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電子副會長李在镕近日參觀正在開發“全球第一個3納米級半導體工藝”的韓國京畿道華城半導體工廠,并聽取了關于3納米工藝技術的報告,他還與三星電子半導體部門社長團討論了新一代半導體戰略。
李在镕
據了解,三星電子計劃利用極紫外光刻(EUV)工藝,提高在7納米以下精細工程市場的份額。3納米級半導體工藝計劃首先應用到三星的晶圓代工(foundry)工程之中。三星計劃明年下半年在全球最早實現3納米級芯片的批量生產。
三星電子將在最新的3納米工程中使用不同于其他工程的新一代工藝“GAA”。三星電子負責半導體產業的部門表示,基于GAA工藝的3納米芯片面積可以比最近完成開發的5納米產品面積縮小35%以上,耗電量減少50%,處理速度可提高30%左右。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三星電子
+關注
關注
34文章
15878瀏覽量
181374 -
EUV
+關注
關注
8文章
608瀏覽量
86182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三星美國得州半導體廠獲47.4億美元激勵
億元人民幣)的激勵資金。 該工廠預計將于2026年全面投入大規模芯片生產,主要生產2納米和3納米工藝的先進芯片。
OptiFDTD應用:用于光纖入波導耦合的硅納米錐仿真
介紹
在高約束芯片上與亞微米波導上耦合光的兩種主要方法是光柵或錐形耦合器。[1]
耦合器由高折射率比材料組成,是基于具有納米尺寸尖端的短錐形。[2]
錐形耦合器實際上是光纖和亞微米波導之間的緊湊模式
發表于 01-08 08:51
英偉達、高通或轉單三星2納米工藝
近日,據SamMobile的最新消息,英偉達和高通兩大芯片巨頭正在考慮對其2納米工藝芯片的生產策略進行調整。具體來說,這兩家公司正在評估將部分原計劃在臺積電生產的2納米工藝訂單轉移至
現代汽車與三星電子洽談自動駕駛芯片制造合作
對三星電子的5納米“SF5A”工藝生產線表現出濃厚興趣,希望借助該生產線實現自動駕駛芯片的高效生產。雙方目前正就此事展開認真討論,合作前景備
7納米工藝面臨的各種挑戰與解決方案
來說,納米通常指的是晶體管的最小尺寸,或者是構成芯片中各個功能單元的最小結構尺寸。因此,7納米工藝指的是在芯片上制造出其最小結構為7納米的晶
三星開始量產其最薄LPDDR5X內存產品,助力端側AI應用
三星輕薄型LPDDR5X DRAM的封裝厚度僅0.65mm,散熱控制能力更強,適合端側AI在移動端的應用 LPDDR封裝采用12納米級工藝,四層堆疊,在提升Die密度的同時,減少厚度,提高耐熱性
今日看點丨谷歌將Tensor G5芯片的代工合作伙伴從三星轉移到臺積電;傳極星汽車裁員約 30%,成都工廠關停
發生轉變,這可能會影響三星的市場地位。目前,谷歌正將第四代AP Tensor G4的生產委托給三星電子的4納米代工廠,該芯片將搭載于定于今年下半年發布的Pixel 9系列。 ? 不過,
發表于 07-08 10:56
?580次閱讀
三星電子發布為可穿戴設備設計的首款3納米工藝芯片
近日,三星電子震撼發布了其專為可穿戴設備設計的首款3納米工藝芯片——Exynos W1000,標志著該公司在微型芯片技術領域的又一重大突破。
三星加強半導體封裝技術聯盟,以縮小與臺積電差距
據最新報道,三星電子正積極加強其在半導體封裝技術領域的聯盟建設,旨在縮小與全球半導體制造巨頭臺積電之間的技術差距。為實現這一目標,三星預計將在今年進一步擴大其2.5D和3D MDI(多
SK海力士、三星電子年內啟動1c納米DRAM內存量產
三星近期在Memcon 2024行業會議中聲稱,計劃于今年底以前實現1c nm工藝的量產。另據行業消息人士透露,SK海力士已確定在第三季度實現1c納米DRAM內存的商業化生產。
三星Galaxy Watch7將搭載Exynos W940芯片,性能顯著提升
之前已有報道指明,Exynos W940芯片即基于全面升級的Exynos 5535(內部型號,非市場命名),預期將成為三星首次商業化應用的3納米級芯
三星3納米良率不足60%
三星近年來在半導體制造領域持續投入,并力爭在先進制程技術上取得突破。然而,據韓媒報道,三星在3納米制程上的良率問題似乎仍未得到有效解決,這對其在市場上的競爭力構成了一定的挑戰。 據百能
三星半導體將其“第二代3納米”工藝正式更名為“2納米”!
近期,科技巨頭三星半導體做出了一個引人注目的決策:將其“第二代3納米”工藝正式更名為“2納米”。
第一筆2納米訂單被三星搶到
三星電子近日成功搶得首筆2納米制程的人工智能(AI)芯片訂單,客戶為日本的新創企業Preferred網路公司(PFN),這一消息被韓國媒體廣泛報道。這一勝利被認為是在先進芯片制程技術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