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中國電信(00728.HK)披露了2019年中期業績,上半年,公司經營收入達到1905億元,通信服務業務收入為1826億元,同比增長2.8%。其中,移動服務收入達到882億元, 同比增長5.6%,固網服務收入達到944億元,同比增長0.3%。
相比于非獨立組網(NSA),獨立組網(SA)能夠滿足5G更多的應用場景,低時延及大連接特性也是前者所不具備的。在中期業績報告中,中國電信也首次明確了SA的時間表,即力爭在2020年啟動面向SA的網絡升級,并對外開放基于SA的邊緣計算、網絡切片等5G差異化網絡能力。
上半年,中國電信EBITDA達到633億元,同比增長13.3%;凈利潤為139億元,比去年同期上升2.5%,每股基本凈利潤為0.172元。
用戶數方面,截至6月底,中國電信的移動業務用戶數達到3.23億戶,比去年底凈增2048萬戶,4G用戶數達到2.66億戶,比去年底凈增2371萬戶,4G用戶占移動用戶比達到82%。此外,有線寬帶用戶數達到1.50億戶,比去年底凈增439萬戶。
今年6月,工信部向中國電信等企業發放5G商用牌照,在此之后,市場對運營商在5G上的進展非常關注。中國電信也是國內三大運營商中最后一家披露中期業績的,其中披露了不少關于5G的計劃。
中國電信表示,在技術研發方面,公司積極打造5G核心能力,推進5G與云計算、AI等技術的融合創新。加快打造邊緣計算平臺和網絡切片管理平臺;聯合產業合作伙伴發布5G超級上行解決方案,發布全云化、全光化的5G行業云網方案。
在應用創新方面,中國電信則著力于5G在個人、家庭、政企三大場景的落地。針對個人市場,中國電信將重點打造云游戲、云VR等個人應用,并探索“通信+權益+應用”的模塊化、會員制等創新服務模式。
針對家庭市場,中國電信表示,要加快拓展“5G+千兆寬帶+云”的智能家庭應用,合作創新8K全景視頻、4K巨幕影院、云VR游戲等。
關于5G網絡建設方向,中國電信再度明確會堅持SA方向。記者注意到,近日,中國電信完成了SA終端芯片與多廠家互通,在此之前,還實現SA組網下4G與5G互操作及異廠商互通。
不過,目前SA標準尚未完全凍結,在5G初期,運營商仍選擇以NSA部署為先。談到有關網絡演進的考慮,中國電信表示,將綜合考慮技術、產業鏈和應用場景成熟度以及市場競爭等因素,初期將以市場和客戶為導向在約50個城市開展SA/NSA混合組網,在重點城市的城區實現規模連片覆蓋。
注意到,在不久前中國聯通的中期業績發布會上,中國聯通董事長王曉初表達了與中國電信共建共享5G的期許。今天,中國電信董事長柯瑞文也對此做出回應,并稱已與中國聯通就聯合建設5G網絡達成高度共識,同時愿意與包括中國移動在內的其它運營商進行談判。
事實上,在中國電信業績報告中也有多處提到共建共享的情況,例如,持續推動共建共享、低成本室內覆蓋、AI賦能5G等核心技術創新;秉持能力共享、價值共創、產業共贏的開放合作態度,全面加快5G布局。
國泰君安(香港)近日發布報告指出,預計中國聯通將與中國電信共同建設5G網絡,這將顯著提高網絡質量,并大大降低網絡建設成本。同時,共建共享預計將提升相關公司在網絡覆蓋方面的競爭力。
-
AI
+關注
關注
87文章
31711瀏覽量
270499 -
中國電信
+關注
關注
22文章
3461瀏覽量
62983 -
5G
+關注
關注
1356文章
48512瀏覽量
566231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中國電信發布2024年12月運營數據
中電??导瘓F與中國電信達成戰略合作
科技看點:美國擬徹底封禁中國電信 寒武紀上海公司增資至26億 iPhone17ProMax渲染圖再曝光
中國電信正式成立天通衛星科技公司
中國電信成立天通衛星公司
海格通信參與中國電信北斗短報文終端伙伴合作計劃
中國中車與中國電信一行座談交流
中國電信上海、北京兩個萬卡集群已經投產
中國電信發布星辰大模型軟件工廠
中軟國際出席中國電信低空經濟合作發展大會
才茂5G工業網關通過中國電信5G Inside終端生態認證
![才茂5G工業網關通過<b class='flag-5'>中國電信</b>5G Inside終端生態認證](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E7/31/wKgZomZK-_WAea71AAB_QOd8Ovo365.png)
中國電信和GSMA成立全球首個Open Gateway聯合開放實驗室
中國電信積極擴大IPv6部署與應用規模
中國電信實現全球首個NR NTN(非地面網絡)業務應用試點
中國電信亮相MWC 2024
![<b class='flag-5'>中國電信</b>亮相MWC 2024](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C2/DE/wKgaomXfNEWAaNj1AAD-ego2bxk268.jpg)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