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尼奧夫海洋倡議的科學家摩根·維薩利說:“我們的目標之一是提供實時的鯨魚存在數據,以幫助船舶知道何時減速。”“在2019年,只有44%的航運業遵守了自愿性速度限制-我們希望看到這一速度接近100%。”
但是,由于航路經常與鯨魚遷徙路線和覓食地重疊,對于這些已經受到威脅的物種,船只碰撞仍然是一個持續存在的問題-今年夏天初,觀察到至少有30頭藍鯨在洛杉磯-長灘航道附近覓食。這就是貝尼奧夫海洋倡議組織及其與包括NOAA在內的多個美國機構的合作伙伴一起在本周早些時候推出“鯨魚安全”的原因,這是一個在線應用程序,可實時檢測藍鯨,座頭鯨和大頭鯨的存在。
“不幸的是,2018年和2019年是有記錄的加利福尼亞海岸外致命的鯨船相撞最糟糕的年份,”兼任鯨魚安全項目負責人的維薩利說。“我們希望來自鯨魚安全系統的數據能夠幫助扭轉這一趨勢。”
鯨魚安全中心使用水下聲學設備識別鯨魚的鳴叫,根據海洋學數據預測鯨魚可能在何處覓食以及發現鯨魚的報告。然后使用人工智能(AI)技術確定鯨魚的位置。將這些信息匯總在一起就可以得出鯨魚的預測,類似于國家公園管理局使用的火災危險等級系統。使用此映射和分析工具有望使船舶確定鯨魚的位置并避免撞到鯨魚。
“沒有人想打鯨魚。沒有人希望看到沿海貿易中斷。”維薩利說。“我們希望新技術提供的數據將為船長提供保護鯨魚所需的信息,同時確保有效的海上貿易。”
這個想法開發技術與鯨魚碰撞防止在最初提交的興趣解決這個問題的市民。貝尼奧夫海洋行動計劃隨后提出了150萬美元用于開發解決方案
-
數據
+關注
關注
8文章
7233瀏覽量
90764 -
AI
+關注
關注
87文章
33554瀏覽量
274246 -
應用程序
+關注
關注
38文章
3316瀏覽量
58538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嵌入式和人工智能究竟是什么關系?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驅動科學創新》第6章人AI與能源科學讀后感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驅動科學創新》第4章-AI與生命科學讀后感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驅動科學創新》第二章AI for Science的技術支撐學習心得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驅動科學創新》第一章人工智能驅動的科學創新學習心得
risc-v在人工智能圖像處理應用前景分析
人工智能ai4s試讀申請
名單公布!【書籍評測活動NO.44】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驅動科學創新
報名開啟!深圳(國際)通用人工智能大會將啟幕,國內外大咖齊聚話AI
阿丘科技成功入選“北京市通用人工智能產業創新伙伴計劃”,AI+工業視覺實力再獲肯定

大模型應用之路:從提示詞到通用人工智能(AGI)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