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駕駛是當下汽車產業鏈公司和科技公司角逐的風口。隨著傳感器和人工智能技術的逐漸成熟,智能駕駛有望從“概念化”進入“實用化”階段。然而,如何安全、有序地實現智能駕駛的商業化,是擺在全世界面前的一道難題。
在今天的馭勢科技端午茶敘活動上,馭勢科技CEO吳甘沙分享的主題為:“智能駕駛:劍指未來,落地為安”
吳甘沙認為,3年內無人駕駛商業化的唯一途徑是對場景進行約束、去除不確定性,同時對基礎設施進行增強,并且限制速度,最小化潛在風險。作為國內智能駕駛領域的領先企業,馭勢科技積極探索限定場景、增強環境下低速無人駕駛的商業化,并且率先在廣州白云機場、杭州來福士購物中心等地開始了持續的技術驗證和試運營服務,大規模商業化運營指日可待。
除了機場和商業地產,馭勢科技將陸續與多家地方政府以及園區、主題公園、物流等領域的行業領導者開展合作。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國積極嘗試新區、產業新城和特色小鎮等新型發展之路的今天,無人駕駛有機會在早期被納入區域規劃,在世界范圍內率先實現大規模商業化。
據此,吳甘沙提出了智能駕駛“落地為安”的一些思路,通過客戶需求和應用場景牽引功能的開發和軟硬件的組合優化,在兼顧安全性和成本的前提下,跨越從演示到部署運營的死亡之谷,建立商業閉環,實現從技術創新到客戶價值創造的躍遷。
接下來,和大家分享的是馭勢科技首席架構師彭進展,他的題目是“低速無人駕駛應用之路”。
他介紹說,馭勢科技與白云機場合作,投入一輛無人駕駛車在航站樓與停車場之間提供擺渡服務,于3月31日-4月1日廣州舉辦“2017中國機場服務大會”期間,向中外旅客展示人工智能與機場服務相結合的先進技術。
抵達旅客可以在停車場內“自動約車”,并搭乘無人駕駛車到指定的停車位。無人駕駛車內設有4個座位,沒有方向盤、油門和剎車。乘客提著行李上車,只需按一按鈕,車即可自行啟動,按照優化的路線前往目的地。馭勢科技的無人駕駛車配備包括激光雷達、雙目攝像頭等在內的多種先進傳感器,以及基于深度學習的人工智能算法,真正實現“眼觀六路耳聽八方”。試乘的旅客們欣喜地發現,“遇到停車場內其他車輛以及行人,它會自動識別停頓。”
據悉,這一具有“科技感”和“未來感”的無人擺渡車在國內機場屬于首次亮相,未來可望極大提升機場內交通的便捷性和效率。廣州白云機場表示,為了給旅客提供更高效舒適的服務,展現未來機場服務的新樣態,將不斷嘗試運用此類先進技術深化用戶體驗。
辣么,接下來和媒體老師們見面的,是馭勢科技首席產品官周鑫,他分享的題目是“無人駕駛邂逅商業地產”。
今年四月,馭勢科技與凱德集團選定杭州來福士廣場,探索無人駕駛車在大型綜合商業地產項目的應用落地。這是中國范圍內,無人駕駛技術和商業地產的首次跨界合作,是無人駕駛技術商業化應用的又一次重大突破。
來福士項目首次試水大型地下停車場的無人駕駛車自動擺渡服務模式。此項應用中,消費者可以在電梯口呼叫車輛,系統將自動識別其停車位,進而將乘客送至停車位。
此類應用需要克服多重挑戰。首先由于地下停車場無法獲得GPS信號,無人駕駛車需要依靠基于機器視覺的定位技術實現導航,難度極大。其次,地庫道路相對狹窄,有密集的行人和社會車輛,對于無人車的感知能力和規劃決策能力有極高的要求。馭勢科技與凱德集團緊密合作,將最先進的人工智能技術應用于來福士的真實場景中,驗證了其可行性。
馭勢科技和凱德集團后續會在杭州來福士項目以外,繼續拓展無人駕駛技術應用創新,開拓新服務模式。
然后,三位分享嘉賓和媒體老師們深度交流,展望馭勢科技的未來。
馭勢科技認為,只要采用因地制宜、腳踏實地的方法和路徑,包括無人駕駛在內的智能駕駛產業將馬上進入高速發展期。在未來國家智能駕駛相關政策法規逐漸成型、行業內技術不斷完善、領先智能駕駛企業積極推動應用落地的情況下,中國智能駕駛市場規模將保持持續擴大趨勢。
吳甘沙表示,未來5-10年,公司將進一步深耕城市各類交通場景,提供新型交通工具以提升城市交通效率,解決城市擁堵、交通事故、能源浪費和排放問題,同時亦可解放乘客的時間,提升社會生產力。
馭勢科技深信,“基于無人駕駛的共享出行”將破解諸多城市難題,實現智慧社會交通流、信息流和能源流的最優配合與和諧統一。
-
智能駕駛
+關注
關注
3文章
2589瀏覽量
48920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