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已經過了大半,對于相當一部分機器人廠家來說,前半年算是白過了。
受疫情影響,既出不去,也進不來,哪怕現在人員慢慢流動起來,很多原本確定的機會變成了觀望,很多觀望的客戶變成了絕望!突如其來的疫情,對于本就不景氣的機器人市場簡直是“雪上加液氮”,透心涼了!
去年安慰自己,黎明前是最黑暗的,誰知遇上了極夜。如此嚴峻的形勢下,“突圍”成了熱門詞,然而,圍未突,頭先禿,談何容易……
在小型機器人的三大品類中,小六軸倒是率先上岸,借助“偽協作”殺出一條血路;盡管“協作”是假,但“輕量”是真,全新的結構設計讓小六軸開啟了一個新紀元。
DELTA機器人持續啞火,仍是平平淡淡的局面,入局者越來越少,也就僅剩的幾家在暗暗較勁。值得一提的是,世界最快DELTA稱號不再是Adept的Quattro,一家國產DELTA機器人攻擂成功,率先突破了節拍瓶頸。
最后剩下的就是SCARA尷尬地在原地打轉,曾經風光無限,現如今性能上不去,價格又下不來,SCARA到底怎么了?
小時了了,大未必佳
首先,簡單描述一下SCARA的發展史。
1978年,日本山梨大學牧野洋發明了SCARA機器人。
1984年,Adept推出了全球第一臺直驅SCARA——Adept One。Adept One有多強?電機要兩個人才能抱住,運行時可以在電機殼上煎雞蛋,高速時可以把一個180斤的胖子拍到墻上。
90年代前后,Adept推出了全球第一臺桌面型SCARA——Cobra,在當時全球最快,一鳴驚人。Cobra有多牛?當年Cobra有個經典的吸彈珠的DEMO,視頻出來的時候所有人都以為視頻是快進了。就是放在今天,能挑戰這個DEMO的人也不是很多。
然而,多項技術領先的大神公司卻淪落到被賣的地步,令人唏噓不已。
2010年前后,SCARA機器人終于迎來春天,E公司一馬當先,抓住機遇,迅速占領市場,一統江湖。
然而,“武林盟主”最近卻是憂心忡忡,這么多年過去了,E公司還是10年前的E公司,國產卻不再是10年前的國產了。
曾經,0.4s的標準節拍被認為是高端SCARA的門檻,憑借性能優勢,E公司牢牢掌握市場,掌握定價權;現如今,隨著技術的積累,國產SCARA與E公司的性能已經越來越接近,標準節拍要是達不到0.4s都不好意思做SCARA。
SCARA就像是一道題,而中國人是最擅長解題的,SCARA結構已經被解析透了:競爭少時拼性能,性能持平時拼穩定性,然而穩定性的差距最終也會隨時量產與時間的推移得到改善,再往下,只能見刀子了——拼價格!
低價搶市場,沒毛病;性能不夠,價格來湊。降價這事兒不是只有國產機器人廠家在做,外資品牌也在跟隨,甚至“盟主”也被迫推出了針對中國市場的“乞丐版”。
然而,比較費解的是,引領一個時代的“盟主”卻沒有把SCARA帶入一個新的時代。打江山難,守江山更難,“盟主”陷入了跟大家一樣的焦慮:城墻高筑,如何突圍?
