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年前我們就提出了智慧城市的概念,但是現在問題來了,為什么我們當下仍感受不到城市的智慧?”
在 EmTech China 2020 全球新興科技峰會上,特斯聯副總裁謝超拋出了這樣的話題,展開對智慧城市建設思路的探討。
作為光大控股在新經濟領域發展的核心戰略平臺,特斯聯從 2015 年成立至今已累計獲得近 40 億元融資,落地項目超過 8400 個,其人工智能物聯網產品特斯聯 AI CITY,已相繼在重慶、沈陽、武漢、迪拜等海內外城市落地。
借助在 AIoT 領域的先發優勢及深厚的產業資源,特斯聯正在積極推動中國向智能化經濟轉型,并助力全球城市實現智能化升級。
特斯聯如何打造人工智能城市?謝超與 DeepTech 進行了一番交流。
城市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綜合體,在城市這個大場景里,我們能看到數以百計、千計的細分場景,全部升級為智能化場景,本身就是一項非常巨大的挑戰,需要用 10 年、20 年甚至更長時間才有可能達成。
因此,對于任何一家科技企業來說,如果目標是上來就做一座人工智能城市,這幾乎是一件不太可能完成的任務。
“于是我們開始做減法,把一個城市切割成多個關鍵場景,當每個小場景實現智能化、實現場景的數據化后,再把這些場景積累在一起,城市整體智能才有可能,并且更加有落地性。”
謝超認為,當前的智慧城市之所以缺乏 “智慧”,是因為存在很多非常現實的問題。首先,很多場景是完全割裂的,缺乏基礎設施來打通場景和應用;其次,不同接口數據都還是靜態的,需要人為收集和分析決策。
自動化并不等同于智能化,單一場景或者硬件實現了自動化,但決策響應最終還是人類判斷,每個小場景都有自己單獨的功能,數據卻沒有跟其它的場景進行打通,這種所謂的智慧才相對有限。
特斯聯根據過去積累的豐富實踐經驗,將城市的智能化發展劃分為四個階段,并成功打造科技新物種 AI CITY:
AI CITY 1.0 是設備即服務的階段,我們聚焦在各種硬件、硬件功能上面,它們的布置能給我們的生活提供一些切實便利;AI CITY 2.0 階段,單個硬件能起到的作用已非常有限,于是我們開始把城市切割成更多的小場景,比如社區、校園、酒店、寫字樓、旅游景區等等,需要各種針對性的細分解決方案。
AI CITY 3.0 階段,即特斯聯目前正在努力突破的方向,把更多數據化的小場景融合在一起,打造出城市級的智能生命體。AI CITY 4.0 則是全球智能化網絡布局,各個 AI CITY 聯合運營,實現智能化的全面應用。
“嘗試把一個城市所有場景都融合在一起,其實還是非常困難的。所以特斯聯希望跟地方政府合作,找到一個相對可控的范圍,例如一個幾平方公里的新型園區或者舊城區改造項目。把衣食住行等小場景融合進去打造城市的示范區,變成未來城市的標桿樣本。在這樣的過程中,AI CITY 會有更強的落地性和實現性。”
謝超表示,城市本身是一種服務載體,它面向不同的對象,比如個人、企業、政府,最終的目的是要給相關方帶來價值,所謂的價值就是解決實際問題。對于個人來說,感受更多的是在政務服務效率、安全保障、生活便捷等方面,而對于政府和企業,他們所看重的城市智慧可能是更好的管理和運營。
因此,為誰提供服務、能提供什么樣的價值、是否能真正幫助他們解決問題,是構建未來城市平臺過程中最核心和最基礎的出發點。
特斯聯將自身定義為數字化環境的締造者,從技術路徑目標來講,謝超用 “四個化” 進行了總結,也正是特斯聯創始人兼 CEO 艾渝提出的 AIOT LOOP 產業方程式:
首先是一切場景數據化(Transformation),對于傳統場景、傳統行業,要先對這個場景進行數據化,數據化后才有可能激發潛在價值,沒有數據,智慧無從談起。
進而是一切數據網絡化(Online)。所有的數據完成采集,至于是放在本地還是在不同節點、亦或是上傳到云端,需要根據需求靈活處理,但一定要讓數據活躍起來。
第三層是一切網絡智能化(Intellectualization)。這與近年來的邊緣計算趨勢非常吻合,不同接口數據和信息存儲在前端網絡上就能進行智能化預處理,然后再到云端進行大規模分析。
只有前三層打好基礎,才有望實現最后一層能力,即一切決策自動化(Automation)。
謝超深度對話 DeepTech,具體闡述特斯聯相關理念:
DeepTech:AI CITY 概念非常之大,特斯聯的業務支線也非常寬泛,涉及到云、邊、端的軟硬件技術層配合,所以我們在業務邏輯或者技術層面,側重點會是什么?
