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產智能手機的快速發展,在許多方面都進步飛速。各個手機廠商也都在絞盡腦汁增加手機的賣點,而無線充電便是其中之一。尤其是最近一年,我們甚至可以看見個別手機的無線充電傳輸速度達到了55W。正當小黑以為無線充電將要大放光彩時,就遭遇了當頭一棒!
無線充電傳輸功率被限制!
最近,工信部毫無征兆的發布了一個意見征求稿:《無線充電(電力傳輸)設備技術要求》,其中明確表示了移動、便攜式無線充電設備的額定傳輸功率需小于50W。
那么為什么工信部要突如其然的對無線充電“下手”呢?其實原因很簡單:為了用戶的身體健康考慮。
當我們在使用無線充電時,電能會轉化為電磁波再重新轉化為電能,這個轉化的過程中無疑會釋放一定的輻射。
當然小伙伴們不用擔心,畢竟目前的無線充電對人體的傷害基本可以忽略不計。但如果未來無線充電功率越來越大,那么就該引起重視了。
目前來看,無線充電傳輸功率超過50W的只有小米和OPPO兩個廠商。但小黑也不排除其實很多廠商已經在“背地里”偷偷研究了,不過這下只能暫緩了。
而對于這個限制,網友們不買賬了。其實也能理解,畢竟現在的無線充電蒸蒸日上,而這個限制無疑是一盆冷水。要知道小米11 Pro本來計劃要推出67W無線充電,而今也只能停下腳步了。
不過看到了這個限制,蘋果估計要偷著樂了。因為蘋果之前也推出了自家的無線充電設備——Magsafe,而Magsafe的充電傳輸功率只有15W,遠不及工信部所說的50W。當然這只是一句玩笑話!
不過小黑要告訴大家,工信部發布的只是一個“意見征求稿”,最后的明文規定還沒確定下來,所以這件事可能還有回旋的余地。再者說,小黑甚至覺得這個限制也許對于無線充電來說是一件好事。
限制反而是利好!
明明遏制了無線充電的發展道路,為什么小黑還會說是一件好事呢?且聽小黑慢慢道來!首先,小伙伴們需要明白一件事。無論有線充電還是無線充電,標識的傳輸功率數值通常都是“峰值”,也就是最高值。
舉個例子,小米11的55W有線閃充、50W無線閃充,這里面的55W和50W實際是能夠達到的最高傳輸功率,并非一直都能維持這個數值。大部分情況是,峰值的傳輸功率僅能維持很小一段時間。
再換句話說,別看有些廠商已經做到了120W閃充,但只能維持幾秒的120W還不如能夠穩定傳輸的50W來的實用。
反觀工信部的意見征求稿,小伙伴們是不是讀懂了弦外之音呢?其實小黑認為工信部是在旁敲側擊,無線充電高功率傳輸的方向錯了。而應該把重心放在如何優化充電上。
其它行業或也受影響
▲ 電動汽車也受限制
工信部的征求意見稿,除了手機行業以外,還對其它的行業進行了限制。比如電動汽車(含摩托車)無線充電設備額定傳輸功率應小于22W。同時還說明了磁場強度發射限制。
看完了工信部發表的征求意見稿,小黑就聯想到了前陣子小米剛剛曝光的隔空充電技術。如果要說誰的磁場輻射更厲害,那肯定是隔空充電,畢竟設備之間的距離比較遠。
這就很好解釋為什么小米隔空充電的傳輸功率只有可憐的5W,如果傳輸功率增大難免會對人體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所以這也是小米隔空充電還沒有正式發布的原因之一!
那么如何才能提升隔空充電效率也成為了廠商們需要考慮的,畢竟讓設備只針對需要充電的設備充電,而對人體不產生輻射,是一個很大的難點!
雖然這個限制目前還處于征求意見中,但小黑還是認為,工信部這樣的做法確實能夠好好整頓一下,那些表面上數值很好看,但其實只是噱頭的廠家。也希望還在研究無線充電的廠商們能夠不斷優化充電的效率,這才是重中之重!
責任編輯:haq
-
電動汽車
+關注
關注
156文章
12202瀏覽量
232603 -
智能手機
+關注
關注
66文章
18556瀏覽量
181187 -
無線充電
+關注
關注
1295文章
3285瀏覽量
317207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