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發科近來除了在5G芯片與高通并駕齊驅,營收獲利大幅成長,在全世界IC產業的能見度也大幅提升,若比較2018年至今的各項財務數字,也顯示聯發科兩年來各項指標快速進展,值得仔細分析背后原因。 今年7月,我在《今周刊科技點評專欄》中引用工研院產科國際所對于全球IC產業的追蹤資料,統計2018年IC企業創造的附加價值率來比較,聯發科在臺灣地區還輸給瑞昱、原相、義隆等多家公司。不過,若以2019年各項財務、研發等統計數字來對比,聯發科已經更上一層樓。 首先是統計2019年全球營收前十五強半導體公司,與其他半導體IDM大廠、IC設計廠及晶圓代工廠全部統計排名,聯發科以79億美元營收位列第十五名,與臺積電成為唯二擠進前十五強的臺灣地區企業。 另外,若只以IC設計業排名,今年上半年聯發科營收排名第四位,僅次于博通、高通及英偉達,至于臺灣地區另外還有聯詠及瑞昱擠進全球第八及第九名。 此外,持續投資研發經費及高階人才,一直是企業轉型及進入全球領先群的必要條件,若統計2019年全球半導體公司研發費用占營收比的數字,聯發科研發費用20.38億美元,營收79.67億美元,占比高達26%,這個數字可以與英偉達并列成為全球第一,比高通、AMD的23%還要高,也比博通的21%、英特爾及亞德諾的19%超出甚多。
另外,若對比臺灣地區指標型企業,也領先臺積電、臺達電的9%,大立光、日月光的6%,以及鴻海的2%。 臺積電和聯發科關注指標大不同 對于IC設計業來說,由于產品汰舊換新的速度很快,一旦進入成熟期,利潤就會大幅下滑,必須不斷投資新產品與新技術,因此,IC設計公司雖然不必像晶圓廠投資很多機器設備,但對于產品研發投資的重要性及規模,都遠超過資本支出的必要性。 根據聯發科的統計,過去十年總計投入的研發費用已達4200億元新臺幣,相當于在臺灣地區興建八座101大樓的資本支出。如今聯發科每年研發經費都超過500億元,聚焦最先進的技術與高階產品,也帶動臺灣地區IC產業人力資源與研發技術等的升級。 也因為研發投入大,目前聯發科在全球市占第一的就有七個IC產品項目,包括安卓平板計算機、ARM架的Chromebook、智能語音助理、路由器WiFi、數字電視、光驅與藍光播放器、功能性手機等,至于智能型手機IC則次于高通居世界第二位,另外在電源管理及客制化芯片(ASIC)的市占率也都在快速提升中,研發投資的成效已相當明顯。 其實,IC設計屬于研發型產業,因此側重對人員的投資,與制造業偏重于硬件是不同的,因此,晶圓制造與封測廠重視的是「資本支出」,但IC設計業則要看「研發費用」,這是不同產業中需要關注的指標。 因此,若拿聯發科與臺積電兩個關鍵企業做對比,聯發科的研發及資本支出占營收比重,分別是26%及3%,至于臺積電的數字則是9%及43%,確實是有很明顯的差別。
聯發科財務長及發言人顧大為說,研發型企業的研發費用,主要支出是研發人員的薪資,這對臺灣地區GDP民間消費類別有卓著的貢獻,至于制造型企業若主要為進口硬設備,所得的對象是國際廠商,對GDP的增加并無影響,這也是關注研發型企業與制造型企業時,可以注意關心的角度。 以聯發科努力耕耘的智能型手機芯片來看,過去在3G、4G部分,持續透過自主研發及合并收購建立基礎,如今更與高通并列為全球5G芯片的領先族群,聯發科光是在5G芯片前后就投資近千億元,要讓每一代技術都能夠領先,只有持續投入研發經費及延攬更多優秀人才。
責任編輯:xj
原文標題:聚焦 | 聯發科和臺積電資本支出差異淺析
文章出處:【微信公眾號:旺材芯片】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
芯片
+關注
關注
458文章
51410瀏覽量
428556 -
聯發科
+關注
關注
56文章
2700瀏覽量
255282 -
臺積電
+關注
關注
44文章
5711瀏覽量
167158
原文標題:聚焦 | 聯發科和臺積電資本支出差異淺析
文章出處:【微信號:wc_ysj,微信公眾號:旺材芯片】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性能殺手锏!臺積電3nm工藝迭代,新一代手機芯片交戰
機構:英偉達將大砍臺積電、聯電80%CoWoS訂單
聯發科調整天璣9500芯片制造工藝
臺積電設立2nm試產線
臺積電董事會核準154.8億美元資本預算
谷歌Tensor G系列芯片代工轉向臺積電
聯發科將發布安卓陣營首顆3nm芯片
臺積電批準近300億美元資本預算
臺積電2025年資本支出有望大幅增長
臺積電今年資本支出目標280億-320億美元 維持不變
臺積電法說倒數 外資要押寶 聚焦八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