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火”猶如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懸于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天空。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國內僅新能源乘用車就發生約30起自燃起火事件,涉及十多個品牌約20款車型。近期,通用汽車從全球召回近6.9萬輛雪佛蘭Bolt EV,現代汽車召回近7.7萬輛KONA電動汽車,原因都是因為LG化學供應的動力電池存在起火隱患。
不斷的自燃起火事件刺激著公眾的神經,也把被稱為電動汽車心臟的動力電池推上了風口浪尖。為了破除電池包起火的安全魔咒,比亞迪推出了不起火的刀片電池,寧德時代研發出“只冒煙不起火”電池,越來越多的電池廠商加入到不起火電池的研發當中。
只冒煙、不起火電池包
日前,在網絡上一段內容為“不起火的欣旺達方案”視頻在迅速發酵,引發萬千網友關注。該視頻展示的是欣旺達惠州基地試驗場進行的“加熱觸發電芯熱失控實驗”的全過程。在視頻中,實驗系統中的模組電芯在觸發熱失控后,現場有煙霧冒出,但并未出現明火。
圖為視頻截圖
此后,被觸發電芯溫度快速升至約600℃達至頂點后,開始逐漸下降。約20分鐘后,該電芯溫度已從約600℃降至約300℃;同時其周邊電芯溫度也隨之下降。約40分鐘后,被觸發的電芯溫度又下降至約120℃;約50分鐘后,該電芯溫度已經降至約110℃,未觸發第二顆電芯。一個小時后,電芯溫度已經下降到100℃以下;67分鐘后,電芯溫度又下降到60℃。
可以看到,在試驗中欣旺達的單個電芯在被觸發發生熱失控之后,整個電池包只冒煙不起火,整個系統自始至終都保持安全狀態。欣旺達電池研究院院長陳斌斌在視頻中談到,對電池系統而言,安全就是不能發生熱蔓延,不能因為起火或者是爆炸危害人身安全,或者是財產安全。
“要實現電池產品的安全,我覺得做到兩點就夠了。第一點是我們要識別出危險的因素,就是我們要很深入地理解電池系統的失效模式;第二點其實就是要對這些失效模式做有效的控制。”陳斌斌表示。
據陳斌斌透露,基于系統化的安全理念,欣旺達構建了五層安全設計模型,從電芯設計、制造、模組、BMS再到PACK系統,嚴格把控每一個環節,成功創新研發出安全型的電池系統解決方案——“不起火的‘欣旺達方案’”。
讓三元電池不起火的材料秘密
眾所周知,刀片電池不起火很大程度上是源于磷酸鐵鋰材料本身的安全屬性,寧德時代不起火電池也是在材料上作了改進。可以說,材料是整個電池安全系統的一個根本和基礎。
實際上,欣旺達不起火電池也是基于材料構筑的安全堤壩。在視頻中,陳斌斌介紹說,在欣旺達的電池安全防護體系中,設計模型中的第一個層次,就是通過優化材料本身的材料安全、熱安全和機械安全三個層面,來保證整個電芯的設計安全,并有多達169項專利予以支撐。
“材料的穩定性是電芯安全的基因,我們基于對正極材料的認識,借助第一性原理、計算,然后我們開發出來了更高熱穩定性的正極材料。”欣旺達電芯研究院的院長/博士張耀說道,他表示,選擇什么樣的材料,決定什么樣的品質,所以材料的選用是非常重要的。
張耀還談到,欣旺達還有極片的無機絕緣涂層,有隔離膜的絕緣涂層,這些涂層在電芯濫用情況下面,確保沒有內短路的產生。不過,視頻中并沒有具體透露該電池是何種材料。為此,電池中國網的記者聯系到欣旺達相關負責人以一探究竟。
據欣旺達方面介紹稱,欣旺達的這款“不起火電芯”是鎳5X三元材料體系。我們知道,一般傳統上認為,因為材料本身的特性,三元電池帶有會引發發生熱失控的“原罪”。那么,欣旺達的鎳5X三元材料體系又如何能擺脫“原罪”?
對此,張耀向記者介紹說,該電芯采用的高穩定性鎳5X三元材料,相比同行的同等能量密度的正極材料,熱反應溫度提升30℃,整體的反應產熱量減少18%,在更高的溫度、更高的荷電狀態,具有更高的結構穩定性。
陳斌斌進一步解釋稱,由于采用高電壓體系,其產熱比其它體系要低。同時它的熱穩定性比較高,“就是它的這個熱失控的溫度,和它這個釋氧的溫度是比較高的,要高于其它體系30℃以上”。
實際上,除了材料本身的安全與熱安全,材料的機械安全保障也很重要。陳斌斌談到,我們開車的時候,經常發生車底部的刮蹭變形。那么,底部變形到什么程度,里面的電芯還是安全的呢,“我們現在是可以做到底部變形15%以上,電芯還是很安全的這樣一個狀態”。陳斌斌說。
既然材料是電池安全最基礎的一個保證,那么在制造過程中如何來保證材料的這種安全性得到最大發揮?對此,張耀介紹說,欣旺達從電芯的原材料甄選采購,一直到供應出貨,整個制造過程,是全流程、全要素地進行品質管控,涉及管控要素多達3000多個,并且在品質防控中間嚴格執行。
“除了采用行業里面最先進的自動化設備之外,也采用了我們智能制造的生產體系,所以我們可以確保所有過程中間百分之百可追溯。”張耀說。此外,通過先進高精度的工藝設備來進行電芯制造,可以保障電芯的一致性。據介紹,欣旺達的公差可以達到正負0.3毫米,在行業內居于領先地位,“做100萬個、1000萬個就像1個那么好”。
客觀而論,電池安全是系統工程,即便電芯材料安全也并不能保證萬無一失。退幾步說,如果五層防護體系中的前四層設計都失效了,那么最后怎么保證人身的安全?陳斌斌提到,除了電芯本身之外的材料,在電池的上蓋板設計中,欣旺達還采用了一種耐高溫的材料,就是假如電芯熱失控以后,它還可以防護人身安全。
電池中國網認為,在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過程中,安全問題重于泰山,行業從業者必須牢牢守住底線思維,防范風險于未然。今年工信部組織制定的電動汽車強制性國家標準,特別增加了電池系統熱擴散試驗,要求電池單體發生熱失控后,電池系統在5分鐘內不起火不爆炸,為乘員預留安全逃生時間。
可以說,欣旺達“只冒煙、不起火”電池的問世,正是基于踐行“底線思維”的成果,同時證明了電池起火也并非不可破解的魔咒,相信隨著材料的創新、技術的進步,新能源汽車行業必能構筑起安全的后盾。
責任編輯:xj
-
動力電池
+關注
關注
113文章
4549瀏覽量
77936 -
新能源汽車
+關注
關注
141文章
10626瀏覽量
100135 -
三元電池
+關注
關注
6文章
170瀏覽量
9312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