星星之火,難以燎原
這么些年,關于SCARA的突圍,其實一直都有人在做嘗試。
? 速度更快
史陶比爾的TP80速度非常快,節拍超過200次/分鐘。結構上,史陶比爾率先拋棄了使用諧波減速器,J1軸使用了RV減速器,從而實現速度更快、剛性更好、力矩更高。
其它軸都使用同步帶減速,而且所有電機都盡量往后放,把機械臂的慣量降到了最低,因此TP80也是極少數可以高速換手的SCARA。大角度的高速換手抓取DEMO至今仍是少有敢模擬,從未被超越。
然而,TP80并非一款通用性的SCARA,而是專為小零件高速分揀而設計,速度上去了,其他方面的性能相應做了犧牲,負載只有1KG,慣量只有0.014kg.m^2,精度只有0.05mm,Z軸行程只有100mm。
最糾結的是,激進的設計使得結構復雜,裝配困難,限制了量產,量少價格就高,反過來高昂的成本又限制了銷量。
當然,卻也確實符合史陶比爾的風格:“東西好是好,就是貴。”TP80至今仍是我心目中的SCARA顏值擔當。
如果說TP80是對于SCARA細分市場的探索,那其實這方面做得成功的卻不是機器人公司,而是一家機器人應用公司——舒伯特,一家相當低調而神秘的德國包裝龍頭。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搜一下舒伯特在中國的招聘廣告,我總結為三句話:
1、老子很牛
2、老子很貴
3、你搞定客戶,我搞定其他。
我甚至腦補了舒伯特與中國客戶的對話:
“你家SCARA精度高不高?”“我速度很快!”
“你家SCARA工作空間大不大?”“我速度很快!”
“你家SCARA負載大不大?”“我速度很快!”
“你家SCARA接口多不多嗎?”“我速度很快!”
“你家SCARA貴不貴嗎?”“貴!”
舒伯特的設計比史陶比爾還要激進,四個電機全部放到了基座里,而且使用了并聯機構,以至于機器人都不能換手了。然而,妙在妙在這種設計與舒伯特的包裝業務完美匹配,配合視覺的傳送帶跟蹤,滿足機器人在兩條傳送帶之間高速分揀即可。
所以,貴有人家貴的道理。畢竟,人家說“人、配件都是純德國進口”。
協作SCARA
“協作”是SCARA的另一個嘗試方式。目前市面上能看到的主要有兩款產品,一款是川崎的duAro2,不但協作,還是雙臂。
另一款是2019年愛普生在IREX上展示的SCARA,然而DEMO除了展示不那么靈感的碰撞檢測之外,卻未有更多實用性的展示。
個人認為,工業SCARA的設計目的本就是平面高速分揀,效率才是重點。想要廣大客戶為既貴又慢的協作SCARA買單,怕是相當困難。離開工業,比如教育、科研,也許會有興趣也未可知。
? 直驅SCARA
直驅SCARA的構型,這算是返璞歸真的嘗試吧。
前面講過,30年前的AdeptOne就是直驅的。然而,由于當年的技術限制,直驅電機都是“傻大重粗”,經過30年的發展,直驅電機的功率比已經大大提升,往桌面型機器人中整合,確實是個不錯的思路。
慧靈曾經推出了直驅的SCARA,價格也是非常美麗。說“曾經”是因為現在似乎已經看不到這款產品了,詳細看產品性能參數可以看出,精度高的優勢發揮了,但無奈直驅電機太重,5KG負載的SCARA自重達到了65KG,節拍肯定是上不去了。
路不好走,但這種嘗試我倒是相當欣賞與期待,點贊!
盡管慧靈在傳統直驅SCARA上碰了壁,但卻在另一款SCARA上破了局。這款SCARA采用一體化設計,其輕巧的結構、扁平可折疊的手臂,小負載,再加上“協作”設計,除了輕工業可用,更可拓展到教育、服務、科研、娛樂等行業。
無獨有偶,越疆的M1系列,也是采用了相同的構型,不同的是越疆的手臂更粗壯一些,不可折疊,意味在狹小的空間里操作將會有所限制。
其實這種構型并非慧靈與越疆首創,早在2013年之前,美國公司PA就已經推出了這一構型PF1300。
而2014年左右,PA又在這一基礎上增加協作功能,作為世界上第一臺協作SCARA——PF400。
也就是說,前面所說川崎與愛普生在協作SCARA上的嘗試,其實已經晚了很多年,而且PA已經找到非常好的切入點。好在PA雖牛,卻并未在中國布局,因此這種構型在國內的發展,還要看慧靈與越疆后續如何發力。
沒有最低,只有更低
雖有點的突破,卻未有面的跨越,技術的革新是需要大量投入的,并且投入也未必就能獲得相應回報。因此,相比提高性能,降低成本似乎是更好的捷徑。
先是Q公司19999的光機,后有B公司18000低價闖入市場,再有T公司直接殺到15000,讓人直呼要不起。
“盟主”也坐不住了,趕緊推出了乞丐版T系列,然而,市場反應卻差強人意。
那么,SCARA的成本到底能不能做到15000以下?能!
