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上海首個特高壓交流變電站,1000千伏特高壓練塘變電站是外來電入滬最重要的“落腳點”。在這里,整齊排列的龐大電力裝備中間,一個小小的白色身影正在“左顧右盼”。“這是我們的變電站巡檢機器人‘瓦力’。別看個子小,它的‘眼睛’能實時捕捉到電力裝備的溫度狀態和儀表信息,效率高又仔細,讓變電站以更健康的狀態投入到進博會保電工作中。”國網上海電力工作人員介紹道。
在第三屆進博會電力保障工作中,5G、人工智能、物聯網等尖端技術正充分應用于保電工作中,不斷升級的科技智能手段推動進博會電力保障朝更加智能化、云端化的方向發展。
一張“網”,“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全息感知電網狀態。在位于國家會展中心(上海)的保電現場指揮中心,場館內173個負荷采集點、1133個溫度采集點和1346個開關狀態量的信息一一被采集進入系統,并就地通過邊緣計算進行智能處理,從而有效提升了保電指揮人員“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的全息感知能力。
現場保電團隊所裝備的一系列“黑科技”也頗為搶眼。一部手持移動設備,借助5G和融合指揮平臺技術,工作人員可與后臺指揮系統無縫對接,相當于把“指揮部”帶在身邊;一副AR眼鏡,能幫助運維人員查看設備運行工況的時候,免去紙筆記錄,自動顯示參數并完成信息上報;一根智能手環,可以定時檢測作業人員的身體狀態并形成健康軌跡報告。
一面“屏”,從“設備管理”向“數據管理”的智慧轉型。在離進博會主場館不遠處的變電站內,電力工作人員正在一張巨大的屏幕前,熟練地操作剛剛完成迭代升級的全景智慧保電3.0系統。在這里,整個電網供電路徑、實時負荷、異常報警及搶修進度等信息均以動態方式在交互大屏呈現。而整合了人員、物資、安防、后勤等各模塊的管控系統,也可以確保各級保電信息和指令的順暢傳遞。
面對一張屏幕,便能一手掌握電網。和通過人工檢查保障設備安全的思路不同,隨著感知終端、AI機器人等智能技術的深化運用,進博會保電工作從“設備管理”進一步向“數據管理”轉型,觀測實時、反應及時,實現了“一屏觀網”“一鍵響應”的智慧升級。
一朵“云”,保電作業線上化開啟“云端”保電新模式。據了解,通過應用云端平臺、移動終端線上作業、云智慧數字孿生、動態監測健康狀態、設備信息智能識別、智能穿戴人機交互、非侵入式數據采集7項先進技術,上海初步打造了以移動指揮云端化、保電作業線上化、運行工況數字化、故障研判智能化、疫情防控實時化為特征的“云端”保電新模式。
國網上海電力表示,目前上海電網主網所轄130多座220千伏及以上變電站和5400多公里220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已進入全保護全接線狀態。同時,分布于上海的129個搶修基地、173個搶修駐點、5000余名搶修人員、近1000臺應急搶修車輛也已全部到位,將以最佳狀態迎接第三屆進博會的到來。
責任編輯:pj
-
機器人
+關注
關注
213文章
29718瀏覽量
212768 -
AI
+關注
關注
88文章
35065瀏覽量
279363 -
智能穿戴
+關注
關注
3文章
450瀏覽量
40283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輸電線路故障定位-從“盲找”到“精準鎖定

輸電線路傾斜儀在線監測裝置:守護電網安全的“數據哨兵”

輸電線路人工巡檢成本高?輸電線路視頻監測設備降本增效新選擇

輸電線路鐵塔應力在線監測系統:守護電網安全的新利器
全景圖像監拍儀:輸電線路的“智能眼睛”如何守護電網

電網背后的 “守護傳奇”:輸電線路舞動隱患在線監測裝置顯神通

“觀冰精靈”上線:輸電線路覆冰智能識別裝置如何守護電網安全

守護輸電線路安全:輸電線路桿塔傾斜在線監測裝置全解析

輸電線路的主要組成部件有哪些

架空輸電線路與飛行安全:航空警示球的重要性及應用科普
輸電安全新保障:輸電線路導線溫度在線監測裝置介紹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