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發(fā)燒友網報道(文/吳子鵬)2022年伊始,華為便迎來了一位新晉的“天才少年”,他就是本碩博全部就讀于復旦大學的林田。據悉,林田是華為第20位“天才少年”,同時也是華為2022年首位“天才少年”。
我們從復旦大學信息公開網上看到了《復旦大學學士學位授予工作細則》,其中對學位證授予有明確的描述,包括成績的平均績點大于或等于2.0。
林田大一略顯“糟糕”的局面源于其精神的放松,很多人都會記得高中老師會在授課時強調,高中是學習路途中最后的苦日子,到了大學就能放飛自己了,學海無涯也就苦到頭了。林田對于這段經歷回憶說,自己覺得大學就是隨便玩玩就可以了,因此將更多的時間投入到玩游戲中。那么對于大一的他來說,掛科、補考也就成為意料之中的事情。
元宵佳節(jié)父母送他回去補考,以及只有他一人返校空蕩蕩的宿舍刺激了林田,他暗暗下定決心,自己從此以后絕不能再掛科、再補考。掛科補考讓林田的心性發(fā)生了改變,而擇選通信工程專業(yè),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則是“一次救贖”。
自此林田重回到了學霸正確的發(fā)展路線上,開始積極做班委,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識儲備,本科大三學年,林田的學分績點接近了復旦滿分的4.0,而這些都源自他那個最初的念頭:不能再掛科、再補考。
林田的改變和復旦大學優(yōu)秀的教師團隊也有關系,在他的回憶中,系主任遲楠老師讓他明白了在學習和科研的道路上,沒有捷徑可走,唯有刻苦勤奮與堅持不懈的努力。而研究生導師朱宇教授對他而言,亦師亦友,讓他體會到了沒有包袱做科研的感覺,在實驗室中感受到了由衷的快樂。
根據復旦大學官網透露,截止到目前,林田已經發(fā)布了13篇論文,包括8篇SCI論文(2篇SCI一區(qū),4篇SCI二區(qū))以及5篇EI檢索會議論文。
因為每年從復旦大學畢業(yè)的博士并不少,根據公眾號復旦大學研究生教育的統計數據,2021年,復旦大學招收碩士和博士研究生共計11160名(包括外國留學生和港澳臺生)。其中,碩士研究生8100余人,博士研究生接近3000人。
而通過下圖能夠看出,林田所在的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每年招收研究生的數量在復旦大學處于人數較多的幾個學院,2021年排名第三位。
通過林田的描述再次印證了我們此前猜測的華為“天才少年”的評判標準之一,那就是綜合能力,無論是“野生馬斯克”彭志輝,還是“天才少女”武敏顏,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他們并非只注重學術方面的造詣,而是擁有很強的綜合學習能力,且理論和實踐的結合很出色。
根據林田的描述,他之所以能夠通過面試,也是因為他能夠在幾分鐘的時間內用黑板報的方式描述出自己工作的核心思想,這需要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有全方位的理解,而不是只關注自己眼前的一個模塊或者一部分代碼。
同時,他也提到了華為對學術嚴謹性和實踐落地的重視。“實習匯報時,我提到印象中,在學校里面可能更注重于理論推導的嚴謹性,但企業(yè)可能更注重于最后實際落地的結果。但是部門的領導表示,華為永遠追求技術的嚴謹,無論是理論還是實際都力爭做到最好。”林田在回憶自己的實習經歷時提到。
當然,林田能夠成為華為的“天才少年”也和他所從事的研究方向有關。我們翻看林田的研究生導師朱宇教授的代表性論文和專著,其中兩篇是林田為第一作者的論文,一個是《基于深度學習的大規(guī)模天線陣列的波束成形設計》;另一篇是《基于MMSE 標準的毫米波系統的混合波束成形》。這些無疑都是林田所從事的5G通信領域的關鍵技術。
我們都知道5G要能夠提供高速率、大帶寬和低時延,那么隨著高頻無線通信功耗的增加,就必須要用到大規(guī)模天線技術來作為5G多天線技術,用自適應控制天線方向的方法來彌補功耗。而波束成形的存在則讓5G能夠對抗高“路損”,我們都知道頻率越高傳輸的距離越近,而波束成形技術會對無線信號的能量產生聚焦,形成一個指向性波束,但需要精準對位,否則用戶便無法接收信號,那么波束管理技術的重要性便體現出來,而通過引入深度學習之后,波束管理技術無疑會得到顯著增強。
5G要釋放真正的潛力,豪米波是必經之路。根據奈奎斯特第一準則就能夠知道,通信速率和帶寬是正比關系,而提升通信速率最直接的辦法就是采用更高頻的豪米波。波束成形能夠調節(jié)信號的幅度和相位,使得傳輸精度無限提高,這是波束成形的魅力,但波束成形需要成本高昂的數模/模數轉換器,使用數量會隨著天線數量的增加而增加。而為了能夠讓大規(guī)模天線陣列成本降低,混合波束成形便成為必要的技術,通過將數字波束成形和模擬波束成形區(qū)分開,以此來減少通信鏈路。通過找到RF和數字波束成形的最佳劃分,能夠極大地提高大規(guī)模天線陣列的靈活性,能夠以最低成本面向應用設計天線陣列。
當然,這些只是林田13篇論文中的其中2篇,但對于華為后續(xù)的5G發(fā)展很關鍵。
華為“天才少年”的任務是挑戰(zhàn)世界級難題,“向上捅破天、向下扎到根”,和他們一起工作的也都是科技界的大牛。根據華為官方透露,目前華為擁有700+數學博士、800+物理學家、120+化學家,因此天才少年能夠獲得Fellow級導師、行業(yè)頂級交流機會。
當前,華為“天才少年”計劃主要面向的領域是聯接、人工智能、智能終端、云與計算、智能汽車和智能制造。以下是華為公開信息中的“天才少年”的具體名單。
一切從“不掛科、不補考”開始
林田能夠入選華為天才少年,用實際行動闡釋了浪子回頭金不換,因為大一學期的林田還是一個掛科需要補考的學生,且當時他的學分績點只有1.8,如果按照這個勢頭下去,他要么是被復旦大學勸退,要么是學到最后拿不到自己的學位文憑。我們從復旦大學信息公開網上看到了《復旦大學學士學位授予工作細則》,其中對學位證授予有明確的描述,包括成績的平均績點大于或等于2.0。

