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物聯網安全挑戰需要一種雙管齊下的方法。它必須從受保護產品的角度(通過運行軟件的安全代碼)和這些設備上的固件來為應對網絡攻擊做好準備。物聯網安全策略還必須具有檢測和響應能力,以防止網絡攻擊者利用漏洞進行的攻擊。
隨著物聯網設備風險的增加,企業必須通過培訓、滲透測試和設備維護計劃來評估和加強其產品保護。
物聯網設備具有固有的網絡安全風險,這已經不是什么秘密。物聯網為惡意攻擊者發動網絡攻擊和入侵聯網設備打開了大門;網絡攻擊者通過DDoS攻擊破壞基礎設施并入侵網絡;并可能獲得對私人或敏感信息的訪問權限。運行物聯網設備的許多嵌入式固件不安全且極易受到攻擊,從而使關鍵系統面臨風險。
隨著物聯網設備的激增,風險也在增加。根據調研機構Gartner公司的預測,到2021年底,全球物聯網設備的采用數量預計將達到250億臺。根據麥肯錫公司的調查,每秒將有127個新的物聯網設備連接到互聯網,這些設備上潛在的可利用漏洞助長了不斷增長的攻擊面。
應對物聯網安全挑戰需要一種雙管齊下的方法。它必須從受保護產品的角度(通過運行軟件的安全代碼)和這些設備上的固件來為應對網絡攻擊做好準備。物聯網安全策略還必須具有檢測和響應能力,以防止網絡攻擊者利用漏洞進行的攻擊。
預測設備安全性改進
雖然物聯網的采用率持續增長,但圍繞物聯網的標準、合規性要求和安全編碼實踐并沒有以同樣的速度發展。最近備受關注的軟件供應鏈攻擊使安全編碼問題成為焦點,促使各國政府發布命令,要求政府部門和企業購買和部署安全軟件。這一關鍵性的轉變將對全球軟件開發過程和生命周期產生直接影響,特別是考慮到采購的巨大范圍時。幾乎所有設備制造商和軟件公司都將受到直接影響,因為政府部門開始要求私營部門履行義務,并在各行業領域建立新的安全標準。
針對物聯網,這些命令指示政府部門啟動試點計劃,以提高物聯網設備的安全能力,并確定物聯網網絡安全標準和消費者標簽計劃的安全軟件開發實踐。也許這正是私營部門需要調整其做法以符合這些標準的驅動力。根據Bitdefender公司的估計,在該公司通知的具有軟件漏洞證據的物聯網設備制造商中,只有不到30%的制造商做出了回應或承認了這些缺陷。此外,雖然大多數制造商最終會解決問題,但他們的反應相對緩慢。
由于政府機構積極與行業領袖進行協商,以解決有關命令實施的確切時間以及各種基礎設施和制造商需要遵守的規模的問題,制造商現在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做好準備:
強制要求軟件開發人員接受安全編碼培訓。
通過社區征集和共享有關常見物聯網漏洞的信息。
通過檢查網絡安全社區來研究最常見的陷阱。
使用自動化工具進行代碼分析,確保在未預先掃描潛在漏洞的情況下,任何內容都不會泄露。
使用滲透測試團隊查找開發周期中遺漏的任何內容,但要審查第三方滲透測試提供商。
假設一切都有缺陷
在理想情況下,對于物聯網設備的用戶來說,其購買的產品符合標準和要求,但要認識到需要對設備進行滲透測試。
如今,沒有哪一個系統不會受到損害,無論是在什么運營環境中。因此利用滲透測試找到這些漏洞是很重要的。
一旦物聯網設備通過安全認證并部署在企業的基礎設施中,務必使用擴展檢測和響應、端點檢測和響應或其他安全運營中心解決方案進行監控。這樣即使被攻擊,也會擁有所需的可見性,以確定設備是否正在執行有關訪問、查詢、時間和IP地址的可疑行為方面不應該做的事情。此外,這些檢測和響應功能提供了物聯網設備應該如何操作的信息,使異常行為更容易被發現,同時還確保在這些設備受到網絡攻擊時提供保護。
準備防御措施
物聯網設備在消費者與工業或商業環境中的使用壽命差異很大。根據調查,物聯網設備在消費者環境中的平均使用壽命為3至5年,在商業環境中的平均使用壽命為7至10年。現實情況是,其中只有一小部分是具有受控更新機制的智能設備,因此預計任何內置保護措施可能將在兩年內過時。
即使產品開發生命周期中的標準尚未實施,也要假設其環境中的一切以及為保護它所做的一切都是有缺陷的。所以很重要的一點是,需要了解這些設備遭到破壞時會發生什么,以及會產生什么影響。雖然需要預測它是如何發生的,但更重要的是關注它是否發生。
面臨這些風險,準備好防御措施是很重要的:
首先,對物聯網設備進行優先排序和隔離。隔離網絡上的設備將在發生網絡攻擊時最大限度地減少任何損害,并允許快速隔離。利用端點檢測和響應技術或與提供端點檢測和響應的服務提供商合作,仍然是在用戶或設備級別識別和補救潛在威脅的關鍵。
制定解決設備維護問題的短期、中期和長期計劃。了解哪些設備(例如交換機和路由器)必須安裝最新的操作系統或軟件。了解更新到達設備有多容易或有多困難,如果存在漏洞,供應商修復和發布軟件更新的速度有多快。
確定供應鏈攻擊的緩解措施。不僅要考慮這些設備的生產鏈,還要考慮該設備的環境和生態系統,尤其是在服務提供商級別。
在評估企業中物聯網設備的安全性時,準備工作仍然是關鍵。通過了解如何確保安全的產品保護和利用滲透測試以及端點和網絡防御準備措施,企業能夠更好地解決物聯網的安全問題。
責任編輯:haq
-
物聯網
+關注
關注
2913文章
44930瀏覽量
377065 -
網絡安全
+關注
關注
10文章
3193瀏覽量
60206
原文標題:物聯網安全的發展與對威脅的防御
文章出處:【微信號:iot102,微信公眾號:物聯網頭條】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