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24日,由ICT領域最活躍、影響最大的“民營”學會CCF主辦的2020中國計算機大會(CNCC 2020)在北京舉行。作為國內計算機領域的頂級盛會,CNCC自2003年創建以來,一直是計算機領域的學術及產業思想高地,學術界、產業界大咖群賢畢至,業界影響力十分突出。
本次大會中,華為計算產品線副總裁姜濤發表了題為《共贏多樣性計算新時代》的主題演講,就計算產業的宏觀技術趨勢以及華為的布局和進展進行了系統的闡述,給出了推動多樣性計算時代前行的華為方案。
毫無疑問,作為本次大會的重量級參會企業,華為一直是助推中國計算產業加速發展的中堅力量,也在努力為國內未來數字經濟發展提供強大的技術底座。
從姜濤的演講,結合華為的種種行動以及大時代背景,我們能夠得到一幅核心企業推動和帶領下的計算產業發展宏觀圖景。
一、認知+洞察+行動:華為助推中國計算產業加速發展
系統性回顧姜濤關于多樣性計算的演講,它囊括了華為面向中國計算產業發展的認識、洞察及行動,其總體內容,包括三大部分:
1、一個關于技術時代的深度認知
關于算力的價值,姜濤首先下了一個定論:算力已成為新生產力,驅動社會經濟發展。這個論斷,在業界第一次把算力提升到了生產力的高度,而不再只是幫助生產力提升的“資源”。
事實上,統計數據顯示,人均算力水平與經濟水平高度正相關,經濟越發達的國家,算力數據表現越亮眼:
經濟發達國家的高算力并不是一種結果,而是一個過程——正是因為有了高算力,社會經濟各方面都能朝著精細化、高效率、高附加值等積極方向前行,產業逐步擺脫粗放型發展方式,借助計算的力量走向鏈條頂端,獲得全球視野下的競爭力。
姜濤以智能制造為例剖析了算力的“生產力”價值,“每當我們投1塊錢到智能制造的算力上面,我們從端到端產業鏈上可以獲得10塊錢的收入,意味著1塊錢算力能夠撬動10塊錢,算力已經成為新的生產力,能夠驅動經濟的發展。”
然而,雖然中國算力總額僅次于美國,是“計算大國”,但從圖中也可以明顯看出,我們人均表現上只能算作中算力國家,發展空間很大,任重而道遠。
2、一個關于行業發展的系統化洞察
在算力已經成為生產力的基礎上,計算產業將走向什么樣的發展趨勢,面臨什么樣的挑戰?姜濤從產業宏觀高度進行了系統化的總結,其最主要的結論是:多樣性算力與分布式應用共同推動計算產業進入分布式多樣性計算時代。
一方面,業務場景的豐富化使得業務需求差異化越來越明顯,而這其中非結構化數據又變得越來越多,最終,以多樣化來滿足當下的計算需求就成為必然;另一方面,大量創新業務對高并發、低時延的需求,又倒逼計算方式走向分布式做法。
現在,這兩大趨勢,在華為的宏觀視野下被融合到了一起。
更進一步,在這個融合的過程中行業將發生什么、面臨什么,姜濤也給出了系統化的思考,包括:
三大協同創新。即計算、存儲與網絡協同創新,這解決計算系統的搭建與融合問題;通用計算與AI計算的協同創新,這解決算力的場景適應能力問題;軟件與硬件的協同創新,這解決計算系統的兼容和效率問題。
五個多樣性算力難題。這些都是計算業務實踐中面臨的多樣性計算與高性能分布式應用融合的挑戰:
八個AI鴻溝,代表最熱門的AI算法深度發展過程中會遇到的操作層面的挑戰:
總體看來,姜濤在華為多年實踐的基礎上,給出了一個關于行業發展的系統化洞察,不僅有結論,也有圍繞結論的一系列判斷。
3、一個關于落地與共贏的生態路線圖
在認知與洞察的基礎上,華為究竟是怎么做的,姜濤也給出了全面介紹,勾勒出華為從硬件、軟件、生態等層面實現多樣性計算新時代多方共贏的細化圖景。
長期以來,以“硬件開放 軟件開源 使能合作伙伴”的策略在產業生態中踐行,華為在計算領域收獲頗豐,已經有著充分的積累。
生態方面,華為已經持續構建起開放、合作、共贏的生態,未來還計劃5年投入15億美元,圍繞產品、賦能、聯盟、社區、激勵5大方面全面升級,并推出鯤鵬展翅伙伴計劃和昇騰萬里伙伴計劃;
硬件方面,華為不斷研發基于多樣性計算架構的系列產品,并向合作伙伴開放了主板和部件,姜濤透露,當下共有12家合作伙伴在基于鯤鵬主板進行整機的生產,剛剛過去的9月份,伙伴的出貨已經超過了華為自有服務器的出貨。
軟件方面,華為除了貢獻自身的算法和框架,還推出四大開源社區(MindSpore、openEuler、openGauss以及openLookeng)、兩大開發者社區(昇騰社區,鯤鵬社區),吸引大量開發者及商業伙伴加入、分享與貢獻,姜濤表示當前有超過2000家的開源貢獻者活躍其中,大部分是來自于非華為企業的貢獻者。
在一系列動作下,短期內,華為要擁抱1000+合作伙伴、30萬開發者、20家合作高校;三年內,鯤鵬和昇騰將各發展100萬開發者,高校方面2021年計劃推廣70所,3-5年覆蓋所有的高教/高職/高專2600+所。
作為準備,華為已經在近一年時間內完成了鯤鵬與昇騰的全棧開放,并開發出了分布式多樣性計算軟件套件,在多樣性計算時代形成統一的技術范式,釋放算力潛能,助力價值創造。
這是一個十分清晰而系統的生態發展路線圖,華為在做的,是基于自身的技術研發能力,借助生態的力量助推中國計算產業加速發展。
