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探測器成功登陸火星表面的只有美國,而隨著5月15日天問一號探測器與祝融號火星車成功著陸,祝融號火星車順利發回遙測信號,象征著我國成為了世界上第二個成功實現火星登陸探測的國家,火星首次留下中國印跡。蘇聯雖然也成功實現過軟著陸,卻只在火星表面堅持了14秒,隨后徹底失聯,無法確定火星車是否成功著陸。
天問一號及其研發團隊 / 中國航天五院
5月15日凌晨1點,天問一號探測器在停泊軌道開始降軌,4點附近實現著陸巡視器與環繞器分離,在三小時的飛行后進入火星大氣,最后經歷了驚險的九分鐘成功軟著陸。
那么這九分鐘里的減速、懸停避障和緩沖為何要用“驚險”這一詞來形容呢?這是因為其中有不少可能會使著陸功虧一簣的阻礙,也是目前火星登陸成功率如此之低的原因。首先,地球與火星之間距離過于遙遠,要知道天問一號從成功發射到進入火星軌道可是花了近七個月的時間,如此距離也使得控制指令的通信時延長達18分鐘,而整個著陸過程也才只有9分鐘。這也就意味著遠在地球上的控制中心無法干預這個過程,只能由探測器自主進行決策。
其次,飛行速度高達每秒4.8公里的探測器減速過程極其復雜,包括氣動減速、降落傘減速和動力減速三個環節,任何一環出錯都有可能造成探測器高速撞向火星表面。航天科技集團在設計進入艙的迎風面時,特地將其打造成球錐相切的外形,進一步加強氣動減速的效果,將速度降至每秒460米左右。
降落至600至800米高度后,著陸巡視器將在空中懸停來選取最佳的降落地點,這就是第二個環節懸停避障。巡視器將利用光學敏感器拍攝CCD圖像,自主判斷降落區的大體障礙,從而實現初步的粗避障。降至100米左右的高度時,再利用避障敏感器中的激光三維成像模塊來進行精避障。最后探測器利用緩沖來成功著陸火星表面。
火星車建模圖 / 中國科學院
祝融號火星車同樣是黑科技滿滿,與1000多公斤重的美國毅力號相比,它只有240公斤重。但身材小不代表效能差,祝融號攜帶了多個有效載荷,可執行地質、礦物、土壤和水冰分布等多種分析任務。包括對火星表面100米以下成像的探地雷達,檢測表面磁場強度的磁場探測器,分析溫濕度與氣象指標的氣象測量儀等。
隨著火星車的穩定落地,在著陸巡視器內進行一系列穩定調試和原地數據收集后,相信祝融號很快就可以出倉開展巡視探測工作,從火星向我們傳來更多珍貴的圖像和數據,完成預計90天的火星探索。在此之前,我們不妨先期待一下兩器互拍的圖像吧。
埃隆·馬斯克發來祝賀 / Twitter
為此次成功登陸火星發來祝賀的還有SpaceX CEO埃隆·馬斯克,他在新華新聞的官方推文下回復道,“恭喜,火星登陸是非常困難的?!盨paceX的SN15也在近日成功發射,雖然SpaceX也有自己的火星登陸計劃,但馬斯克稱這一計劃很可能要在2024年才能實現。
本月的航天喜訊不僅只有天問一號和祝融號的火星探索,同樣還有我國的空間站任務。相信大家還記得兩周前成功發射的中國空間站“天河號”核心艙,如今第二次發射任務也已經準備就緒,此次將由長征七號遙三運載火箭將天舟二號發往空間站。5月16日,也就是天問一號發射成功的次日,天舟二號貨運飛船和長征七號遙三運載火箭組合體已轉運至發射區。在進行各項功能檢查和聯合測試之后,即可發射。從此前長征五號轉運后在一周內開展了發射工作,天舟二號的的發射也已近在咫尺了。
本文由電子發燒友原創,轉載請注明以上來源。如需入群交流,請添加微信elecfans999,投稿爆料采訪需求,請發郵箱huangjingjing@elecfans.com。
-
火星
+關注
關注
0文章
93瀏覽量
11756 -
天問一號
+關注
關注
0文章
3瀏覽量
2748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視美泰EVS事件融合相機新品“靈光一號”正式發布,開啟視覺新紀元
![視美泰EVS事件融合相機新品“靈光<b class='flag-5'>一號</b>”正式發布,開啟視覺新紀元](https://file1.elecfans.com/web3/M00/01/EE/wKgZO2dZYZOAHlAFAAA6QgnPEOQ112.png)
云電腦登陸,云電腦登陸的教程,云電腦搭建工具怎么連接
![云電腦<b class='flag-5'>登陸</b>,云電腦<b class='flag-5'>登陸</b>的教程,云電腦搭建工具怎么連接](https://file1.elecfans.com/web3/M00/06/80/wKgZO2eLOcqAYnf1AABTTCMlVdE525.png)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