圖源:復旦大學信息公開網
林田大一略顯“糟糕”的局面源于其精神的放松,很多人都會記得高中老師會在授課時強調,高中是學習路途中最后的苦日子,到了大學就能放飛自己了,學海無涯也就苦到頭了。林田對于這段經歷回憶說,自己覺得大學就是隨便玩玩就可以了,因此將更多的時間投入到玩游戲中。那么對于大一的他來說,掛科、補考也就成為意料之中的事情。
元宵佳節(jié)父母送他回去補考,以及只有他一人返校空蕩蕩的宿舍刺激了林田,他暗暗下定決心,自己從此以后絕不能再掛科、再補考。掛科補考讓林田的心性發(fā)生了改變,而擇選通信工程專業(yè),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則是“一次救贖”。
自此林田重回到了學霸正確的發(fā)展路線上,開始積極做班委,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識儲備,本科大三學年,林田的學分績點接近了復旦滿分的4.0,而這些都源自他那個最初的念頭:不能再掛科、再補考。
林田的改變和復旦大學優(yōu)秀的教師團隊也有關系,在他的回憶中,系主任遲楠老師讓他明白了在學習和科研的道路上,沒有捷徑可走,唯有刻苦勤奮與堅持不懈的努力。而研究生導師朱宇教授對他而言,亦師亦友,讓他體會到了沒有包袱做科研的感覺,在實驗室中感受到了由衷的快樂。
根據復旦大學官網透露,截止到目前,林田已經發(fā)布了13篇論文,包括8篇SCI論文(2篇SCI一區(qū),4篇SCI二區(qū))以及5篇EI檢索會議論文。
為什么林田會是“天才少年”?
看到林田的履歷,很多人可能也會有疑問,林田為什么能夠成為華為的“天才少年”。因為每年從復旦大學畢業(yè)的博士并不少,根據公眾號復旦大學研究生教育的統計數據,2021年,復旦大學招收碩士和博士研究生共計11160名(包括外國留學生和港澳臺生)。其中,碩士研究生8100余人,博士研究生接近3000人。
而通過下圖能夠看出,林田所在的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每年招收研究生的數量在復旦大學處于人數較多的幾個學院,2021年排名第三位。

