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中關村在線)
從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獲悉,該院脊柱外科主任黃霖教授及其團隊完成了全球首例寰椎3D打印假體重建手術。寰椎即人體的第一節頸椎,頸椎管里容納了高位脊髓,臨近控制心跳和呼吸的延髓。由于解剖特殊等原因,一旦出現損傷,可能導致呼吸心跳驟停。因此,寰椎曾經一度被稱為“手術禁區”。
此次接受寰椎重建手術的是來自潮汕地區的57歲男性患者肖先生。據其回憶,一年前因摔跤開始出現脖子痛,感覺轉頭不方便??紤]到之前足踝粉碎性骨折也沒做手術,就想咬咬牙自己挺過去。但前幾天起床時突然天旋地轉、嘔吐不止,只好去醫院檢查,沒想到檢查結果居然是頸椎腫瘤,而且長在了非常重要的第一頸椎上。
更讓人擔心的是,腫瘤已經破壞了肖先生寰椎右側側塊及前結節的骨頭,加上腫瘤已經包繞了一側椎動脈,也就是大腦供血重要動脈,因此完整切除手術難度極大?!耙坏┤斡善浒l展,輕則出現疼痛難忍、四肢癱瘓,重則出現心跳呼吸停止,危及生命。”黃霖教授說,盡管手術難度大,但也要盡全力為肖先生創造一線生機。
經過各項檢查及評估后,黃霖教授及其團隊決定采用個性化3D打印鈦合金假體技術為肖先生進行寰椎重建。經過漫長的13個小時的艱苦奮戰,手術順利完成,達到預期手術目的,順利切除腫瘤,未傷及重要器官及軟組織,內固定重建位置良好。術后肖先生恢復良好,5天轉回普通病房,一周后下地行走,目前正在接受綜合治療。
在3D打印技術的幫助下,為患者量身設計一個假體結構成為可能。換句話說,就是“想做什么形狀的骨骼都可以”。
據黃霖教授介紹,以此次重建的寰椎為例,它是人體骨骼中形狀最怪異的骨骼,根本沒有正常的幾何形狀。如果醫生將患者寰椎的骨腫瘤切除后,重建內固定非常困難。為了支撐和固定,需要用一個內植物來填充。傳統方法是在切除骨骼的部位放入一個鈦網,然后從患者身體其他部位取出部分骨頭填充進去,再用鋼板和鋼釘固定住,然后讓它慢慢生長。長期臨床觀察發現,這種填充方法并不理想,植入骨骼與周邊骨骼融合的時間會很長,而且在生長過程中容易出現金屬塌陷等問題。
利用3D打印技術,醫生可以直接生產出同一形狀、體積的內植物,填充到缺損部位里面,用螺釘分別固定到枕骨和樞椎(第2頸椎),固定非常牢靠,這一點是以往工藝不可能做到的。此外,3D打印骨骼表面布滿孔隙,可以讓周邊的骨頭生長進來,使真骨與假骨之間結成牢固的一體,有助于患者骨骼盡快康復。
黃霖教授表示,國內多個醫生團隊在3D打印頸椎假體均有成功應用,但單純寰椎3D打印假體在全世界還沒人做過,此次手術屬于全球首例成功應用,這也標志著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脊柱外科3D打印應用達到國際水平。
(責任編輯:fqj)
-
醫療技術
+關注
關注
0文章
210瀏覽量
21266 -
3D打印
+關注
關注
26文章
3564瀏覽量
109674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一文解析2025年全球3D打印的發展趨勢
高分子微納米功能復合材料3D打印加工介紹
![高分子微納米功能復合材料<b class='flag-5'>3D</b><b class='flag-5'>打印</b>加工介紹](https://file1.elecfans.com/web3/M00/06/DA/wKgZPGeQahyAWfftAAAXJAExRC4610.jpg)
3D打印技術,推動手板打樣從概念到成品的高效轉化
有源晶振在3D打印機應用方案
3D打印技術應用的未來
3D打印汽車零部件建模設計3D打印服務
![<b class='flag-5'>3D</b><b class='flag-5'>打印</b>汽車零部件建模設計<b class='flag-5'>3D</b><b class='flag-5'>打印</b>服務](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FC/43/wKgaomaQxHSAcfAYAAG7FkOXbh0843.jpg)
UltiMaker正式推出了工業級3D打印機—UltiMaker Factor 4
三維掃描與3D打印在法醫頭骨重建中的突破性應用
![三維掃描與<b class='flag-5'>3D</b><b class='flag-5'>打印</b>在法醫頭骨<b class='flag-5'>重建</b>中的突破性應用](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CF/39/wKgZomYh1kGAaL2yAAFg2GR46rU164.jpg)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