謝超:我覺得需要先拋開技術路線來談,因為技術最終是要服務于業務目的,服務于發展目的。我們從 2016 年開始,是先從社區這個場景切入的,再慢慢延伸到更多場景,像能源、建筑,包括文旅。
看上去我們在拓展越來越多的場景,但場景解決方案更多也是為我們的合作伙伴而準備,歸納來講,其實我們是在根據需求、場景變化延伸出來技術路線和產品路線,布局在云、邊、端。
DeepTech:我們對于硬件技術研發深入度是怎樣的?會涉及到芯片這么底層的研發么?
謝超:目前還不會,如果從產品、設備層面考慮的話,我們更傾向于推動成熟產品的普及化。
智慧城市建設所面臨的挑戰之一,是必須要考慮成本和效率之間的平衡,因為都是大規模鋪開的項目,比如一個社區,一幢樓宇,成千上萬個終端節點,這意味著我們必須將成本控制在一個可普及的層面。
太超前和新穎的研究,我們更多停留在實驗室和一些特定樣板中,大規模落地則運用相對通用性更好的技術,我們真正核心的能力是在數據的挖掘和場景數據的分析上,這恰恰是城市智能化升級最關鍵的部分,基于此我們為一座城市解決最迫切的問題,無論是管理運營層面還是服務方面。
在實驗室中,我們也在做一些重點的創新研究,與很多 AI 企業深入合作,比如多模態識別、深度的 AI 算法、機器人技術及其核心的運動體系、服務體系等。
DeepTech:我們國家正在強力推行建設智慧城市,現階段,您認為市場上存在哪些層面比較明顯的痛點和弊病亟待改善?
謝超:智慧城市建設本身,無論是對企業還是政府來說,都是一個大話題。那就意味著如果沒有特別明確的方向就很容易走偏,得有一個主導方向。目前,每個地方政府和每個城市的側重一定是不一樣的,所以我覺得每個地方應該找到自己獨特的方向和擅長的領域,結合特點去打造智慧城市。
其次,我們需要更關注落地性。有了方向,有了城市發展的主旨,那能否去落地,有些時候各種技術手段實現的代價過高,實際功效不足。我覺得這兩個方面,應該是目前我們建設智慧城市需要注意的地方。
另外,數據孤島是智慧城市建設一直以來的痛點,現在政府成立了大數據局,已經主動在推動數據孤島的打通,但這里面仍有一個問題是,我們打通的更多是存量的數據孤島,存量數據孤島在整個城市數據層面占得比例可能越來越少,更多的數據在新型行業里面快速出現,比如智慧交通、智慧社區、智慧樓宇等、越來越多的場景有更多的數據,這些新數據怎樣去打通,可能是要快速推進的一件事。
我覺得智慧城市建設中還有一個誤區是,在規劃時涉及的面過大,我們一開始如果立足的目標太過于龐大,整個城市要一下子升級成一個完全智慧的城市,這其中的復雜度和難度都太高了,還是需要分階段實現。
DeepTech:很多企業都在搶奪智慧城市的蛋糕,特斯聯的差異化和優勢主要體現在什么方面?
謝超:面對一個新興的行業和賽道,前瞻性特別重要,能早走一步,就可以每一步都領先市場。比如特斯聯做智慧社區做得比較早,所以我們在這方面快速積累了深厚的經驗和案例,在 5G 到來時我們可以打造全國首個 5G+AIoT 智慧社區,在疫情來臨時可以快速在上千個社區中同時上線防疫模塊,這都得益于特斯聯提前布局后的深耕累積。
但我們也看到,隨著很多 AI 公司和安防公司進入市場,競爭馬上很激烈,變成了一個紅海市場,但這時候特斯聯已經跳出單一場景,我們看到更多的場景,像消防、校園、文旅等等,當這些場景逐漸又有更多企業進來的時候,我們開始考慮整個場景的融合趨勢,去做城市區域的樣板,也就是我們的 AI CITY。事實上在新基建政策出來以前,特斯聯就已經開始全面啟動 AI CITY 的打造和建設了,所以目光領先半步,可能重要的多,如果特斯聯現在還留在智慧社區里面跟大家一起混戰的話,很難談領先。
當然,在發展過程中,我覺得現階段市場合作狀態遠遠大于競爭,大家業務側重各不一樣,組合在一起才能形成真正的優勢,整個智慧城市層面,能合作事情很多,比如有的偏向通信技術設施、有的擅長 C 端服務觸達、有的在安防和攝像頭設備層面領先,特斯聯在做全場景深度的數字化。
尤其當國家又拋出來新基建的目標,大家應該去開拓未來市場,這樣才能夠把這個蛋糕做得更大。
DeepTech:特斯聯是怎樣去考慮一個智慧城市具體項目落地和設計思路的,目前的商業模式大概是怎樣的?
