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臨汽車芯片的短缺的問題,全球車廠都傷透了腦筋,那么為何沒有芯片制造商愿意開設新的工廠補全這一空缺呢?答案是成本實在太高了。
建廠成本高 要想生產車廠所需的芯片,至少需要40億美元建造一個新的晶圓廠。在兩年的建設后,晶圓廠的目標也會從產能爬坡變為降低單件成本。據了解,汽車芯片每片晶圓成本起初為4000美元左右,之后在5年后考慮到貶值的情況下,才會將成本降至每片晶圓2000美元。除了成本降低外,良率也會逐步提高,比如最初只有50%,二至三年后才能提高至90%。
所以要想從這種低利潤的半導體設備中盈利,芯片制造商必須花費近5年的時間。而且現有的晶圓廠已經降低了成本,要想打造新廠入局明顯沒有競爭力。此外,擴大和增加汽車芯片的制造對于營收來說同樣不利,因為處于穩定性和認證的考慮,不少汽車廠商仍在大量使用10年前的芯片。雖然新能源和自動駕駛推動了汽車芯片技術的發展,但整體上依舊缺乏尖端技術,市場尚未完全成熟。
再從芯片制造技術進步的角度來看,保證技術革新所需的成本越來越高。根據美國半導體協會提供的數據,設計新一代芯片的開銷是上一代的十倍以上。更不用說建設最新制程晶圓廠所需的天價成本,哪怕靠各國政府的補貼也只能填補一部分的資金。
產能與利潤的沖突
除此之外,技術競爭和地緣政治帶來的復雜性讓外企的進駐也受到了重重阻礙,況且即便有了最新的制程技術,也會將多數產能用于尖端科技,而不是相對較為滯后的汽車市場。
盡管擴大現有產線的產能也是一條出路,但芯片制造商也有自己的考量。去年由于疫情原因,不少芯片廠商因為產能閑置裁員了一批員工。隨著生產慢慢復蘇,面臨產能不足的問題車廠又開始步步緊逼,芯片制造商擔心下一次低迷期到來時,誰又會為他們的閑置產能買單呢?
歐洲一家半導體廠商收到了車廠的加急訂單,后者還問道:“你們為什么不加夜班來提高產能呢?”這家半導體廠商的負責人回復道:“你難道以為我們沒在加夜班?”

在市場規模上,汽車產業每年在芯片上的支出約為400億美元,約占芯片市場的十分之一。只有像英飛凌和博世等以汽車業務作為主導的半導體供應商,才愿意去開設新廠用于汽車芯片,但這并不能解決短期內的缺貨。
其他不少半導體公司只能去代工廠搶產能來填補部分芯片需求。這就造成了車廠芯片訂單和消費電子芯片訂單在代工廠“拼車”的尷尬現象,然而汽車芯片獲利不及后者,也無法用于其他應用。以臺積電為例,汽車收入僅占其總收入的3%,哪怕受到壓力增加產量,勢必也不會以拖累其他高利潤芯片的生產,只能擠牙膏擠出小部分產能。國內的中芯國際汽車及工業業務也只占營收的5.9%,與消費電子占據的34.3%相距甚遠。
這次缺貨潮對車廠來說同樣是一次警鐘,隨著技術演進,一輛汽車中用到的芯片數目已經成倍增長。車廠必須向專注于消費電子的科技企業看齊,加大半導體投資,尤其是先進芯片的設計和制造。
建廠成本高 要想生產車廠所需的芯片,至少需要40億美元建造一個新的晶圓廠。在兩年的建設后,晶圓廠的目標也會從產能爬坡變為降低單件成本。據了解,汽車芯片每片晶圓成本起初為4000美元左右,之后在5年后考慮到貶值的情況下,才會將成本降至每片晶圓2000美元。除了成本降低外,良率也會逐步提高,比如最初只有50%,二至三年后才能提高至90%。
所以要想從這種低利潤的半導體設備中盈利,芯片制造商必須花費近5年的時間。而且現有的晶圓廠已經降低了成本,要想打造新廠入局明顯沒有競爭力。此外,擴大和增加汽車芯片的制造對于營收來說同樣不利,因為處于穩定性和認證的考慮,不少汽車廠商仍在大量使用10年前的芯片。雖然新能源和自動駕駛推動了汽車芯片技術的發展,但整體上依舊缺乏尖端技術,市場尚未完全成熟。
再從芯片制造技術進步的角度來看,保證技術革新所需的成本越來越高。根據美國半導體協會提供的數據,設計新一代芯片的開銷是上一代的十倍以上。更不用說建設最新制程晶圓廠所需的天價成本,哪怕靠各國政府的補貼也只能填補一部分的資金。
產能與利潤的沖突
除此之外,技術競爭和地緣政治帶來的復雜性讓外企的進駐也受到了重重阻礙,況且即便有了最新的制程技術,也會將多數產能用于尖端科技,而不是相對較為滯后的汽車市場。
盡管擴大現有產線的產能也是一條出路,但芯片制造商也有自己的考量。去年由于疫情原因,不少芯片廠商因為產能閑置裁員了一批員工。隨著生產慢慢復蘇,面臨產能不足的問題車廠又開始步步緊逼,芯片制造商擔心下一次低迷期到來時,誰又會為他們的閑置產能買單呢?
歐洲一家半導體廠商收到了車廠的加急訂單,后者還問道:“你們為什么不加夜班來提高產能呢?”這家半導體廠商的負責人回復道:“你難道以為我們沒在加夜班?”

