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芯片禁令下,中興、華為等公司的核心業務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不過,國內廠商也由此意識到自主研發芯片的重要性。可以看到,最近兩年國產手機廠商、電腦廠商都加大了國產元器件的采購力度,國產零件市場規模快速擴大。
手機上的關鍵零件
事實上,限制中興、華為等公司終端業務發展的并不只有處理器。射頻芯片、數模轉換器這類手機上必不可少的部件,大部分都依靠進口。
即便解決了所謂的核心芯片問題,國內廠商能采購處理器,生產自研處理器,但其他關鍵零部件供應得不到解決,國內廠商面對制裁,同樣無可奈何。
當然,國內并非是沒有企業研發相關產品,正如海思和中芯國際扛起國產芯片設計、生產兩面大旗一樣。在國內關鍵零部件市場上,同樣有一家廠商在同海外企業爭搶市場份額,這家公司就是卓勝微電子。
中國公司打破美日壟斷
公開資料顯示,卓勝微電子誕生于2012年8月,成立時間并不長,但目前已經發展成射頻市場上某些細分領域的龍頭企業。像射頻開關和LNA芯片為核心的射頻芯片設計方面,卓勝微都掌握著極高的話語權。
卓勝微的出現,成功打破了海外廠商對國內射頻前端元器件市場的壟斷,而且卓勝微正在不斷擴大影響力,加速對其他元器件進行國產替代。近兩年,卓勝微電子在PA和SAW濾波器領域就積極布局,市場份額占比提升明顯。
國產替代東風助力
觀察卓勝微電子近五年財報可以看出,卓勝微電子營收增長趨勢非常強勁,公司2018年之前營收大都來自海外,但在此之后,得益于華為、小米等公司的大力扶持。卓勝微電子國內營收占比開始大幅提升。目前,國際一線廠商都已經成為卓勝微電子的客戶。
而隨著國產品牌在全球市場快速崛起,卓勝微電子的營收以及品牌影響力,必然會一同增加。
在5G手機快速普及,手機廠商對模塊化射頻零部件要求越來越高,且卓勝微電子已經掌握相關技術的情況下,發展前景未來可期。
一年凈利潤超過10億
根據最新財報數據,卓勝微電子2020年營收總額超過27億,其中凈利潤超過10.57億。相比2019年同期增長112%,明顯快過市場平均增速。這意味著,卓勝微電子在過去一年時間里,成功從不少廠商手中奪過了市場份額。
而卓勝微電子之所以能取得該成績,在看來原因不過兩點:
一方面卓勝微電子本身就處在風口上,受益于5G市場和物聯網市場規模的擴大,所研發的射頻前端芯片和物聯網芯片市場需求量都有明顯提升。
另外,卓勝微電子的研發投入近兩年成倍數增加,公司產品因此獲得更強的競爭力,營收和利潤率提升也是理所應當的事情。
困局和機遇
不過,對于卓勝微電子而言,5G和物聯網雖然是機遇,但卓勝微電子也有自己的困局。相比海外企業Skyworks和QORVO,公司整體實力仍有差距。
卓勝微電子合作廠商雖然都是手機龍頭企業,不過供貨的大都是中低端產品,并且產線十分單一,可替代性強。
在市場越來越大,競爭愈發激烈的情況下。卓勝微電子必須加快發展速度,否則很可能被其他廠商取代。
你認為未來卓勝微電子有希望在射頻前端市場反超海外廠商嗎?
責任編輯:tzh
-
芯片
+關注
關注
458文章
51426瀏覽量
428795 -
射頻
+關注
關注
104文章
5632瀏覽量
168411 -
濾波器
+關注
關注
161文章
7901瀏覽量
179282 -
華為
+關注
關注
216文章
34584瀏覽量
253444 -
5G
+關注
關注
1356文章
48524瀏覽量
566796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總營收超萬億,AI仍是臺積電最強底牌!

聯電4月營收197億元新臺幣 創下聯電16個月以來營收新高記錄
意法半導體營收大幅下滑,2024年全年營收預期下調
藍思科技2023年營收利潤雙增 營收544.91億同比增長16.69%
華為2023年財報出爐:凈利潤大增144%至870億,終端業務營收增長17.3%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