謝超:AI CITY 可分為多個板塊逐步實施,每個板塊再進行數據打通,去落地,最后通過我們的 TACOS 城市操作系統把這些智能場景智聯在一起。
智慧城市更像是新基建的一部分,基礎設施屬于我們必須要投入保障和建設的,我覺得更多是很直接的基建想法,沒有太多互聯網概念的商業模式。當然未來整個智慧城市的運營也將由我們和當地政府一起來維護,有很多延伸空間。
就目前國內外智慧城市發展對比方面,我們在智慧城市的建設進度絕對是領先的,政府傳導的執行力和落地能力沒有哪個國家像中國這樣強,中國在對各種新技術的應用、應用場景的豐富度方面都比較領先,未來前景非常美好。
DeepTech:在特斯聯的產品體系中我還看到了智能泰坦機器人,但我同時也發現目前很多機器人在實際場景的體驗都很欠缺,我們是怎么考慮做這個產品品類的?
謝超:特斯聯不是一開始就去做機器人,對我們來說,機器人本質上也是我們云邊端架構下端的部分,它是一類智能終端。
它不是孤立存在的單獨產品,其背后有整套數字化場景體系支撐它,所以特斯聯的智能機器人可以發揮出更為強大的作用。我們開發的幾類機器人,比如像物流、巡控、服務、包括消毒機器人等,得益于特斯聯對場景的聚焦和深刻理解,得益于模塊化設計,不但可以做到快速的匹配客戶場景,還能為客戶提供復合式多模態解決方案,特斯聯的機器人是為解決客戶切實問題而生的應用級產品,目前已經服務在銀行、學校、政務、寫字樓等多個場所。
在重慶 AI CITY 中,我們建設了機器人友好園區。機器人可作為人工智能城市中的重要終端,提供信息采集和交互服務,后端配備強大的機器人管理平臺,實現機器人統一管理、快速迭代,AI 算力提供智能決策,讓機器人的服務更像 “人” 而非機器,最終能夠適用各個城市場景。
得益于此,特斯聯將在 2021 迪拜世博會主會場布署超過 150 臺機器人提供定制化的志愿者服務,成為迪拜世博會官方首席合作伙伴,也是唯一一家入選的中國企業。
DeepTech:特斯聯對下一階段的發展預期是怎樣的?
謝超:新基建提出后,恰恰跟我們現在做的事業方向非常吻合,都是圍繞城市場景,去做智慧化升級,本質上是相通的。
這是一條大賽道,前景廣闊擁有很大的想象空間。但我們也看到整個市場現在還不算成熟,新基建也是今年剛推出來,市場仍需要更多的探索和發現。在 AIoT 的 1.0、2.0 和 3.0 時代,特斯聯都提前謀篇布局,我們希望隨著各個城市 AI CITY 的落地,可以更快的推動 AIoT 4.0 時代來臨,實現全球智能化城市網絡的建設。
原文標題:特斯聯副總裁謝超:人工智能城市需要 “四步” 走
文章出處:【微信公眾號:DeepTech深科技】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責任編輯:haq
-
特斯拉
+關注
關注
66文章
6369瀏覽量
128435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804文章
48599瀏覽量
246010
原文標題:特斯聯副總裁謝超:人工智能城市需要 “四步” 走
文章出處:【微信號:deeptechchina,微信公眾號:deeptechchina】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聯想集團攜手武夷山政府打造城市超級智能體
科大訊飛攜手西安鐵路局打造人工智能平臺
北京將打造最大人工智能社區
深圳超常規力度支持人工智能產業發展
嵌入式和人工智能究竟是什么關系?
豐田與NTT攜手打造人工智能平臺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驅動科學創新》第6章人AI與能源科學讀后感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驅動科學創新》第一章人工智能驅動的科學創新學習心得
risc-v在人工智能圖像處理應用前景分析
人工智能ai4s試讀申請
名單公布!【書籍評測活動NO.44】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驅動科學創新
報名開啟!深圳(國際)通用人工智能大會將啟幕,國內外大咖齊聚話AI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