圖源:公眾號復旦大學研究生教育
通過林田的描述再次印證了我們此前猜測的華為“天才少年”的評判標準之一,那就是綜合能力,無論是“野生馬斯克”彭志輝,還是“天才少女”武敏顏,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他們并非只注重學術方面的造詣,而是擁有很強的綜合學習能力,且理論和實踐的結合很出色。
根據林田的描述,他之所以能夠通過面試,也是因為他能夠在幾分鐘的時間內用黑板報的方式描述出自己工作的核心思想,這需要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有全方位的理解,而不是只關注自己眼前的一個模塊或者一部分代碼。
同時,他也提到了華為對學術嚴謹性和實踐落地的重視。“實習匯報時,我提到印象中,在學校里面可能更注重于理論推導的嚴謹性,但企業(yè)可能更注重于最后實際落地的結果。但是部門的領導表示,華為永遠追求技術的嚴謹,無論是理論還是實際都力爭做到最好。”林田在回憶自己的實習經歷時提到。
當然,林田能夠成為華為的“天才少年”也和他所從事的研究方向有關。我們翻看林田的研究生導師朱宇教授的代表性論文和專著,其中兩篇是林田為第一作者的論文,一個是《基于深度學習的大規(guī)模天線陣列的波束成形設計》;另一篇是《基于MMSE 標準的毫米波系統的混合波束成形》。這些無疑都是林田所從事的5G通信領域的關鍵技術。
我們都知道5G要能夠提供高速率、大帶寬和低時延,那么隨著高頻無線通信功耗的增加,就必須要用到大規(guī)模天線技術來作為5G多天線技術,用自適應控制天線方向的方法來彌補功耗。而波束成形的存在則讓5G能夠對抗高“路損”,我們都知道頻率越高傳輸的距離越近,而波束成形技術會對無線信號的能量產生聚焦,形成一個指向性波束,但需要精準對位,否則用戶便無法接收信號,那么波束管理技術的重要性便體現出來,而通過引入深度學習之后,波束管理技術無疑會得到顯著增強。
5G要釋放真正的潛力,豪米波是必經之路。根據奈奎斯特第一準則就能夠知道,通信速率和帶寬是正比關系,而提升通信速率最直接的辦法就是采用更高頻的豪米波。波束成形能夠調節(jié)信號的幅度和相位,使得傳輸精度無限提高,這是波束成形的魅力,但波束成形需要成本高昂的數模/模數轉換器,使用數量會隨著天線數量的增加而增加。而為了能夠讓大規(guī)模天線陣列成本降低,混合波束成形便成為必要的技術,通過將數字波束成形和模擬波束成形區(qū)分開,以此來減少通信鏈路。通過找到RF和數字波束成形的最佳劃分,能夠極大地提高大規(guī)模天線陣列的靈活性,能夠以最低成本面向應用設計天線陣列。

林田在國際會議講解《基于MMSE 標準的毫米波系統的混合波束成形》
圖源:復旦大學
圖源:復旦大學
當然,這些只是林田13篇論文中的其中2篇,但對于華為后續(xù)的5G發(fā)展很關鍵。
華為“天才少年”名錄
根據不完全統計,林田是華為第20位天才少年,而這些人加入華為讓我們深刻地感受到華為招聘的別具一格。華為“天才少年”的任務是挑戰(zhàn)世界級難題,“向上捅破天、向下扎到根”,和他們一起工作的也都是科技界的大牛。根據華為官方透露,目前華為擁有700+數學博士、800+物理學家、120+化學家,因此天才少年能夠獲得Fellow級導師、行業(yè)頂級交流機會。
當前,華為“天才少年”計劃主要面向的領域是聯接、人工智能、智能終端、云與計算、智能汽車和智能制造。以下是華為公開信息中的“天才少年”的具體名單。

資料來源:媒體和華為發(fā)布,制圖:電子發(fā)燒友網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fā)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guī)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MIMO
+關注
關注
12文章
601瀏覽量
78022 -
Huawei
+關注
關注
1文章
179瀏覽量
20818 -
5G
+關注
關注
1360文章
48815瀏覽量
573858
發(fā)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熱點推薦
從 “將就” 到 “優(yōu)選”:消費降級時代,海翔科技二手半導體配件的逆襲之路
保障和服務體系,實現從被忽視到受青睞的逆襲,為行業(yè)企業(yè)提供新的發(fā)展思路。 關鍵詞:消費降級;海翔科技;二手半導體配件;高性價比;逆襲 一、引

Microtest微測檢測榮膺2025華為HiCar卓越合作伙伴稱號
在剛剛落幕的HDC · 2025華為開發(fā)者大會上,Microtest 微測檢測再度傳來捷報 —— 連續(xù)第三年榮膺 “華為HiCar 卓越合作伙伴” 稱號。從2023
華為放榜天才少年挑戰(zhàn)課題后 開放招聘79個傳感器研發(fā)崗位應屆生 只要博士
? ? 近期,華為、騰訊、比亞迪、小米等等各大科技公司,開啟了春季應屆生校招活動,作為我國硬科技產業(yè)的代表,華為對人才培養(yǎng)和科技研發(fā)的重視,為人稱道。 ? ? 不久前,《人民日報》在頭版刊登對華為

