幣購買力下降的現象。
Inputs:輸入,在交易過程中,和輸出相對應的數據。輸入和輸出加起來,反映了相關地址的剩余可消費余額。
IP:Internet Protocol,互聯網協議。
KYC:Know Your Customer,“了解你的客戶”,是指政府要求企業對用戶身份進行審核的一系列規定。
Laundry:一種強化隱私和匿名的方法。
Lightning Network:閃電網絡,是工作在區塊鏈上(主要面向比特幣)的第二層支付協議。其設計目的是實現交易雙方的即時交易,而區塊鏈的交易頻率則受限于其容量。(點擊查看詳情)
Merged Mining:混合挖礦,是指礦工利用其算力資源同時運行不同的加密貨幣節點,且可以同時挖出不同的加密貨幣。
Mining:挖礦,節點互相競爭去驗證和發布交易信息的過程。對比特幣來說,挖礦應該包含編譯過去所有區塊的參數與當前區塊的參數,同時還要解決超級困難的數學問題。
Miner:礦工,進行挖礦行為的主體,區塊鏈網絡中的節點運營方,可以獲得挖礦獎勵。
Mining Pool:礦池,亦即多人合作挖礦,是礦工算力的集合體,使得挖到區塊的概率大大增加,然后根據每個人的算力占比來分配獎勵,礦工收益更加持續穩定。
Minting:鑄幣獎勵,為參與用戶直接生成貨幣獎勵,在權益證明機制中更常見。
Money Laundering:洗錢,將非法資金通過某種方式來洗白,令執法部門無法追蹤。
Node:節點,接入到加密貨幣網絡的電腦或設備,節點越多,網絡越穩定。
Nonce:偽隨機數參數,用于挖礦和哈希算法。
OffChain Transactions:鏈外交易,為了避免網絡擁堵,而不在加密貨幣主鏈上進行的交易。
Oracle:預言機,預言機連接虛擬與現實,核心功能是提供數據上鏈服務,是實現智能合約的必要條件。智能合約是在區塊鏈提供的沙盒環境中運行,沙盒是個封閉環境,使合約代碼不能讀取鏈外數據,但很多時候智能合約又必須依賴外部數據,Oracle 就承擔了提供外部數據的功能。
Orphaned Block:孤塊,由于分叉而產生的孤立區塊。
Output:輸出,帶有發送指令的部分加密貨幣交易信息。
Paper Wallet:紙錢包,加密貨幣冷存儲的方式,其中私鑰和接收地址是打印出來。
P2P:Peer-to-Peer,點對點,數據分布和信息共享的某種結構,所有用戶直接相連,避免了單點故障。
PoS:Proof Of Stake,權益證明,是一種公共區塊鏈的共識算法類別,它依賴于驗證者在網絡中的經濟利益 。在基于 PoS 的公共區塊鏈(例如以太坊即將推出的 Casper 實現)中,一組驗證者輪流在下一個區塊提出投票并投票,每個驗證人投票的權重取決于其存款的大小(即股權)。PoS 的顯著優勢包括安全性,集中化風險降低和能源效率 。
PoW:Proof of Work,工作量證明,是一種對應服務與資源濫用、或是阻斷服務攻擊的經濟對策。一般是要求用戶進行一些耗時適當的復雜運算,并且答案能被服務方快速驗算,以此耗用的時間、設備與能源做為擔保成本,以確保服務與資源是被真正的需求所使用,已成為了加密貨幣的主流共識機制之一,如比特幣所采用的技術。
PreMining:預挖礦,是指正式公開挖礦之前,某些特定的群體可以先挖一定數量的幣,并且強制每一個參與網絡的用戶都認可這些預挖的區塊。比特幣并沒有預挖礦,其他的區塊鏈例如 BTCP 是預挖 5% 后才開放正式挖礦。
Private Key:私鑰,非對稱加密的兩種秘鑰之一。私鑰可以表示地址的所有者,不要和任何人分享你的私鑰。
Public key:公鑰,非對稱加密的兩種秘鑰之一。公鑰是通過私鑰推導出的,公鑰進行轉換后就是錢包地址。公鑰可以公開,從而獲得資金轉入,同時也能跟蹤相應地址的歷史記錄。
Satoshi:比特幣可以劃分出的最小單位,1 Satoshi 為 0.00000001 BTC。
Satoshi Nakamoto:中本聰,比特幣的創始人,但至于誰是中本聰,至今尚無定論。有人猜測中本聰可能是一個人,有些人猜測是一個團隊或是機構。(點擊查看詳情)
Seed Phrase:助記詞,可以通過助記詞來恢復錢包,重新恢復對錢包的所有權。
Script:可以加載到工作量證明中的哈希過程,用以修改共識參數。
Seed:種子,用于產生隨機數的私鑰。
Smart Contract:智能合約,無需任何外部操作,就可以自動執行的算法。(點擊查看詳情)
SegWit:Segregated Witness,隔離見證,比特幣代碼的軟分叉升級,可以幫助網絡承載更多的交易。(點擊查看詳情)
Side Chains:側鏈,旨在實現雙向錨定,讓某種加密貨幣在主鏈以及側鏈之間互相“轉移”。以比特幣為例:通過側鏈技術,比特幣可從主鏈“轉移”到其他區塊鏈之上,并在“轉移”后的區塊鏈上使用,同時還能安全“返回”主鏈;整個過程比特幣保持著相同的價值。
Signature:數字簽名,一種用于驗證數字身份的數學過程。
SPV:Simplified Payment Verification,簡單支付驗證,一種客戶端替代方案,不必下載完整的區塊鏈數據,只需要下載每個區塊的塊頭信息即可,非常小,用于實現輕量級錢包。
Stale Block:穩定區塊,指已經完成交易的區塊,在技術愛好者中比較常用,這個區塊不會再有任何礦工獎勵。
Soft Fork:軟分叉,指向前兼容的分叉,節點不會通過任何方式被強制升級,運行老版本依然可以獲益。
Sybil Attack:女巫攻擊,P2P 網絡中的一種攻擊形式,攻擊者在 P2P 網絡中利用單個節點來偽造多個身份,從而達到削弱網絡的冗余性,降低網絡健壯性,監視或干擾網絡正?;顒拥饶康摹?/p>
Taint:兩個地址間的相關性追蹤。這個詞沒有被大量使用,但其實就是追蹤代幣軌跡的方式。
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傳輸控制協議。
Testnet:測試網,開發人員用來測試區塊鏈代碼的網絡。
Timestamp:時間戳,用于辨識記錄下來的時間日期的指字符串或編碼信息。
TOR:The Onion Router,洋蔥路由,可以瀏覽暗網的軟件。
Total Supply:總供應量,即可以生成的加密貨幣最大絕對數量。
Transaction Fee:交易手續費,用戶為完成交易所要支付的費用。
Virgin Bitcoin:原始比特幣,指挖出來但從未交易的比特幣。
Wallet:錢包,這是用來存儲加密貨幣的工具,形式包括紙錢包、網頁錢包、桌面錢包、硬件錢包和移動錢包等。
White Paper:白皮書,用來公開描述某個項目的報告或者文件,類似于商業計劃書。
Zero Confirmation transaction:零確認交易,已經傳輸到網絡節點中的交易,但數據尚未整合到區塊內。
當然,這份列表仍不完整,但仍希望這本 “行業詞典” 能幫到你。
責任編輯;zl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