在市場規模上,汽車產業每年在芯片上的支出約為400億美元,約占芯片市場的十分之一。只有像英飛凌和博世等以汽車業務作為主導的半導體供應商,才愿意去開設新廠用于汽車芯片,但這并不能解決短期內的缺貨。
其他不少半導體公司只能去代工廠搶產能來填補部分芯片需求。這就造成了車廠芯片訂單和消費電子芯片訂單在代工廠“拼車”的尷尬現象,然而汽車芯片獲利不及后者,也無法用于其他應用。以臺積電為例,汽車收入僅占其總收入的3%,哪怕受到壓力增加產量,勢必也不會以拖累其他高利潤芯片的生產,只能擠牙膏擠出小部分產能。國內的中芯國際汽車及工業業務也只占營收的5.9%,與消費電子占據的34.3%相距甚遠。
這次缺貨潮對車廠來說同樣是一次警鐘,隨著技術演進,一輛汽車中用到的芯片數目已經成倍增長。車廠必須向專注于消費電子的科技企業看齊,加大半導體投資,尤其是先進芯片的設計和制造。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芯片
+關注
關注
460文章
52505瀏覽量
440828 -
汽車電子
+關注
關注
3037文章
8345瀏覽量
170155 -
晶圓
+關注
關注
53文章
5162瀏覽量
129790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熱點推薦
傳現代汽車解散半導體戰略部門!車企自研芯片還可行嗎?
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梁浩斌)現代汽車在過去幾年間,一直在汽車芯片領域有所布局,在2022年6月,現代汽車成立了一個半導體研究實驗室,目標是
蘇試宜特助力精控集成半導體完成AEC-Q車規認證
近期,在蘇試宜特汽車可靠性驗證中心的支持下,深圳精控集成半導體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精控集成半導體”)的一款高性能高可靠性16通道車規級BMS
武漢芯源半導體CW32L010在兩輪車儀表的應用介紹
隨著兩輪電動車的智能化發展,儀表盤作為人機交互的重要界面,其功能需求日益復雜。武漢芯源半導體的安全低功耗單片機CW32L010憑借其優異的性能和豐富的外設資源,成為兩輪車儀表盤應用的理想選擇。
本文
發表于 05-13 14:06
國產FPGA公司高云半導體榮獲 “年度汽車產業鏈突破獎”,引領車規芯片發展
4月25日-26日,由《中國汽車報》有限公司、上海車展管理有限公司、汽車電子產業投資聯盟聯合主辦,愛集微咨詢(廈門)有限公司協辦的“2025
先楫半導體MCU具有哪些優勢?
先楫半導體(HPMicro)成立于2020年6月,是一家專注于高性能嵌入式解決方案的半導體企業,總部位于上海浦東軟件園。公司聚焦于研發高性能微控制器(MCU)、微處理器及配套外設芯片,
發表于 04-14 10:04
東芝功率半導體后道生產新廠房竣工
東芝電子元件及存儲裝置株式會社(東芝)近日在其位于日本西部兵庫縣姬路半導體工廠的車載功率半導體后道生產新廠房舉辦了竣工慶祝儀式。新廠房的產能將比2022財年的水平增加一倍以上,并將于2
北京市最值得去的十家半導體芯片公司
突出表現的半導體企業。以下是基于技術創新、市場地位及發展潛力綜合評估的十家最值得關注的半導體芯片公司(按領域分類):
1. 芯馳科技(SemiDrive)
領域 :
發表于 03-05 19:37
RISC-V車規芯片研討會暨南京紫荊半導體落地簽約
近日,RISC-V車規芯片閉門研討會暨南京紫荊半導體簽約儀式在南京隆重舉行。此次活動標志著南京紫荊半導體有限公司正式落地于江北新區研創園。
【「大話芯片制造」閱讀體驗】+ 半導體工廠建設要求
關聯,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部分開始。我沒有去過芯片制造工廠,因此首先閱讀了“漫游半導體工廠“一章,想知道一個芯片制造工廠與電子產品生產工廠有何區別。
此前就聽說芯片制造廠是用水用電大戶
發表于 12-29 17:52
現代汽車解散半導體戰略集團
近日,據韓媒最新報道,現代汽車集團已正式解散其半導體戰略集團。該集團此前在公司內部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主要負責推動汽車半導體的自主研發,旨

中國半導體的鏡鑒之路
,比如說當年的索尼。索尼的半導體,大家都以為是索尼的一個芯片子公司,但它不是索尼的子公司,它是索尼集團的一個半導體部門,這個在日本是很常見的。NEC、索尼這是當年世界的老大,松下、日
發表于 11-04 12:00
類比半導體發布三款汽車智能驅動芯片
隨著汽車工業加速邁向智能化與電氣化的未來,汽車芯片在塑造下一代駕駛體驗中扮演著核心角色。在日前結束的2024慕尼黑上海電子展(electronica China),類比半導體作為國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