我們把SCARA=4個電機+2個減速機+1根絲桿+4個驅動器+1個控制器+其他(機加件和線纜等等)。我YY了一個理想的成本結構,電機500元一個,減速機1000元一個,絲桿1000元一根,驅動器200元一個,控制器1000元一個,其他5000,這樣下來,SCARA的成本=2000+2000+1000+800+1000+5000=11800。再增加生產成本1000,總成本12800,再取個整吧,13000。
綜上,賣15000,利潤還不錯。別忘了,賣20000以下的公司都是沒有任何售后服務的。所以只能貨能出去,利潤就有了。
那么,如何能拿到上面那么低的價格呢,只有一條路——自己做!
實際上,“至少掌握一樣核心零部件才能立足市場”是業界共識,而全部核心零部件都自己做的廠家目前也未出現,即使是稱霸這么多年的四大家族也沒有這樣做。
然而,SCARA的廠家卻有這樣的野心,已經有少數廠家通過自研或者并購的方式掌握了大部分核心零部件。
但是,掌握核心零部件的只是第一步,下一步馬上面臨的情況是:
第一,自研的零部件是否性能足夠好,足夠穩定?
第二,如何有足夠的量去養活關鍵零部件的業務,比如自己做減速機,得多大的錢與人與時間的投入才能做好,又得有多大的自用的量才能維持產線的運轉?往外賣?多少同行愿意買?HD跟納博這么年都不碰機器人不是沒有道理的。
一分錢一分貨的道理大家都是懂的,只是換到自己身上時,卻總抱著物美價廉的奢望,然后跳進坑里。
姑妄言之 姑妄聽之
最后,總結一下個人對目前SCARA發展的“亂說八道”:
1、傳統電機+諧波的方式已經玩不出花了,除非構型或零部件或行業有所突破。
2、協作是熱,但適不適合SCARA不好說,至少在工業SCARA上來說,協作不僅熱,還可能是火,可能搞不好把自己給燒沒了。
3、不管是機型、行業還是零部件,不大可能全包,技術瓶頸是其一,更重要的是,攤子太大了不好收拾,深耕才是長久之計。
4、BOM成本僅僅是成本的一部分,抓著BOM成本不放,生產跟售后可能為你“兩肋插刀”。
5、一不做二不休,與其抓著傳統行業死摳成本,不如換個思路,把SCARA價格降到一萬下,甚至變成快銷品也未可知。
-
SCARA
+關注
關注
0文章
52瀏覽量
13365 -
scara機器人
+關注
關注
2文章
17瀏覽量
4577
原文標題:性能上不去,價格下不來,SCARA該何去何從?
文章出處:【微信號:gaogongrobot,微信公眾號:高工機器人】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具身智能機器人系統」閱讀體驗】2.具身智能機器人的基礎模塊
【「具身智能機器人系統」閱讀體驗】2.具身智能機器人大模型
【「具身智能機器人系統」閱讀體驗】1.初步理解具身智能
從市場角度解讀機器人核心關鍵技術
![從市場角度解讀<b class='flag-5'>機器人</b>核心關鍵技術](https://file.elecfans.com/web2/M00/30/4C/poYBAGIJsSmACi3tAAFuCnhoP8I446.png)
【「具身智能機器人系統」閱讀體驗】+初品的體驗
《具身智能機器人系統》第1-6章閱讀心得之具身智能機器人系統背景知識與基礎模塊
機器人技術的發展趨勢
【原創】 drawbot 平面機械臂scara寫字畫畫機器人DIY教程貼
Al大模型機器人
人形機器人的未來:從英偉達到特斯拉的機器人革命
SCARA機器人中旋轉花鍵的維護和保養方法!
![<b class='flag-5'>SCARA</b><b class='flag-5'>機器人</b>中旋轉花鍵的維護和保養方法!](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EB/40/wKgZomZdj3-AWkfSAADCcAWQqIc310.png)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