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dB似乎成為了目前降噪耳機的一道分水嶺,往下35dB左右的降噪深度,效果不盡人意;往上則是動輒千元的高昂價格。為了打造一款降噪效果可以媲美千元耳機,同時也讓大部分人可以消費得起的產品,NANK南卡在歷經一年多的研發測試后,在降噪技術領域迎來了全新的突破,發布了支持40dB深度降噪的南卡A2,售價399元。
在新一代降噪芯片的加持下,南卡A2主動降噪藍牙耳機的降噪運算力也更加強悍,同時采用單耳雙麥克風的設計,實時抓取環境噪音,并輸出與噪音信號相反的聲波,對噪音進行抵消,實現40dB的深度降噪。同時為了更舒適的降噪效果,南卡A2更支持動態自適應降噪,通過對噪音的分析識別,匹配與噪音場景相對應的降噪模式,讓你在復雜多變的場景中,也能時刻獲得舒適的降噪體驗。
南卡A2主動降噪藍牙耳機更擁有時下非常熱門的通透模式功能,簡化功能操作,無需手機設置,只需輕觸耳機就能快速開啟通透模式,讓你戴著耳機,有能清楚地聽到周圍的“風吹草動”。當同事與你溝通工作時,你可以打開通透模式,不用摘下手機;乘坐公交車時,打開通透模式,也不會再錯過到站提醒。
南卡A2同時支持雙MIC通話降噪,提升嘈雜環境下的通話體驗。在通話場景中,南卡A2能實時采集環境音,并從環境音中分離出人聲和環境聲,通過智能算法進行清晰人聲、淡化環境聲的處理,從而讓通話更加輕松。
除了新功能的加入,對于產品基礎的性能提升,體驗優化,南卡A2主動降噪藍牙耳機也盡顯誠意。采用了藍牙5.2芯片,帶來了更加穩定、高效的連接,對于斷連、掉線等現象有了進一步的改善。同時藍牙5.2也進一步提升了傳輸速率,帶來更低的聲音延時,結合南卡A2雙主機設計和獨特的低延時優化技術,實現50ms的超低延時,游戲觀影更加“聲臨其境”。
不僅如此,南卡A2主動降噪藍牙耳機在產品的多處細節中,也進行了深度的優化和改良。不僅支持無線充電,更帶來30小時的超長續航,4.1g的超輕盈機身也讓佩戴更加舒適。不管是降噪技術的突破,還是功能體驗的深度優化,都讓南卡A2顯得極具競爭力,成為極具熱度的產品。
fqj
-
無線耳機
+關注
關注
6文章
3266瀏覽量
49163 -
降噪耳機
+關注
關注
2文章
1221瀏覽量
25368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喧囂都市中的私密時光:降噪耳機真正的救星
評測 覽邦(Lanbang) LairPods Pro+ 多模式真無線降噪耳機
![評測 覽邦(Lanbang) LairPods Pro+ 多模式真<b class='flag-5'>無線</b><b class='flag-5'>降噪</b><b class='flag-5'>耳機</b>](https://file1.elecfans.com//web3/M00/01/3C/wKgZO2dRiK-AM7k_AACNhOTE7QM571.jpg)
戴上降噪耳機的我,為什么還要捂住耳朵?
![戴上<b class='flag-5'>降噪</b><b class='flag-5'>耳機</b>的我,為什么還要捂住耳朵?](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0C/33/wKgZomdAQByAejRVAAn7w5AIvYs440.jpg)
將千元HiFi級音質裝進降噪藍牙耳機里,覽邦 Laipods Pro+評測
![將千元HiFi級音質裝進<b class='flag-5'>降噪</b>藍牙<b class='flag-5'>耳機</b>里,覽邦 Laipods Pro+評測](https://file1.elecfans.com//web1/M00/F4/F5/wKgaoWc0FLSARx4cAAnRP0pWoN8009.jpg)
藍牙耳機降噪功能的重要性
使用TLV320AIC3256做藍牙主動降噪耳機,存在一個功耗無法達到要求的問題求解
蘋果新品AirPods Pro 3與AirPods 4:降噪技術革新與健康功能新探索
飛利浦影音推出首款AI會議降噪耳機飛利浦“8號”
索尼WH-1000XM5降噪耳機發售,搭載A1降噪與40kHz高音
AKG重磅發布N5 Hybrid耳機|參考級音質與AI黑科技對撞,引爆降噪耳機新潮!
覽邦F9 FreeBuds Plus多模式降噪耳機評測,旗艦藍牙耳機擔當,主動降噪藍牙耳機標桿
![覽邦F9 FreeBuds Plus多模式<b class='flag-5'>降噪</b><b class='flag-5'>耳機</b>評測,旗艦藍牙<b class='flag-5'>耳機</b>擔當,主動<b class='flag-5'>降噪</b>藍牙<b class='flag-5'>耳機</b>標桿](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C7/16/wKgaomYGLA-APCebABP_LZxgKeg231.jpg)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