華為發(fā)布天才少年挑戰(zhàn)課題發(fā)布 五大主題方向課題放榜
華為正式發(fā)布了天才少年挑戰(zhàn)課題,誠摯邀請全球的青年才俊前來揭榜。這些挑戰(zhàn)課題覆蓋了智能聯接與計算、基礎研究與創(chuàng)新、智能終端、云計算以及智能汽車等多個前沿領域,旨在推動技術進步與創(chuàng)新。 ?揭榜領域
今日看點丨蘋果 iPhone 17 或將支持 Qi 2.2 標準;國內新勢力車企毛利率:賽力斯第一,小米第二
國內新勢力車企毛利率最強的,是靠著問界逆襲的賽力斯。從最新的統計來看(車企的財報),目前,賽力斯以27.62%的整體毛利率領跑行業(yè),較2024年四季度提升1.2個百分
發(fā)表于 06-06 09:43
?1618次閱讀
業(yè)精于視,行成于旗—視旗科技CEO曾帥先生專訪
企業(yè)家,用二十年生動詮釋“學一行愛一行干一行”的強大精神力量可以實現人生“逆襲”。相信才會看見,信仰力量和赤子情懷驅動他在上海9年、深圳8年

稚暉君放大招 華為離職天才少年發(fā)布人形機器人靈犀X2 搭載情感計算引擎
全網都在期待稚暉君放大招,11日,從華為離職的“天才少年”稚暉君創(chuàng)立的智元機器人正式發(fā)布了雙足智能交互人形機器人靈犀X2。 據悉,靈犀X2重達33.8千克,全身有28個自由度,沒有使用并聯結構。人形
新質生產力!工商業(yè)光儲充微電網系統解決方案賦能綠色升級
哪吒式逆襲!微電網如何助企業(yè)打破“能源天命”? 引言:從哪吒“逆天改命”到企業(yè)能源破局 《哪吒之魔童鬧海》票房破百億,不僅因其顛覆傳統的神話

VirtualLab Fusion應用:泰伯效應的建模
Henry Fox Talbot的名字命名,他在1836年首次觀察到了這種效應。在這個例子中,我們用快速物理光學軟件VirtualLab Fusion演示了Talbot效應的建模(也再現了Talbot
發(fā)表于 02-26 08:52
小鵬汽車2024年首月銷量創(chuàng)歷史新高
小鵬汽車近日發(fā)布了其2024年首月的銷售業(yè)績,數據顯示,該公司在1月份以30350臺的交付量成功創(chuàng)下歷史新高,同比大幅增長268%,這一成績無疑為小鵬汽車贏得了新年的“開門紅”。 此次銷售業(yè)績的亮眼
華為連續(xù)九年領跑全球基站天線市場
天線市場的競爭格局與發(fā)展趨勢,并揭示了各廠商在該領域的市場表現。 報告顯示,華為憑借卓越的技術實力和市場布局,以38.93%的市場份額連續(xù)第九年穩(wěn)居全球基站天線市場首位。這一成績不僅彰
掰掉衛(wèi)星電話的外置天線,華為“天才少年”助力 Mate 捅破天
長文《 掰掉衛(wèi)星電話的外置天線,華為“天才少年”助力 Mate 捅破天 》,透露了關于 Mate60 衛(wèi)星通話技術實裝的歷程。
文章提到,27 歲這一年,孫利濱從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博士
發(fā)表于 12-06 17:03
AMD數據中心業(yè)務逆襲,營收首超Intel
在科技行業(yè)的激烈競爭中,AMD再次展現了其強大的逆襲能力。據最新媒體報道,AMD的數據中心業(yè)務在2024年第三季度實現了歷史性突破,營收首次超越了長期占據市場領導地位的Intel。
花旗將蘋果列為2025年首選人工智能股票
花旗銀行最新研究報告將蘋果推選為2025年首選人工智能股票,這一殊榮不僅超越了AI巨頭英偉達,還力壓網絡設備領先者Arista網絡公司,彰顯了市場對蘋果AI戰(zhàn)略的高度期待。據可靠消息,蘋果已悄然啟動
三星HBM技術逆襲:NVIDIA認證助力業(yè)績飆升
在8月1日公布的最新財報中,三星電子再次展示了其在高帶寬內存(HBM)領域的強勁表現。數據顯示,三星第二季度HBM銷售額同比大幅增長超過50%,營業(yè)利潤更是達到了6.45萬億韓元,這一成績顯著超出市場預期,標志著三星在HBM市場的強勢逆
評論