二、“硬核實力”是華為助推中國計算產業加速發展的底氣
技術和產品實力方面的領導者地位,讓華為成為中國計算機產業發展的技術中堅力量。對“硬核實力”的擁有,是華為助推中國計算產業加速發展的底氣。
這種“硬核實力”,至少包括三個層面。
一是華為計算產品線豐富的產品矩陣。
以鯤鵬計算為例,當前發展了基于鯤鵬處理器構建的全棧IT基礎設施、行業應用及服務,包括PC、服務器、存儲、操作系統、中間件、虛擬化、數據庫、云服務、行業應用以及咨詢管理等一系列硬件、軟件產品及與之匹配服務。
可以認為,華為在多樣性計算這件事上,產品布局是“打穿式”的玩法,只要涉及到計算所需要的布局要素,都被全面考慮進去。這樣做的好處,是最大程度避免多樣性計算面臨的落地難題。例如,與合作伙伴共同推動的針對鯤鵬計算的操作系統,就能有效解決新計算體系的交互、運營問題——事實上,對鯤鵬這樣的新計算架構而言,任何環節的配套產品缺失,都可能造成整個體系無法很好地落地。
此外,即便在同一類產品下,華為還開發了系列型號來滿足不同的部署要求,例如,昇騰AI計算下的Atlas,就包括DK開發者套件、AI加速模塊、AI加速卡、智能小站、異構服務器等產品。
二是華為計算產品的實力。
除了矩陣的豐富,落實到每個產品上,華為的技術優勢也表現得十分明顯。
以鯤鵬TaiShan服務器為例,該產品具備高效能計算、安全可靠、開放生態(支持業界主流軟件)等主要特征,TaiShan 100、TaiShan 200相關產品作為華為新一代數據中心服務器,適合為大數據、分布式存儲、原生應用、高性能計算和數據庫等應用高效加速。
此外還例如,在昇騰生態中,Atlas系列產品在邊緣計算場景大放異彩,體積小、功耗低、性能強、抗復雜環境(高溫、低溫等),已經被智慧餐飲、智慧警車、智慧電力運檢等場景下的解決方案所融入,極大程度上解決了這些領域傳統模式的弊病。
三是華為計算生態的繁榮。
生態是華為放大技術能量的關鍵手段,生態的繁榮程度本身就是華為硬核實力的體現。
作為鯤鵬計算產業的重要成員,華為聚焦于發展鯤鵬+昇騰雙引擎,強大的基礎研發能力、技術創新能力和生態構建能力下,硬件方面,已有眾多廠商基于開放的服務器主板和PC主板發展自有品牌的產品和解決方案,華為還推動和幫助湘江鯤鵬、黃河鯤鵬等創新企業的成立和發展;軟件方面,越來越多的廠商基于openEuler開源操作系統、openGauss開源數據庫、openLooKeng開源數據虛擬化引擎等基礎軟件做商用發行版。
現在,在產業聯盟、開源社區、OpenLab、行業標準組織等共同努力下,華為已經推動構建起鯤鵬、昇騰完善的產業鏈,深入地方、企業、場景。
三、無限計算的未來,華為構筑數字經濟發展的技術底座
一談起“計算”,很多人第一反應是處理器上的變化,而綜合前文可知,計算產業中處理器僅僅只是一個起點。華為推動鯤鵬生態深入數字經濟建設,是以發揮技術底座能力的姿態切入,這意味著它帶來的一定是全產業鏈層面的要素,來幫助不同的主體實現自己基于計算的“價值”,最終匯合成推動數字經濟的磅礴力量。
到目前為止,鯤鵬已經深度布局全國多地、多點開花,每到一地,基本都實現了同當地數字經濟的全面融合,從硬件產品的生產,到生態環境的營造,再到本土政企業務場景的開拓,深深在地區扎下了根。
2019年以來,鯤鵬在全國各地開展了如火如荼的生態大會,一方面吸引本土生態企業加入到生態陣營中,另一方面推動全國性生態伙伴進入地區、不斷發展分支,實現發展的協同,最終,鯤鵬生態滾雪球般越滾越大。
而從產業應用的角度看,鯤鵬之所以發展如此迅速,根本上還在于它能夠真正帶來數字化提升的價值,幫助各地、各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推進數字經濟建設。
例如,在鯤鵬與長沙的產業生態合作過程中,望城區攜手華為打造國內首個基于鯤鵬體系的新型智慧城市標桿,這個項目分三期進行,一期的鯤鵬云平臺、智慧城市運營中心等基礎設施和智慧交通、智慧政務、智慧園區、智慧水利、智慧社區等一批應用場景將在年底上線。
這種合作,將推動城市實現公開透明的在線政府、便民利企的云端服務、融合創新的數字經濟,加速城市數字化發展。
鯤鵬計算產業已與全國多個省市開展合作,成為驅動整個社會前行的底層基礎力量,成為技術底座。
四、結語
在整個計算產業中,華為計算毫無疑問表現出更大的潛力和機遇。作為重要的算力輸出企業,華為為處在超速發展階段的中國計算產業提供加速器,幫助中國更快、更好地步入計算強國。
具體實施過程中,華為通過生態化的方式不斷放大著自身的能量,實現產業鏈的同頻共振,助力構建中國計算生態的完整產業鏈、推動數字經濟時代發展。
在華為的技術能力和生態布局下,全面共贏的多樣性計算新時代正在加速到來。
*本文圖片均來源于網絡
-
華為
+關注
關注
216文章
34540瀏覽量
253051 -
云計算產業
+關注
關注
0文章
2瀏覽量
5349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